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这个有利于民生,得找能工巧匠把水车给造出来。
  晋朝之后的民生,能用的地方都用上了这种水车,大家看的很欢乐,不少人觉得不愧是诸葛亮,原来是他的奇思妙想。
  唯有当事人刘备和诸葛亮,二脸懵逼。
  刘备回忆起当年往事,茫然张嘴:“啊……”
  诸葛亮:“这……”
  张飞关羽面面相觑:当年,有这个东西?
  当年老大要请诸葛亮出仕,去了两回都没有见到人,还乐呵呵地要去第三回。他们都怀疑老大是不是魔怔了,那诸葛亮不过是一个村夫,何至于此啊?
  如今看到天幕上水车……
  张飞关羽恍然大悟,难怪啊,那可太至于了!别说只是去请三次,去请多少次都值得。
  【当然啦,这只是相传,史料中未曾记载,因此作者菌认为,这基本上又是后世哪个丞相粉传出来的。不得不说,咱们丞相就是能吸粉,一个两个都爱神话偶像,放在现实里活脱脱的脑残粉啊!】
  关羽、张飞等人:“噗!”
  诸葛亮:“……”
  他听着周围轻微的声响,脸色涨的通红。
  是他的,他当仁不让;不是他的,也没必要安在他头上,这后世人,什么粉丝的,怎么这样!
  嬴政、刘邦、刘彻等人,看着天幕上的水车,双眼一亮,纷纷命人将这水车画下来。
  后世的人才无法招揽,但知晓后世的发明,有利于当朝,就比如这个水车,就是益国益民的好东西。
  他们迫切的想要知道,剩下的几个发明是什么。
  第21章
  【我们现在都知道,科技改变生活,国家每年砸资金给研发。但是在古代,士农工商的排行,其实发明家的地位都不咋地,很少有人往这方面发展,因而能在这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更加的难能可贵。我们的诸葛丞相就是其中之一。】
  诸葛亮听着有点不好意思,“天幕所言过誉了。”他并不是一心扑在发明上,只是时势所逼,有需求,才会去发明创造。
  【相传诸葛亮的发明有许多,有据可查的发明大多用于战事,用于民生的便是改造天然气井。】
  诸葛亮:“???”
  天然气井是什么?他听都没有听说过。这又是谁安在他头上的发明?
  周围的人再次看向他们的丞相。
  汉昭烈帝刘备问道:“丞相,天然气井是什么?”
  “臣……”诸葛亮十分的无奈,“臣也不知道,想来又是后世的粉丝安在臣身上的功绩吧。”
  众人:“!!”丞相果然吸粉无数,他们也想有这种烦恼。
  唐太宗李世民疑惑:天然气井?没听说过啊。莫非说的是诸葛丞相改良的火井?
  果然,天幕上出现了蜀地临邛火井。
  火井经诸葛亮改良后火势变旺了,可以用来煮盐。
  火焰长久不息,百姓们在火井旁忙碌着。
  天幕下,刘备激动不已:“这是临邛火井,去年朕与丞相亲自到临邛巡狩,发现了这一处火井。”
  天幕只是显示了百姓用火井煮盐的情景。
  “原本的火井火势小,只够用来点火,丞相改良火井是朕亲眼所见。”刘备见天幕没有放出诸葛亮是如何改良火井的,急于为诸葛亮作证。
  不过是去年的事,他尚且记忆犹新。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天幕所言的天然气井是指火井。”
  这确实是丞相的功绩。
  诸葛亮没有想到天然气井会是临邛火井,这次居然是真的。
  他感激地看了一眼刘备。
  刘备回了一个微笑,毫不吝啬地夸赞:“丞相改良火井,居功至伟。”解了朝廷缺钱的燃眉之急。
  不,举国的财富都是诸葛丞相的功劳。
  他在前线打仗时,诸葛亮同萧何一般在后方输送士兵和钱粮。
  巨大的开支都靠诸葛亮撑着。
  此时的刘备眼里都是诸葛亮,已经把资助他的糜竺、糜芳兄弟俩给遗忘了。
  诸葛亮道:“臣职责所在。”
  秦始皇嬴政看到天幕上的天然气井,嘴角上扬:“火焰长久不灭,有意思。”这天然气可以用来给陵墓照明,不是,用来造福万民。
  他吩咐左右:“着人去蜀郡寻找这样的天然气井。”
  这天然气若是能够运输就好了,得想个办法把蜀郡的天然气运到骊山。他要在地宫建“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天然气是造太阳的不错的燃料。
  咳咳,将天然气引到百姓们的家中生火做饭也是很不错的嘛。
  “诺。”左右领命。
  天幕上,百姓们用火井煮出了盐,而且比用普通的火煮出来的盐更多。
  【经诸葛亮改良的天然气井可以用来煮盐。盐是人们每天都要食用的必须品,不吃盐就会全身乏力,无法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在古代,食用盐一直被官府管控,贩盐属于暴利。
  东汉时,朝廷放弃了对盐、铁的管控,使得当地的商人垄断了食用盐。
  诸葛亮担任蜀汉丞相后,重新将盐、铁收归官营,增加了国库收入。】
  西汉的诸位皇帝:“……”
  盐、铁属于暴利,是东汉哪个皇帝让利于民?可真大方啊。
  汉光武帝刘秀:“……”
  他创立的东汉是个什么玩意,每次有丢人的事件都是东汉上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