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由于宋太宗赵光义这一脉都被金人俘虏,赵构能挑的养子,就只剩宋太.祖赵匡胤这一脉的了。
  南宋的皇帝,除了赵构,都是赵匡胤的子孙后代。】
  “赵构不举,哈哈哈哈!”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直接笑喷了。
  其他朝代的人也忍俊不禁。
  宋太.祖赵匡胤大受打击,差点昏过去,没有想到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是如此的不争气。
  守在一旁的御医们将人救了回来。
  赵光义心中痛快,皇兄骂他的子孙后代都不是东西,结果皇兄自己的子孙后代更不是东西。
  宋高宗赵构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现在历朝历代的人都知道他不举了,今后没脸见人了。
  【前情提要不再多说,这期视频,我们主要盘点南宋被灭亡前的最后一战——崖山海战。】
  张世杰心中哀戚:“崖山果真是最后一战吗?”
  他们真的不能抵挡住元军的进攻?
  【祥兴二年,也就是公元1279年,元军押着“宋末三杰”之一的文天祥,目睹了崖山海战的整个战斗过程。
  这场战斗从正月十三,一直打到二月初六,历时二十多天。
  在当时,宋军的战船有一千多艘,而且都是大型海船,十分适合海上作战。元军的大小船加起来只有五百余艘,且有两百艘在海上迷失了方向,没有参与战争。
  一千多艘大型海船对战三百艘大小不等的船只,结果居然是败了,惨败。
  宋军从人数上,军备上,都远远高于元军。崖山海战的失败,可以说是当时指挥作战的张世杰一手造成的。他的诸多错误决策,导致了宋军最后的惨败。】
  天幕上出现了宋军的铁索连环船,船上旌旗飘展。
  而元军的战船相比宋军的战船要小上许多,在数量上也远不及宋军的战船。
  “铁索连环船?”魏武帝曹操看到这番景象,忍不住想到了赤壁之战,他将船只连在一起的场景。
  宋军的战船背山面海。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这样的布局,倒吸了一口凉气。
  宋军如此安排,焉能不败?
  【不知道张世杰是怎么想的,有一千多艘战船,二十多万军民,在明显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居然会想和元军发起最后的决战。
  决战一般都是主力部队迎战敌军的主力部队。
  元军真正参与作战的战船只有三百艘,人数也远远低于宋军,算不上是主力部队。就这档次,还没有资格和宋军决战。
  咱就说,在陆地上打不过元军的铁骑,难道在海上,还能打不过不熟悉水战的元军吗?
  张世杰似乎是对打败元军丧失了信心,在优势在我的情况下,放弃对崖山入海口的控制,退到内部死守。
  不想着怎么进攻,而是被动防御。
  背山靠海,狭小的入海口被敌军控制,那就是被敌人关门打狗了。
  知道马谡是怎么失街亭的吗?
  不选择防守狭窄险要的地段,舍弃了水源,仿佛一个不通兵法的菜鸟,违背军事常识进行部署。
  张世杰学了个十成十。
  不守住崖山入海口,舍弃了淡水的水源。二十万军民渴到喝海水,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大大降低了士兵们的战斗力。】
  “马谡失街亭?”力排众议,正准备派马谡守街亭的丞相诸葛亮:???
  街亭关系到此次北伐的胜败。
  诸葛亮犹豫再三,觉得还是换一个人去守街亭比较好。
  天幕示警不容忽视。
  丞相陆秀夫气愤不已,好个张世杰,阻止文天祥回朝,自己独揽军权,结果就是这样指挥作战的?
  亏他想尽办法为张世杰筹集军费开支,安排人员调度。
  军民的希望葬送在了张世杰手中。
  【崖山海战,是元军以少胜多的战役。宋军在崖山这一败,丞相陆秀夫背着年幼的少帝跳海自尽,南宋灭亡。同年,张世杰所乘坐的船只被飓风破坏,张世杰坠入海中淹死了。
  正史没有记载,有传言年仅八岁的宋幼主赵昺在临死前说道:“宁死不当亡国奴。”陆秀夫感叹宋朝终于等来了明主,可惜为时已晚。
  不知投降元朝的宋恭宗是否惭愧?】
  强忍住不哭的宋幼主赵昺还是哭了出来。
  陆秀夫温言安慰:“不哭不哭,天幕指出了我们是如何败的,我们定能吸取教训,未来之事不会重演。”这话只是安慰小皇帝,能不能改变未来,他心里也没有底,指挥作战的人不是他。
  赵昺咽哽道:“但愿如陆相所说。”
  张世杰此刻已经是脸色煞白,不能接受他会战败的事实。
  但这是早已预料的不是吗?
  之前听天幕盘点,他不想当元朝的四等人,下定决心要好好地打赢崖山这场仗,此刻想赢的心更加强烈了。
  但是,丞相似乎是已经放弃他了。
  陆秀夫向张世杰建议道:“都这个时候了,接纳文宋瑞吧,趁他还未被元军俘虏,现在召他入朝还来得及。”
  难以想象,文天祥亲眼看到宋军惨败时,会有多么的心痛。
  张世杰没什么底气地说道:“陆君实,你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再想想。”文天祥不是他的人啊。
  陆秀夫只一句:“希望你能分得清轻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