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吊唁完了,贾敏就先回去了,侯府里头事儿多得很,倒是魏嘉宜,因许久不见的缘故,被徐氏多留了一会儿,一直到掌灯时分才回府。
  而这个时候,林湛已经下衙回来了。
  “不是去卫国公府吊唁吗?怎么去了那么久?”林湛问道。
  魏嘉宜叹道,“这不是堂姨许久没见我,多留我说了一会儿话嘛。”
  第80章 妯娌
  “你这个堂姨确实了不起,而且也挺喜欢你的。”林湛感叹道。
  虽然外头都说,当今皇后能成为一国之母,靠的是她娘和太后这层亲姐妹的关系,但是,不管是徐太后,还是卫国公府老夫人徐氏,都不是那种枉顾私情的人。
  宋氏能成为皇后,靠的还是她本身的品性德行,她娘和太后这层姐妹关系,反倒是次要的。这层亲戚关系,让她避免了婆媳恩怨,有太后撑腰,皇后之位能更稳固,后宫妃嫔也不敢顶撞她。
  而宋氏的品行,不正是随了卫国公府的老夫人徐氏吗?
  卫国公府老夫人一生只有三个孩子,两儿一女,每一个都德行出众。
  如果说只有皇后出色,能当做巧合,三个孩子都才能出众,就和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导息息相关了。
  徐家的家风好,而宋家,也是同徐家联姻,卫国公娶了徐氏之后,才改变的。
  端看宋家其他旁支妻妾成群,内斗不断,便可见是徐氏将徐家的家风,带到了卫国公府。
  因此,林湛称赞徐氏了不起,并非虚言,而是真心这么觉得。
  魏嘉宜虽然并非原主,但对徐家也很亲近,闻言笑道,“徐家的家风确实罕见,便是我见了都羡慕呢。”
  在现代,这样和睦开明的家庭都少见的很,何况是古代呢?
  两人闲聊了两句,几个小家伙就跑来了。
  一整天都没见到爹娘,三个小粘人精早就想得不行了。
  尤其是小的那个,才刚说话利索些,满脑袋的问题,有时候魏嘉宜都被问得一阵头大。
  好不容易把几个小的哄睡了,已经是半夜。
  ……
  次日一早,黛玉便来了。
  因圣旨赐婚的缘故,黛玉已经是待嫁之身,虽然宋钰宣因为母亲病故需要守孝,一时半会儿的不能跟黛玉完婚,但也不能改变黛玉已有婚约的事实。
  是以,黛玉便不必再进宫陪读了,仍保留郡主伴读的身份,只是不用再进宫常住。
  也因此,魏嘉宜今早还未用饭,黛玉就过来找她了。
  “婶婶还没用饭呢?”黛玉有些惊讶的道。
  魏嘉宜有些不好意思,她的作息跟别人不同,都是睡到自然醒。
  不过因为古代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魏嘉宜也从来不会过子时才睡,因此即便睡到自然醒,也不会睡到日上三竿,一般最晚辰正(八点)就醒了,今日也是如此。
  但像林湛这样需要上朝的官员,大多都是寅时便起,卯时前就要到宫门外等候,而官员们的妻子大多也都这个时辰陪着起来,然后就不会再睡了,像魏嘉宜这样睡到辰时才起了,是少数。
  早些年刚来的时候,还会想保持原主人设,后头被林湛宠得就不再讲究这些规矩,在家里怎么自在怎么来,只要在外头不失礼就成。
  在京外多年,都是外头那些夫人们捧着她,魏嘉宜自然也不用拘束自己,如今进了京,就不能跟在外头那样自在了。
  只不过,魏嘉宜刚回京不久,还没缓过神来呢。
  被黛玉一提,才想起这茬。
  清了清嗓子,道,“今儿起迟了。”简单解释了一句,便转移了话题,“你怎么过来了?”
  “心里烦,来找婶婶聊聊。”黛玉道。
  魏嘉宜大抵能猜到原因,便道,“不要为了别人的罪过惩罚自己,为不相干的人自己纠结,这是最愚蠢的事情。”
  黛玉闻言一怔,旋即道,“婶婶的意思我明白,我只是心疼宣哥,这样年轻就失了母亲。”
  这话让魏嘉宜愣住,顿时默然。
  要说年轻就失去了母亲的人,原著黛玉不比宋钰宣还要可怜?
  但比较也不是这么比的,魏嘉宜揉了揉黛玉的头,道,“逝者已逝,人要往前看。怀瑾这里,往后你陪伴他,有了人排解,自然不会忧愁了。”
  至于柳氏生前一些小恩怨,人都已经没了,自然不必再去计较,同逝去的人计较,也着实没品。
  黛玉若有所思。
  魏嘉宜没有打扰她,眼神示意丫鬟摆饭,等菜上齐,黛玉也回过神来。
  “陪我随便吃点吧。”魏嘉宜道。
  黛玉道,“怎么不见弟弟妹妹们?”
  魏嘉宜道,“我娘家那边请了先生教孩子们读书,正好家里两个小家伙精力旺盛,就丢去我娘家那边跟他表兄弟们一道读书去了。”
  “妹妹也去了?”黛玉疑惑的道。
  “她想去,我就让她去了。”
  黛玉便不再多问,陪着魏嘉宜用过饭,又在这边府里坐了一会儿,直到贾敏派人来找她,才告辞回东府。
  这之后,魏嘉宜除了料理家里的琐事,便是参加各种宴会,亲戚家里的帖子居多,其次就是一些家风好的人家,她现在也会去。
  随着林湛的官位越高,魏嘉宜也得出门交际,扩展自己的人脉圈子,老把自己固定在舒适圈里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林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