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办完了正事,干起活来浑身轻松。
  他们是负责教农民使用水车和新农具的人,今天收到城里兄弟的情报,意识到该轮到他们上场了,将真正的农民替换下来,顶替他们干一天。
  干完这一天,他们就能离开邳县了。
  张良步履匆匆地回到了家中,见到了一直躲在他家不敢出门的项伯,说道:“我今天进城,听说现在是太子监国。”
  项伯疑惑地道:“太子?”
  张良想到项伯还不知道,解释道:“始皇帝立大公子扶苏为太子,大赦天下。”
  项伯听到这消息无悲无喜:“大赦天下也不赦免犯下大辟罪的人,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始皇帝居然大赦天下了,真是稀奇。
  张良说道:“始皇帝大度,对我进行特赦了。”
  项伯这回高兴了,说道:“恭喜。”
  张良说道:“太子减轻了赋税,实行‘三十税一’我沿途走来……”
  项伯大为惊异,没忍住打断道:“多少?‘三十税一’???”太子这样大减赋税居然没有被始皇帝打死。
  燕国是绝无可能施行这样的税收政策的。
  张良点头,又继续说道:“我回来的时候路过农田,听在地里耕作的百姓都在夸赞太子。太子下令普及水车和经过改进的农具。你是不知道那水车有多神奇……”
  项伯听得入神,甚至想亲眼去看看,但他此时还是戴罪之身,轻易不敢抛头露面。
  张良讲完水车和新农具的神奇之处,感叹道:“始皇帝暴虐,但太子扶苏有仁德之心,秦国在他的治理下会更加的强大。”要想推翻秦朝可就太难了。
  他想要复辟韩国怕是难以实现了。
  项伯拍了拍张良的肩膀,点头道:“是啊,秦国强大了,像我们这样的旧国贵族,再难以恢复往日的荣光。”
  想要复国,真的是痴人说梦。
  这个时候,里正登门造访,项伯赶紧躲回了内室。
  张良出门迎接,但见里正满脸笑容。
  里正进屋后说道:“子房兄,我有一件喜事要告诉你。”
  张良问道:“是什么喜事?”
  里正说道:“前些天接到消息,始皇帝立大公子扶苏为太子,现在是太子监国。”
  张良说道:“这事我今天在城里听说了。”
  里正说道:“太子为求仕者增添了一个途径,现在不仅仅是立军功的可以进入仕途,德才兼备的人有人推举也同样可以进入仕途,被选中的即是孝廉,可以入朝为官。”
  扶苏本想用科举制来选官,但是考虑到当下的国情,并不适合科举,于是退而求其次,选用察举制和军功制并行的方式来选官。
  张良点头,“这确实是喜事。”
  可是这和他又有什么关系,他的身份注定了不会被秦国重用。
  里正嘿嘿笑道:“你也知道,在我们县识字的人不多,而这些人里面就数你最有学问,所以我们一致决定推举你为孝廉。恭喜子房兄,高升之时不要忘了小弟啊。”
  张良:“???”
  咸阳宫外,始皇帝嬴政和太子扶苏以及一干文臣武将都在观看天幕盘点。
  【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南征百越,北击匈奴,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地盘打下来了,就要好好的治理,秦始皇可不像成吉思汗似的,打下了欧亚大陆,结果打了个寂寞。
  治理北方,这就得提到前面说过的移民政策,将大量人口迁移到北疆,开发北疆。
  治理南方,始皇帝下令开凿了五尺道,连通了西南地区和内地,在西南地区建立了行政机构。】
  秦始皇嬴政对天幕盘点他功绩的话直接过滤掉了,关注点在欧亚大陆,以及成吉思汗上面。
  成吉思汗,听起来像是异族人的名字。
  嬴政询问扶苏:“扶苏,你何时动身去请张良?”治国安邦或许张良不太重要,但是开疆拓土少不了张良。
  他想将欧亚大陆纳入秦国的版图内。
  想到天幕曾说他只剩下不到一年的阳寿,这样的事情只能交给扶苏以及后世子孙去办了。
  在他有生之年能将张良请来,他也安心一些。
  扶苏在等邳县传回来的情报,想想也应该快了,说道:“最迟三日后动身。”
  反正他关注了作者,不会错过天幕盘点。
  第37章
  【当年的百越之地,也就是如今的岭南地区在秦国秦始皇时期正式纳入华夏的版图,当时在内地人看来是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欠发达地区,如今已经成了沿海发达城市。
  四大一线城市,岭南地区就占据了两个。
  怎么说呢,古代动不动就将犯人发配岭南,贬谪官员到岭南,促进了岭南的发展。
  秦始皇攻下岭南,将先进的技术带到了岭南,改造南蛮。】
  秦始皇嬴政想到了被他贬谪的李斯,好像就是被贬到了百越之地?听到天幕这样说,这算不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身处百越之地的李斯看到天幕盘点,干劲十足,不能辜负了始皇帝对他的期望与厚待。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路修灵渠,交通便利了也就加强了中央与各地的联系。
  这就不得不提到成吉思汗以及成吉思汗的儿子们了,抄作业都不会抄。打下那么大的地盘守不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便,与中央的联系断绝,很快就分崩离析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