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窦太后绷不住了。
她千辛万苦都办不成的事,张氏可以轻而易举地办到,却不稀罕,不扶持幼子登基,却力保孙子继位。
力排众议扶持赵佶登基的向太后感同身受。
她否定了宰相立哲宗同母弟为皇帝的提议,选了个什么鬼东西当皇帝?明英宗的儿子起码还是个明君,赵佶父子三人都上了十大败家皇帝榜,丢死人了。
太皇太后张氏气愤不已,光是把王振叫过来训斥是没有用的,应该杀掉。
可是皇帝朱祁镇是个昏君。
杀了一个王振还会有赵振、张振、童振,不换皇帝就是治标不治本。
她不像孙氏只有朱祁镇这一个亲儿子,舍不得杀。朱祁镇和朱祁钰可都是朱瞻基的儿子,她的亲孙子,不会厚此薄彼。
天幕说的好,太皇太后换个皇帝跟玩一样。
【说起来,瓦剌的崛起和朱祁镇的全军覆没,明宣宗朱瞻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天幕上出现了一首翻唱的歌。
随着歌声响起,画面也随之跳转,是贴近歌声所描述的场景。
[放弃啦
不打啦
卫所啥的不要啦
累死累活打了这么多仗
你还不服气
漠北啊
安南呀
彻底放弃不打啦
你们相互征伐厮杀
我尽情玩蛐蛐哇
……
不管啦
随你吧
毕竟领土那么大
就算丢弃点觉得可惜也不要紧的吧
……
东胜卫
开平卫
大宁奴儿干交趾
再见了喂~]
【明宣宗朱瞻基放弃边防的疆土,硬生生地将防线内移,把京师给变成了国门,成就了所谓的“天子守国门”。
元朝被明朝推翻后,元朝的皇室成员逃到漠北,被称作“北元”。
朱瞻基不管漠北,放任北元各部落厮杀,结果杀出了一雄主,“瓦剌帝国”崛起。王振以及边镇和官吏,为了私利,走私军火给瓦剌。瓦剌使臣以及郭敬等内奸给也先提供情报。
瓦剌用大明的火铳,攻打大明。】
天幕下的众人:“???”
洪武大帝朱元璋还以为大明的京师是应天府,这要成了国门,朱瞻基是放弃了多少疆土啊?
等等,只是弃了北方的卫所?
朱标看到朱元璋的脸色不好,连忙说道:“爹爹,以四弟的才智,必然是将都城迁移到了北方。”
朱元璋点头,应当是如此。
他也有打算将都城北迁,只是尚在考察当中没有行动。
北迁都城是必须的。
明成祖朱棣气到晕厥,这回是被他看中的好圣孙给气的。
他五次远征漠北,十次讨伐安南。
千辛万苦才得来的战果,他的好圣孙倒好,大笔一挥不要了,不要了!!
他这些年岂不是白白消耗了国力?
明宣宗朱瞻基:“……”他也不想的,还不是因为穷?
既没钱,也没有人口。
守边的将士要吃饭还得自己开垦荒地种田,防守也就弱了。
天幕提到郭敬是内奸。
好啊,他这就把瓦剌使臣以及郭敬等内奸关进诏狱拷问。
【瓦剌侵犯明朝的边境大同,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带着京师的精兵御驾亲征。到了战场,又听从王振的话,要挥师去王振的家乡看看。
也先本就在明朝有内应,得知明军的动向后笑疯了。
瓦剌大军在土木堡歼灭了朱祁镇的二十万京师精锐,杀死了随军出征的明朝名将和许多后起之秀的将领,俘虏了朱祁镇。
王振则是被愤怒的明朝名将杀死。
也先带着朱祁镇辗转大同、宣城,叫不开城门之后恼羞成怒转而攻打京师,结果打不下来,用明朝送来赎人的珍宝只养了朱祁镇一年就把朱祁镇给放回去了。
不得不说,朱祁镇在瓦剌留学的费用挺多。】
天幕下的众人都窒息了。
明宣宗朱瞻基看到朱祁镇这样打仗,大骂朱祁镇荒唐。
他怎么会生出这种儿子?
【朱祁镇回国后被软禁在南宫,等待了七年,等到朱祁钰病重卧床不起时,在奸臣和奸宦的拥护下复位。
朱祁镇复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于谦以泄私愤。
凡是于谦举荐过的官员都被波及,就连有从龙之功、一心想杀死于谦的徐有贞都没有放过。
于谦举荐过徐有贞。
徐有贞虽然品性不佳,但却是治水能臣。水患难以解决时,于谦不计前嫌,举荐徐有贞前往灾区治水。
朱祁镇甚至把卧病在床的朱祁钰都给忘了,在杀了于谦之后才想起来朱祁钰还是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朱祁镇临终之前,废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复兴的殉葬制度,算是终于干了一件人事。】
【好了,这期盘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
汉武帝刘彻十分期待下午的盘点,他大汉又要出一位战神了。
第65章
这天下午,历朝历代的君臣们都在等着天幕异像的再度出现。由于提前知道了将要盘点的是谁,众人都十分的轻松,没有紧张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