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李陵用大车为营,出营排兵布阵,最前面是执戟的士兵和盾牌兵,后面是弓弩手。
  万箭齐发,射杀了不少匈奴兵。
  天幕下的众人看到李陵对战匈奴的场景直呼精彩,感叹那些士卒果真个个都是神箭手。
  一想到这些精兵几乎全军覆没,感到惋惜。
  【李陵有祖传的“衰神附体”的buff,遇到的匈奴骑兵并不止三万人。匈奴单于见久攻不下,将骑兵的人数增加到了八万。
  敌军只有三万人的时候,李陵还能主动追击敌军。当敌军增加到了八万人,李陵且战且退,退居到谷中时,杀敌万余人,己方还有三千余人,可见己方的伤亡不大。
  这个时候匈奴单于已经想退兵了,但是李陵军中出了叛徒。
  叛徒逃到了匈奴军的营帐,将李陵军中的真实情况透露给了匈奴单于。原本想退兵的匈奴单于得知李陵的军队并不是什么诱敌深入的军队,而只是一支孤军,而且就只剩下三千余人了,所剩的箭矢也不多了,且并没有援军,顿时十分的高兴,想要歼灭李陵的这支部队。
  有叛徒向匈奴透露军情以及李陵的战术,李陵的军队伤亡惨重。由于叛徒的出卖,李陵的军队这才陷入绝境。
  这大概就是大家痛恨汉奸的原因,打败自己的不是敌人,而是叛变的队友。】
  天幕下的众人都十分的遗憾。
  在被叛徒出卖之前,李陵手中尚有三千余人,损失没有过半却杀敌万余人,而且完全可以把匈奴单于的退兵说成是击退匈奴单于,以少胜多,回去足以光宗耀祖了。
  明明,匈奴单于都想退兵了。
  但被叛徒出卖之后,匈奴单于知晓了李陵的战术,打消了退兵的想法对李陵发起了猛攻。李陵手下就只剩下了几百人,几乎是全军覆没,加上之前夸过的海口,确实是没有脸回去了。
  更可惜的是,死战到最后的李陵也成了叛徒。
  【《汉书》中提到,李陵的军队并不是一开始就作战勇猛。李陵怀疑军中藏有女人,于是把女人们搜出来杀了,这才提升了士兵们的战斗力。
  这一点,作者菌十分不喜,仿佛女人只会影响男人射箭的速度。
  没有女人的时候,士兵们需要慰.安.妇;有女人的时候,又嫌弃女人碍事,要将女人杀了。
  男人怎么就不从自身找原因呢?
  介于《汉书》曾被班昭续写,很难不怀疑这里有班昭的润色。】
  汉和帝刘肇的皇后,以“女君”之名亲政的邓太后十分不喜班昭。
  天幕之前所说的不错,班昭不把女性当成独立的个体,而是当成男人的附庸,所著的《女戒》可批判之处过多,里面的言论实在是令人窒息。
  亏得班昭还是个读书人,真的是有负她的期望。
  她只是将班昭母子徙往长垣,变相的流放,还是看在往日的情分以及班昭的功绩上,给了班昭一点薄面,没有做的太绝。
  第66章
  【《汉书》中记载,李陵被叛徒出卖,陷入绝境时,曾在黄昏过后,换上便衣,独自一人出营,阻止左右跟随,说是要独自一人取匈奴单于的狗命。
  过了许久,李陵回来了,垂头丧气地说:“这一仗败了,要死了。”
  于千军万马中取敌将首级并不是痴心妄想,但古往今来能做到的也不多,南宋词人辛弃疾就曾率五十骑冲进敌军大营生擒敌将。
  但李陵是单枪匹马,可能还没有骑马,是走路去的。
  结合李陵回来时说的话,李陵出营时应该没有和部下说实话,不是去杀匈奴单于而是出去探查敌情了,看看有没有突围的可能。】
  天幕下的众人以为李陵已经够厉害了,没想到还有更厉害的人。
  词人辛弃疾可了不得,仅率五十骑就敢冲进敌营,真是悍不畏死,更不可思议的是还生擒了敌将。
  众人想到了写出“满江红”的岳飞,感叹宋朝的名将文武双全。
  明清时期的官员们想到,可不得文武双全,也不看看宋朝的皇帝都是什么德行,重文轻武,不会写诗写词还想领兵打仗,做梦去吧。
  辛弃疾是用写词当领兵的敲门砖。
  【接下来《汉书》的记载就很令人心痛,李陵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还想着立功杀敌,想着突围,想着报效朝廷,汉武帝却巴不得李陵战死沙场。
  公元前99年,汉武帝已经五十八岁了。
  李陵也是年过三十,和汉武帝打交道少说也有十多年了,对汉武帝应当有所了解,大概是知道,此战自己若是不能大胜而归,回去之后铁定会被问罪,大概率难逃一死。
  因为他出征前夸下了海口,但是天不遂人愿,军队中出了叛徒。】
  接下来是一段视频:
  [李陵出营转了一圈,回来之后颓丧欲死时,有军吏劝解,举了浞野侯赵破奴被匈奴俘虏后又逃回来的例子。
  “将军以五千步兵杀敌万余人,如果不是军中出了叛徒,绝对可以凯旋而归。
  浞野侯率领两万骑兵攻打匈奴,被匈奴左贤王的八万骑兵包围,全军覆没,自己也被匈奴生擒,三年之后逃回来了,天子非但没有责怪,反而以宾客之礼相待。
  咱就只有五千步兵,就算全军覆没,损失也没有浞野侯的大。浞野侯逃回来都能被天子以礼相待,更何况是将军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