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他是这么说的:“文人们读的是孔子的圣贤书,学的是儒家思想。您现在用重典惩治那些说您坏话的人,臣担心会造成天下不安的后果。”
  扶苏因为这番话,被打上了儒生的标签。
  淳于越是当世大儒,理所当然的就成了扶苏的老师。淳于越支持分封制,反对郡县制。老师放个屁都是香的,扶苏必然也是支持分封制,反对郡县制。
  “诸生皆诵法孔子”有说扶苏也诵法孔子吗?有说扶苏是诸生之一吗?作者菌理解的是扶苏在说当下的读书人都读孔孟之道,看不惯始皇帝用严刑峻法惩治那些口嗨的人,担心始皇帝这样做会引起天下大乱。
  而有一部分人理解的是扶苏读的是儒家经典,坐实了扶苏是儒家学说的拥护人,是师从淳于越的佐证。
  还有一部分人理解的是“诸生”指的是被坑杀的那些人,秦始皇焚书激起了广大儒生的不满,所以奋起反抗,被始皇帝坑杀。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菌尊重各位的理解,不试图说服你们,也说服不了你们,同样的你们也说服不了我,你们只需要安静的退出我的直播间。
  哦,作者菌忘了已经关闭了评论区、弹幕、私信,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无法在评论区、弹幕、私信等地方发表自己的见解。作者菌不会受到冲击,那我们继续。】
  天幕下的众人:???
  原来还可以和作者菌交流的吗?他们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丧失了这种权力,真的好遗憾。
  作者菌什么时候能够再开放一下评论区?
  他们并不想发表不同意见,只是想知道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好及时的做好应对,在遇到难处的时候,想向先贤们请教破解之法。
  还有一点私心,想和先贤们交流。
  司马迁叹气,若是能和前人交流就好了,可以直接询问已故的皇帝们一些宫闱秘史,保证在写的《史记》没有错漏。
  秦始皇嬴政反思了一下自己。
  在听了天幕盘点之后,他已经停止了建造阿房宫等劳民伤财,纯为自己享受的建筑。
  天下刚刚平定不久,百姓经历了战乱,正是需要修养生息的时候。那些术士骂他,虽然有点不识好歹,咳,有点过分,但确实是他也有做的不足的地方。
  如果他能再多为百姓们想一点,也就不会被骂了。
  但是他的“残暴”已经在百姓心中形成了固有的印象,一时半刻无法改变,像“三十税一”这种税收政策,还是借扶苏之名颁布比较好。
  反正,他都是快入土的人了。
  “巴清,这世上真的没有神仙,没有能让人吃了长生不老的仙丹吗?”嬴政虽然是在和巴清说话,但是并没有看向巴清,仿佛只是自言自语。
  他放不下大秦,好想向天借命。
  巴清面对这种大客户,想说有,好继续让始皇帝买她的矿。虽然始皇帝在研究火药,但是用到丹砂的情况远不如之前。
  对于神明,她是敬畏的,兴许真的有神仙呢?
  可是她作为始皇帝的座上宾,有幸观看了天幕之前的几期盘点,知道凡人成仙是不可能了,欺骗始皇帝就会落得和之前那些术士一样的下场。
  始皇帝提问不能不答。
  巴清说道:“陛下耐心等天幕盘点到名医系列,或许有延年益寿的方子。”
  嬴政并未理会,只是看着天幕。
  【其二:扶苏从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推崇儒家学派,愚忠。唯父命是从,懦弱,哪怕是让他自尽都不敢违背。
  作者菌在之前的盘点有提到过,扶苏因为一份假的遗诏,信以为真,哭哭啼啼悲伤自刎的事件。
  史书记载,扶苏对这份假的遗诏信以为真,不加以求证,倒是蒙恬不相信这份赐死扶苏和自己的诏书是真的,要再请示一遍,确定诏书无误,再死也不迟。
  再死也不迟……
  都要取性命了,也乖乖受死,丝毫没有想到反叛。
  我们知道,蒙恬的爷爷、父亲,都是为秦国攻城略地的名将,对秦国忠心可鉴,就连蒙恬自己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蒙恬不能反,也不敢反,愿意一死保全家族的声誉。
  当时的兵权在蒙恬手上,扶苏只是监军。
  扶苏要造反,要清君侧,首先就要得到蒙恬的支持,先策反蒙恬,掌握蒙恬手中的三十万大军。
  蒙恬在不知道始皇帝已经驾崩的情况下,不知道遗诏有假的情况下,是不会同扶苏一起造反的。
  因为造反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胜算渺茫。
  始皇帝为什么是始皇帝,因为他灭了六国,“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战斗力爆表,不是建文帝朱允炆那个弱鸡。
  成王败寇,蒙恬承担不起造反失败的后果,他的家族世代忠于秦王,也不会支持蒙恬造反。
  虽然和扶苏关系好,但在接到诏书的那一刻,扶苏就已经是弃子,被始皇帝放弃的儿子。
  作者菌认为,与其说是扶苏愚忠,不如说是蒙恬愚忠,在掌握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扶苏除了自杀别无选择。
  扶苏要想反叛,必须要先知道两点,一是始皇帝已死,二是诏书有假。这两点缺少一点,都得不到蒙恬的支持。
  始皇帝是在巡游途中去世的,当时知道皇帝驾崩的人,除了赵高、胡亥、李斯,就只有几个宦官,甚至连宣读诏书的使者都不知道皇帝已经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