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什么?关注了作者直接就能看?
  众人悔恨不已,忍不住拍大腿:没有想到关注作者能有这个好处!啊啊啊,好想知道到底说了啥啊!
  见众人面色古怪,嬴政猜到了他们的心情,大手一挥允许他们出去看。
  其余朝代,没有关注作者的皇帝们只能带着朝臣们出去观看,个个都仰着头。关注了作者的皇帝们窝在龙椅上、龙床上,躺着看、侧着看,怎么舒坦怎么来。
  “能臣,”朱元璋冷笑一声,心中叫好,“救世宰相”张居正必定能上榜,这是听到了他的心声,特意为他做的盘点?
  很快他就能知道是谁违背祖训了。小兔崽子,看老子待会收拾你!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苏打。】
  【上期视频发布后,作者菌真的有被点赞收藏震惊到,大家的热情作者收到了,“十大败家皇帝”这个系列会好好做下去,按照之前说的还是7天一个周期更新一集,这期视频,作者菌新开了一个系列“盘点历史上有名的能臣们”,希望大家多多点赞支持。
  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各朝各代的臣子们眼睛都亮了,纷纷伸长着脖子,希望自己能上榜。
  “有名的能臣们”一听就是好话,若能上这个榜,绝对可以光宗耀祖,流芳百世。
  明朝内阁首辅精神一振,之前盘点到张居正,他就心里不服气,他身肩丞相重任,干了丞相的活,却得不到丞相的名,现在岂不是也能上这个榜啦!
  嬴政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排名。
  辅商灭夏的伊尹,助武王伐纣的姜尚,助秦称霸西戎的百里奚,强齐图霸的管仲,以及助他统一六国的李斯。
  后面五个应该是后世各朝的开国元勋吧?
  他大秦之后若是明朝,必定要将张居正请来,成为秦朝的“救世宰相”,为大秦续命。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无能的人多如鸿毛,能臣们却屈指可数,这首先受限于古代封建社会的读书制度影响,只有皇亲贵族们、有钱的人才能读书,不像我们现在拥有九年制义务教育,进入了全面扫盲的时代。】
  【我们现在每一年高考生约一千万,能够考上国内顶级学府的也就那么几千个学生——因此在封建社会里,这群人数有限的群体里选拔出拥有超群才干的人,这真的很难。】
  随着第一段话语落下,各朝各代皇帝们忍不住倒吸一口气。
  每年,考生,一千万!!!
  朝庭现在人口有多少来着……过千万了没?还有顶级学府,莫非是鸿都门学/国子监?每年就有几千人?太可怕了!
  天幕所在,当真是后世?!
  曹魏
  魏明帝曹叡深有体会,几乎是热泪盈眶,后世人人都可读书?那可真是太好了!
  不是他不想提拔寒门子弟,实在是出身寒门的有学之士太少了,只能看着世族坐大,掌控官员的举荐和升迁,甚至染指兵权。
  读书做官几乎被世家大族垄断了。
  平民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又哪里有机会读书呢?
  九品中正制针对世族而定。
  选官更看中才学而非家世,只可惜底层民众不争气,收效甚微。
  晋朝
  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忍不住吐槽陈群的《九品中正制》有诸多弊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简直就是为世家量身定做的选官制度,生怕世家贵族不能垄断官场,想方设法的壮大世家的势力。
  “王与马,共天下。”是他心中的痛。
  后世的选官制度可以借鉴一下,大规模的考试搞起来!贵族的子弟们卷起来!
  不卷就等着被淘汰吧。
  宋朝
  王安石很好奇,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给学生的是什么?不会还是以诗赋为重吧?诗赋这种华而不实的科目就不该列入考试大纲。
  想到这,他不解地看向苏轼。
  会写诗作赋对治理国家有什么实用的地方吗?他主张改诗赋取士为经义取士,为什么苏轼连这点都要反对他,还一直和他争?
  苏轼察觉到了王安石的视线,回望过去。
  两人目光相对,又各自避开,同时在心中想到:对方写诗怼人一流,惹不起。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苏轼想到王安石的这句诗,告辞。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王安石想到苏轼的这句诗,告辞。
  【先秦时期,比如伊尹,姜太公,管仲……这些距离我们太过遥远的,本期视频暂且不做盘点。作者菌上期盘点的第一位败家皇帝是胡亥,因此本期就盘点秦末汉初的那些能臣们!】
  听到此处,秦始皇一愣:大秦之后,居然不是明朝?
  刘邦一喜:能有能臣,必有明君,天幕一定会夸他。不错不错,这后世人很有眼光!
  【上期说到秦二世而亡,其实这并不精确,赵高逼死胡亥后,弃皇帝称号降为王,立子婴为秦王。这倒霉蛋在位四十六天,然后被项羽杀了。项羽如日中天时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中王。再后来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成为汉高祖。】
  【刘邦在与项羽的作战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到最后取得胜利,离不开一个人。】
  嬴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