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此时他对萧何才真正放下戒心。
  【萧何听从了门客的建议,以低价收购了百姓的田地,引来百姓的怨言。刘邦回来后听说了此事,高兴坏了,当即就要治萧何的罪。换作是别人,可能就诚惶诚恐地认罪了。
  但萧何他不,反倒趁机要求刘邦把上林苑也就是刘邦的动植物园里的空地给百姓耕种,因此获罪。】
  天幕上出现了萧何戴着枷锁的狼狈模样。
  天幕下的众人无不唏嘘,“汉初三杰”中看似风光的萧何也不容易啊。若萧何是因为欺压百姓获罪,此番光景是他应得的报应,可萧何是为民请命而获罪,这就很让人心疼了。
  刘邦看到这里不淡定了,着人去查这天幕异象别的地方有没有出现。天幕盘点的内容颇为敏感,若是让百姓们知道……
  若是让百姓们知道这样的内幕,恐天下有变。
  汉朝初立,根基不稳,可经不起动荡。原以为这天幕盘点的都是败家皇帝,让百姓们知道也无妨,没想到是憋了这么一个大招等着他。
  【好在萧何的人缘不错,入狱后有人替他向刘邦求情,哄得刘邦高兴了,这才赦免萧何。尽管如此,萧何的危机也没有解除,熬到刘邦去世,汉惠帝刘盈登基,日子才稍微好过点。这个的话,我们讲到吕后临朝称制的时候再着重讲解。
  后期作者菌会再开一个新的系列“盘点十大临朝称制的女性”,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刘邦:“???”他听到了什么?他会比萧何早亡?
  吕后临朝称制???
  【萧何一生勤俭节约,一心为民,去世多年仍然有很多的百姓怀念他。接下来我来给大家盘点“汉初三杰”中的帝师张良,同样提倡勤俭节约的人。】
  天幕上出现了张良正和一位壮汉交谈的场景,给张良来了一个360度高清无死角的特写镜头。
  众人不约而同的想到一个词:“貌若好女。”
  【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张良,这天是他倾家荡产买股亏损的日子。】
  嬴政:这也太惨了吧。
  虽然不知道天幕说的“买股”是什么,但是“倾家荡产”,“亏损”,听着挺让人产生同情的。
  就是这场景,怎么感觉那么熟悉?
  接下来是一段视频:
  [张良身旁的大力士看着底下的数辆车驾都是一个样,询问道:“砸哪辆?”
  就一个铁锤,他只能砸一次。
  张良也分不清是哪辆车上坐着始皇帝,挑了一辆顺眼的,指着道:“就砸这辆。”
  “好勒!”大力士点头。
  但见壮汉手中挥舞着一百多斤重的大铁锤,砸向了张良所指的车驾,精准度惊人。马车里的人当场气绝身亡,死的不是始皇帝。]
  嬴政皱眉,难怪这么熟悉。
  他几乎瞬间就回忆起了这段往事,当年他出巡遇刺,遍寻刺杀幕后主使不得,居然就是这个张良!
  能策划这样一场刺杀,还逍遥到现在。这个人确实是有大才能的。
  至于能不能招揽过来。
  再看看,不一定。
  【我们知道,秦始皇曾颁布过一项举措,那就是收缴民间的兵器,熔化后铸成十二座金人。那么张良这么重一个大铁锤是从哪里来的呢?】
  嬴政经天幕这么一提醒,想到张良的身份不简单。对他的恨意这么大,应该是旧六国的贵族子弟。
  他不由得想起了燕国的高渐离。
  当他查出高渐离是荆轲好友时,本该以荆轲同党的罪名将高渐离处死,但高渐离琴技高超,是有才之士。
  他起了惜才之心,非但没有定高渐离的罪,还给了高渐离舞台,让高渐离发挥所长,可结果不如人意。
  高渐离和荆轲一样,想要刺杀他。
  他不由得想知道,张良的身份是什么,是个什么样的人,与他当真是不死不休,没有转寰的余地了么?
  天幕给了他答案。
  【张良字子房,本是韩国贵族,“汉初三杰”中出身最好的一个,从他有字就可以看出来。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对待六国的贵族并不薄。】
  【张良有三百个家仆,亲弟弟死了也只是草草埋了了事。在那个讲究放陪葬品厚葬的年代,张良家这么富有,却这么干,很不被人理解。散尽家财,拜访名士,斥巨资打造了一个百余斤的大铁锤,孤注一掷,只为报国仇。】
  天幕梅开二度。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祖父和父亲都是韩国的丞相,不出意外的话,张良也会是韩国的丞相,并不。我们来看,张良的父亲去世的时候,张良尚且年少,没有在韩国当官。这可以理解,但是……】
  【年少不是年幼,怎么着也得有十一二岁了。二十年后,秦灭韩,张良得有三十多岁了,若是能当上韩国的丞相,早就当了,不至于还是个白身。】
  【也就是说,三十岁出头的张良并无帝师之才,但是从博浪沙刺秦可以看出,他有荆轲之勇,咳,应该是和燕太子丹想到一块去了。】
  【秦灭韩之后,只有张良便卖家当,做了一个一百多斤重的大铁锤,雇了一个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准备刺杀秦始皇,以报国仇。但是吧,失败了,只好隐姓埋名,改名叫张良。之前的名字,恐怕只有贴通缉令的秦朝官员知道了。】
  “韩国贵族,祖父和父亲五世相韩……”嬴政眉头皱的更深了,看来张良是很难招揽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