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误区一:“桃园三结义”刘备是大哥,关羽是二哥,张飞是三弟。
  刘关张只是亲如兄弟,但是没有义结金兰,真要结拜,按照年龄来算,关羽年龄最大,应该是大哥。
  误区二:关羽温酒斩华雄。
  华雄其实是被孙坚杀的,关羽温酒斩颜良比较贴切。
  关羽斩颜良,曹操诛文丑。
  演义嘛,最重要的是趣味性和可读性。因为作者的军事水平有限,但文笔超绝,为了小说的可读性进行张冠李戴,或者是虚构情节,和史实不符的地方有太多了。
  比如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都是虚构的经典情节。】
  吴大帝孙权感叹曹操赤壁战败时跑的可真快。
  如果曹操.死在了赤壁之战,那他就不必借南郡给刘备,让刘备帮着分担曹操的火力,原本整个荆州都该是他的。
  鲍信、典韦、许诸都曾救过曹操的命。
  不得不说曹操的运气十分逆天,每次遭遇死劫的时候,都有忠臣良将在身边舍命相救。
  不过赤壁之战能击退曹操,本就是运气占了绝大部分。
  想在赤壁之战杀死曹操挺难的。
  【比较有争议的一点是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事情。
  正史上并没有言明关羽是什么时候中的毒箭,在华佗还活着的时候请华佗来治伤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主要是看关羽有没有用麻沸散?
  麻沸散是华佗的私人药品,在华佗死后就失传了。
  华佗主刀,不可能不用麻沸散。
  正史上也没有明确地说关羽在接受刮骨疗毒的时候没有使用麻沸散,没有明确说关羽是忍着疼痛和诸位将士一起喝酒的。
  佐证大概就是华佗为关羽治伤没有记载。
  华佗为一个小吏治病都能被史书记载,如果有给关羽疗毒,是一定会被记载在史册上的。】
  天幕下的众人:“……”这有什么好争议的?
  华佗就是还活着,也不可能跨越千里,从曹魏的势力范围跑到蜀汉的势力范围去给关羽刮骨疗毒。
  当世的医生可不止华佗一人。
  【在民间,关羽和张飞、尉迟恭、秦琼、神茶、郁垒、钟尴等人被奉为门神,画像张贴在大门上辟邪。关公庙也是香火不断。
  一般来说,贴在大门上的门神有两位,关羽和张飞是一对,多见于农村。
  住高楼的基本都是侧开门,不好贴。】
  天幕上出现了关羽和张飞的画像被当作门神贴在了百姓家的大门上。
  杜甫在天幕上看到了现代的农村,想到了自己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广厦千万间的愿望在后世终于实现了。
  第75章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和刘备是老乡,年少时就和关羽一起成了刘备的护卫,与刘备、关羽同塌而眠,咳,是同床而眠。
  据东汉的《通俗文》记载,三尺五是榻,八尺是床。
  东汉末年一尺大概有23.75厘米,到三国时期一尺大概24.2厘米。不管一尺到底是等于多少厘米,反正《通俗文》里的床是睡不下。
  正史记载,诸葛亮身长八尺,八尺的床肯定是睡不下诸葛亮的。
  刘备要和关羽、张飞挤在一张床上,还要和诸葛亮同睡一张床,保守估计,至少要准备一张长和宽都超过两米的大床。
  如果是八尺规格的床,会出现什么情况?
  想想看,张飞和关羽睡觉时怕把刘备挤下床不敢翻身,诸葛亮蜷缩着睡觉的画面。
  这不是在和手下拉近关系,而是在结仇。】
  天幕上出现了古代的拔步床——乾隆皇帝睡的龙床。
  拔步床明朝才有。
  明朝之前的君臣们不是没有睡过大床,而是没有睡过这么豪华的大床。
  乾隆皇帝可真会享受。
  关羽想到自己和张飞是最早追随在刘备左右的人,三人同塌而眠,感情说不上有多深厚,但还是旁人比不了的。
  没有想到会和张飞一起成为门神。
  【张飞比关羽要年少数岁,把关羽当成兄长来看待。用“数”来形容,而不是用“十数”或者是“数十”来形容,一般是指三以上,十以下。
  张飞大概要比关羽小四至八岁这个区间。
  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刘备招募乡勇征讨黄巾军。这个时候张飞年少,且到了参军的年龄,应该也就只有十六七岁。
  张飞大概出生于公元167年。
  张飞去世的时间是有据可查的,卒于公元221年,享年五十五岁。】
  张飞:“???”这就完了?
  他看了一眼底下的进度条,然后就放心了,有关他的盘点应该还没有结束。
  得知自己的死期,心情有点不美。
  【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跟在刘备左右的关羽被曹操擒住了,而跟在刘备左右的张飞则是跟着刘备投奔了袁绍。
  然后袁绍又被曹操打败了——官渡之战。
  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投奔荆州的刘表,屯兵新野,被曹操撵着南逃,路上发动了祖传的技能——抛妻弃子。
  刘备的祖上中山靖王刘胜是刘邦的曾孙。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刘邦被项羽的楚军追击时,担心车跑不快,路上数次把儿女扔下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