第62章

  不管怎么说,吴贵妃也是长辈,这样算计一个小辈,实在是有失体统。
  这种事太不光彩,皇帝也不想叫人知道他后宫的妃子因为与人不睦,算计他的女儿,这事儿说出去都嫌丢人。
  其次,这事儿说白了,也是静昭公主持身不正,满脑子的歪心思,但凡有些廉耻心,也不至于做出这种事。
  吴贵妃有错,静昭公主同样有错。
  前者也就不提了,总归皇帝是在小本本记上了她的名字,待来日再算账,现在先压下去,静昭公主那是肚子瞒不住,不然皇帝也想遮一遮家丑,若再把钟贵妃做的事也暴露出去,皇帝的脸都要丢尽了。
  静昭公主这里,毕竟是女儿,若是知道错了,认错悔改,皇帝也不是小气的人,可偏偏她死不悔改,还不觉得自己做错了,皇帝都气得七窍生烟,钟贵妃被气运也不奇怪了。
  毕竟钟贵妃一向本分,为人也温柔正直,哪里想到女儿会养成这种性子?
  没被气死,那也是钟贵妃身体好。
  温亲王妃并不是大嘴巴的人,但魏嘉宜是她亲妹妹。
  且吴贵妃做出这种事,可见上梁不正下梁歪,那吴家也不是好东西。
  温亲王妃告诉魏嘉宜,就是有意叫她避雷,往后遇到吴家人,都要有防备之心,可别被他们家的人给算计了。
  魏嘉宜吃了一肚子的瓜,简直重塑了三观。
  回到家里还有些飘忽。
  直到林湛回来,看见她恍惚的样子,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坐在她身边,关心的追问。
  “出什么事了?”
  魏嘉宜回过神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林湛见她回过神,刚才神思恍惚的样子不见踪影,于是便知是他想岔了。
  他心一松,笑了笑道,“刚刚回来,见你坐这儿发呆,还以为谁欺负你了呢。”
  魏嘉宜闻言一笑,“哪有,谁敢欺负我啊?”
  “这倒是。”在京城这地界,魏嘉宜虽只是个后宅妇人,但她靠山太硬了,帝后这里关系尚且有些远,这可以不提,单说温亲王妃这个亲姐姐,就足以叫魏嘉宜在命妇圈里横着走。
  当然,魏嘉宜并不是那种张扬跋扈的人。
  “你刚在发什么呆呢?”林湛回来的时候,从管家那里知道,魏嘉宜今天又带着小玉儿去了温亲王府,想来还是打着让黛玉和长平郡主培养感情的心思。
  既然是让两个小的培养感情,那魏嘉宜肯定是跟她姐姐聊八卦去了。
  第37章 旧事
  “你整天跟在皇帝身边,就没听到什么消息?”魏嘉宜瞥了他一眼,问道。
  嗯?
  林湛若有所思,想了想近日宫中发生的事,他了然道,“你是说……吴贵妃还是静昭公主?”
  “我今儿在姐姐家蹭吃蹭喝,下人忽然来通报,说静昭公主有喜了,”顿了顿,补充道,“刚好一个月。”
  哪儿就那么巧,刚刚好一个月?
  明摆着掐时间诊脉呢。
  林湛轻笑道,“你都知道了,还问我?”
  “你消息这么灵通的?后宫的事也知道?”魏嘉宜有些惊异。
  她刚才也就随口一问,没想到林湛还真知道。
  他明确的点出了吴贵妃和静昭公主,显然其中内情,他全都知道。
  这种丑闻,被他给知道了,皇帝难道一点都不觉得膈应?
  “我是自己猜出来的。”林湛喝了口茶,“我毕竟随侍陛下左右,陛下每天见了什么人,什么时候心情不好,是因为什么,我都能知道。那些贴身伺候陛下的近侍,也不吝啬给我传递一些消息。”
  宫中内侍那么多,这些消息哪里是瞒得住的?
  但凡有些权势的人家,总会在宫里布置一些暗线,内外消息互通有无,提前获知一些消息,有利于他们与皇帝的‘沟通’。
  别说林湛了,就说内阁那几位阁老,也同样是知道的。
  尤其是兼任殿阁大学士的张太傅,他家还被牵连了进去呢,哪儿能不知道?
  张阁老的嫡幼孙女已经十六,本就是该出阁的年纪了,如今又出了这种事,虽错不在张小姐,奈何事涉公主,那些有意提亲的人,自然也会观望一二。
  不过陛下有心补偿,加上张家女确实品行出众,教养也好。
  巧的是淑慎长公主家的嫡幼子杨锦鹤正好与张小姐年岁相当,今年十七,只比张小姐大一岁。
  等过了这阵子风头,陛下就会为二人赐婚。
  上头有权势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那些权势不上不下的,都只是一知半解,全靠猜测,因此都在观望。
  这也导致张太傅对他们的印象很差。
  他孙女儿哪儿哪儿都好,轮得到你们挑?
  可别想了,长公主家已经定走了。
  俞家?哼,那是他家没福气。
  至于俞标,确实可惜了。
  不过这世上好男儿又不是只有这一个,张太傅也不至于因为孙女儿错过了俞标,就觉得他孙女错过了一个亿。
  没了这个,还有下个。
  论起来,杨锦鹤的家世比俞家可强多了。
  就是才能上逊色一些,没听说这位杨家小公子有什么才华,不过也没听说他有什么顽劣的事迹。
  总结,是个很低调的世家公子。
  林湛现任的官职是内阁侍读,隶属于内阁,与内阁的诸位老大人都是熟悉的,他为人处事本就八面玲珑,虽然官位远远低于几位老大人,但凭着自己的本事,还是与各位大人相处得极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