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原来是改名叫张良了,难怪这么多年都无法抓到。他曾遭受过无数次刺杀,因而有了防备,出行时候安排了不少一样的马车,张良没选中也是正常。
  不过也是运气所在,若是对方猜中了他的马车,那铁锤砸一下,他怕是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天幕的解说让他意识到大秦的江山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稳固,尤其是在人才这方尤为稀缺。扶苏的羽翼还不够丰满,仅凭赵高和李斯二人,就能决定他的继承人,扶苏的生死。
  他要改变这一现状,人才就不能随意杀掉,哪怕是与他有着深仇大恨。
  【张良逃亡到下邳,在桥上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故意把鞋扔到桥下,让张良去捡,完了还让张良替他把鞋穿上。张良秉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恭敬地照做,得到了《太公兵法》,最终成为了帝师。】
  西汉
  正在写史记的司马迁连连点头,对的,就是这样。
  留侯刺秦失败后逃到下邳,在下邳遇到了黄石公赠书,苦读十年后方能成为帝者师。
  曹魏
  徐庶想到了自己的经历。
  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像张子房一样,替乄人报仇成了通缉犯,只好隐姓埋名,后来才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发奋读书,在荆州结识了诸葛孔明、崔州平等一干才华出众之人,与之成为挚友,好不快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故事很好,下次不要再编了。】
  司马迁:“……???”
  徐庶:“……???”
  后世无数被这个故事激励的文士们:“……???”
  【“黄石公”赠书后言道:“学成此书可做帝师,十年后前途无量,再十三年后可以在济北遇见我的真身——一块黄石。”】
  【也就是说“黄石公”是一块黄色的石头成仙,下凡来点化张良,送上《太公兵法》一部,嘱咐张良用心研读,静待十年后的时机,辅佐未来的君主诛灭暴秦,再过十三年,功成名就想退隐时回济北寻我。】
  【这话大家看出问题了吗?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个“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啦”的抗日神剧?
  没错,“十年后辅佐明主,再十三年后功成身退”不过是在放马后炮。尚且年轻的作者菌始终坚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无神论拥护者的眼中,黄石仙人是不存在的,不过是张良为了顺利退隐而编造的谎言罢了。】
  天幕下的众人像是被点燃的炮仗,炸裂开了:“使出这等神仙手段的后世之人,居然不信鬼神?”
  只有少数无神论者点头赞同。
  正值壮年的李世民笑话秦皇汉武追求长生不老,吃多了丹药而丧命,这世上哪里有神仙呢?
  【赠书的黄石公是假的,那么拾鞋的故事很可能也是假的。《太公兵法》真正的作者,极有可能就是张良本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太公兵法》从西汉古墓出土,推测的成书年代是战国时期,而张良正是战国和秦朝时期的人。】
  【我们都知道有一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说的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很有名气。我们再来看朝代更替,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这部书肯定不会是已经作古八百年的姜子牙写的。】
  【张良刺秦失败后隐姓埋名,没有什么名气的人写的书很难得到大家的肯定,假借姜子牙之名包装自己的书合情合理。那么他的太公兵法是怎么来的呢?工具人黄石公就诞生了。】
  刘邦直呼上当受骗,但也只是一笑置之。
  有关张良的奇闻异事是假的,但张良的才华是真的,尽心竭力地助他成就大业。
  司马迁:“……”
  天幕之前一直将他写的《史记》当作权威,现在却在论证他写的有误,论点是这世上并没有鬼和神的存在。
  这世上真的没有神仙?
  汉高祖斩白蛇起义,张良得黄石公授书,他所搜集到的说法就是这个,只是记录下来而已。
  不信鬼神?有多少人能做到一辈子不信鬼神?
  徐庶:“……”说的好有道理,小丑竟然是自己。
  【刺客,我们一般想到的就是武力出众的莽夫。但是,博浪沙刺秦不代表当时的张良没有帝师之才。东汉末年,曹操的谋士荀攸也干过刺杀的事,想要刺杀董卓没有成功。可见,刺杀也是文化人的常规操作。】
  【刺杀祖龙失败,还成了通缉犯,普通人肯定就惶惶不可终日了,躲躲藏藏的生活难安。但是我们的张良就没有这种害怕的感觉。】
  【他大摇大摆的在下邳生活,等着有朝一日继续他的大业。在这段时间里,还救助因为杀人而成为通缉犯的项伯,一点都没有自己也是通缉犯需要躲藏度日的自觉。
  接下来是一段视频:
  [项伯杀了人,成为了官府的通缉要犯,想到自己有一个朋友在下邳,于是前去投奔。傍晚时分,他来到了张良的家门口,敲开了大门:“贤弟,帮哥哥一把。”
  张良问道:“你遇到什么事了?”
  项伯左右看了看,见四下无人,低声道:“我杀了人,官府正通缉我呢,你能不能收留我一阵子?替我打个掩护?”
  张良没有想到是这么大的事,紧张地往门外张望了一下,说道:“进来说。”连忙拉项伯进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