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奇怪的是,这三人对他的到来一点反应都没有。
  项伯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一个个都这么专注地看着虚空,这是着了什么魔了?
  张良问道:“你看不见?”
  项伯向前方张望了一眼,没看见什么特别的,疑惑地道:“看不见什么?”
  张良说道:“回头与你说。”
  项伯:“……”行吧,不说就不说吧,可别忘了去买菜。
  总不能让他这个逃犯去吧?
  天幕的说法引发了众人的好奇,实在是猜不出将要盘点的悲剧太子会是谁?
  汉光武帝刘秀:“……”
  这说的不会是他那个乖巧懂事,主动让出太子之位的长子吧?
  清·爱新觉罗·玄烨:“……”
  这说的不会是他那个监国政绩突出,才华横溢却被他两立两废的废太子胤礽吧?
  心中有人选的人莫名觉得心虚。
  【都提示的这么明显了,相信大家很容易猜到,那就是唐朝开国太子李建成,“千古一帝”李世民的长兄。
  数百名皇帝中,公认的“千古一帝”只有三个,那就是龙凤猪。】
  秦始皇嬴政见后世对自己的评价很高,十分欣慰。
  他的功绩,还是得到人们认可的。
  扶苏理解了,哪有那么多人能和他父亲那样成为千古一帝?难怪李建成上位可以确定是开历史倒车。
  张良:“???”
  秦朝灭的国家中有唐朝?不对,应该说历史上有唐朝?
  还有,什么是龙凤猪?
  他想找人问问,但是一扭头就见那两人看的十分专注,压下了满腹疑问,决定先继续看。
  汉武帝刘彻笑了,难怪李世民又叫李二凤,原来是排行老二。
  那李建成岂不是叫李大凤?
  突然就觉得自己外号刘猪猪,也不是那么的难以接受了。
  第78章
  【我们知道,隋朝之后是唐朝,先来理一理错综复杂的关系谱。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独孤信——史上最牛岳父。
  独孤信的长女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皇帝宇文毓的皇后;四女是北周唐国公的妻子,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母亲,被追封为皇后;七女是北周随国公,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皇后。
  论起来,唐高祖李渊是隋炀帝杨广的表哥。】
  汉朝的君臣们:“……”贵圈真乱。
  魏晋时期的君臣们有点泄气,斗来斗去,还是一群亲戚在争,感叹几百年后世家依然强大。不过好在唐朝开始就有科举制了,世家垄断官场的局面要打破了。
  南北朝的君臣多是少数民族。
  天幕异像转化的语言、文字是汉文,没有汉化的看不懂天幕盘点。
  已经汉化的看的也有点吃力。
  隋文帝杨坚乍一听灭了他隋朝的是李渊,气得想提前杀掉李渊,虽然他一向喜欢这个外甥。
  当然,独孤伽罗是不会同意的。
  杨坚琢磨着,就算不杀,也不能再让李渊担任武职了,得有所防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出优秀的储君。
  杨勇和杨广是不行了。
  【隋炀帝杨广为一己私欲,兴修运河,大兴土木,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又打不赢,横征暴敛以至于民不聊生,叛军四起。
  农民起义遍布全国的时候,李渊反了吗?没有。
  他在镇压农民起义军。
  大业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17年,年仅十九岁的李世民劝李渊造反。
  杨广想杀李渊,数次下诏逮捕李渊,但又犹豫不决,收回诏令。君无戏言成了儿戏,李渊也在公然造反和秘密造反之间摇摆不定,每次想公然造反的时候,都在暗地里做造反的准备,差的只是一个公然造反的契机。
  李渊派李建成和李元吉到河东募兵,为造反做准备。
  李建成是李渊的嫡长子,比李渊的嫡次子李世民大了十岁。但是论功劳,确实没有李世民的多。
  李建成才开始募兵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在平定叛乱了。】
  皇后独孤伽罗要被杨广气死了。
  杨广赐死了嫡亲的长兄杨勇还不够,还要杀自己的表哥。她怎么生出了这么个无情无义的玩意?太令她失望了。
  她无颜去见姐姐。
  如果杨广能争点气,在位的时候能安分一点,不把国家搞得大乱,李渊也不会反,兴许会是抵御突厥的镇国大将军。
  现在,她就指望其他几个儿子能争点气了。
  【虽然最先劝李渊造反的人是李世民,但是李渊一直是摇摆不定,不肯把造反这事放到明面上来,最终促使李渊公然造反的人是李建成。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李渊对李建成的偏心了。
  李世民劝李渊造反,李渊不答应;突厥要求李渊造反,李渊也不答应;李建成一劝,李渊就答应了。】
  唐高祖李渊皱眉,他怎么偏心了?
  依照嫡长子继承制,李建成本就应该是太子,怪只怪李世民出生晚。
  【我们来看李建成的功绩:
  一是募兵,招揽人才。
  多次直言进谏,气得李世民想要杀之而后快但还是重用的魏征,一开始是李建成的人,在李建成死后才归了李世民。
  二是战功累累,只不过没有李世民的功劳大而已。
  李渊把李建成和李世民当成自己的左膀右臂,一个左元帅,一个右元帅。别人打天下,用的是手下的名将;李渊打天下,主要用的是自己的儿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