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第36章
  秦始皇位面
  邳县,城墙门口的通缉令被一队士兵撕下,接着这队士兵又进入城中,将城中公示栏的通缉令也全部撕了下来。
  这一举动引来许多百姓围观。
  张良混在人群中,看到写有自己曾用名的通缉令被撕了下来,说不欣喜是假的,今后再也不是逃犯了。
  就是不知道项伯有没有被赦免。
  士兵头领见百姓都围了过来,高声说道:“始皇立长公子扶苏为太子,大赦天下,过往罪责一律不追究。”
  当然,这个赦免不包括死刑犯。
  有百姓问道:“大赦并不赦免犯有大辟大罪的人,刺杀皇帝的人怎么也被赦免了?”
  张良听到有人提及自己,心中一紧。
  不怪百姓关注张良,实在是在他们邳县,就只有张良这一个犯下死罪的迟迟没有抓到。公示栏的通缉令过段时间就换新,只有张良的通缉令一直没换。
  罪名也是惊世骇俗,刺杀皇帝。
  士兵头领给百姓们解惑:“其他犯有大辟大罪的人一律不赦免,但刺杀始皇帝的例外。始皇帝大度,对他进行特赦。”
  大度用来形容始皇帝是个新鲜词。
  七年前博浪沙刺杀案爆发,全国通缉幕后主使一直没有抓到。这通缉令已经贴了七年了,被风雨侵蚀得不成样子又重新贴,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始皇帝统一天下后,明文规定不得大赦天下,唯一的一次像大赦的活动还是下令“天下大酺”,允许百姓们在一起聚餐。
  今天这一规则因扶苏太子而破。
  士兵头领继续说道:“当下是太子监国理政,政令皆由太子颁布。从今日起,调整赋税为三十税一。”
  这话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
  百姓们听到这一消息无不欢欣雀跃,有不少人鼓掌,还有不少人奔跑着转告其他人。
  三十税一是什么概念?赋税减半又减半。
  这样的好事就像是天上掉馅饼了,不,不是馅饼,是扶苏太子仁德,应该感谢太子。
  扶苏成为太子已经是数天之前的事情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三十税一”这样的政令在其他县城早就施行了。
  邳县离的远,所以政令现在才到达。
  士兵头领见百姓们高兴,继续说道:“听闻太子正在修改法律,待到秦律修好,不会像现在这样严苛。”
  该说的都说了,士兵头领带队离开。
  有百姓说道:“始皇帝已经停止了建造宫殿,徭役轻了许多,本以为这就是最好的日子了,没想到后头还有惊喜。”
  扶苏在百姓中安插的人说道:“国家统一了,战争结束了,好日子自然也就来了。”
  另一个便衣附和道:“是啊,始皇帝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将来不会再出现像周朝那样国家分崩离析,各国割据一方征战不休的情况。”
  说这话的便衣做富商打扮。
  富商可以在各国游历,见识自然不是一辈子都没有出过村子的百姓可比的,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不稀奇。
  有真正的百姓说道:“打起仗来,苦的还是我们这些百姓。”
  便衣说道:“始皇帝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法律制度,不管我们之前来自哪个国家,现在都是大秦的子民,能够同等的享受国家的福利。”
  这就不得不夸一夸“三十税一”了。
  另一个伪装成百姓的便衣感叹道:“我之前是赵国人,赵国是不可能推行‘三十税一’的,还好秦国灭了赵国,不然我现在还在赵国受苦。”
  原本是想说韩国的,但说韩国显得太刻意了,也怕刺激到“三世相韩”几代人都忠于韩国的张良。
  便衣们的讨论说出了百姓们的心声。
  原本只有几个便衣的对话,渐渐地有了真正的百姓加入,显得更真实了一些。
  张良并没有对便衣们的身份起疑,而是对他们说的话陷入了沉思。
  他为报国仇,刺杀始皇帝是不是做错了?
  这边张良陷入了自我怀疑当中,魂不守舍地离开了人群;那边和百姓们聊得火热,刻意引导百姓们发言的便衣们立马就察觉了,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各自抽身,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张良之前是逃犯,住的地方比较隐蔽,在城外郊区。
  沿途有小桥流水,也有农田。
  张良像往常一样经过农田的时候,向来只是默默耕作的农民们聊起了天,嗓门还特别的大,可以听出说话的人非常高兴。
  “这水车真神奇,有了它取水可太方便了。”
  “还有我这耕作的农具,用着比以前的省力,好用太多了。”
  “听说这批新农具和水车是大公子扶苏下令普及的。大公子真好,我们百姓有福了。”
  ……
  张良听到农民们的对话声,下意识地看了眼正在运作的水车,这一眼就呆住了,惊叹此物的神奇。
  以前从这经过的时候,水车还在建造,他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并没有在意,今日真是大开眼界。
  同时他还看到了农民手中的新农具。
  不得不承认,大公子扶苏有些本事,能为百姓们办实事,让百姓们的生活变好。
  他加快了步伐,想将这所见所闻告诉项伯。
  在地里耕作的农民们看到张良匆匆离去的背影,交换了一个眼色,用特殊手段传递消息后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劳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