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朱元璋想杀朱棣的心又蠢蠢欲动。
  太子朱标看到朱元璋的脸色,心想朱祁镇难得办了件好事,只是惹得爹爹又不开心了。
  得儿,到头来还是得他来劝。
  永乐大帝朱棣琢磨着,天幕上曾说这是朱祁镇难得的功绩,要不就从他这里开始废除妃嫔的殉葬制度?身为帝王,谁会嫌功绩多呢?
  【咳咳,扯远了,我们回归正题。
  邓太后执政期间,革新察举制,使得有特长的人有机会做官。比如,擅长天文、算数、医药、科技等方面的人才,造就了三圣同朝的盛况。
  纸圣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制造纸张的成本大大降低,纸张得以普及。】
  天幕上出现了蔡伦纸的制作方法。
  秦朝和西汉时期的君臣们惊喜不已,有了这制造方法,他们就能制作出便宜的纸张了。东汉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与他们所处的朝代相近,完全可以照着方法将蔡伦纸制作出来。
  扶苏期待天幕多多透露后世的科技。
  东汉以后的人则对这个不感兴趣,知道造纸术很厉害,但是看不懂,也不稀罕。蔡伦纸他们有能工巧匠生产,还能生产出比这更好成本更低的纸张。
  张仲景想到,他和华佗都能被选上孝廉,得好好的感谢邓太后。不过对于一心只想治病救人的他们来说,倒是没有适合他们的官职。
  当个太守,给百姓治病也太不方便了。
  【科圣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能够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位。只是地动仪具体的制作方法已经失传了,现代人也复刻不出张衡所造的地动仪。
  现有的地动仪只是个摆件。
  1976年和2008年发生的大地震,所造成的伤亡十分惨烈。希望有朝一日,能有真正有效的地动仪问世,在地震将要发生时,为人们提前预警。
  目前就只能在防震材料上下功夫了,把房子造的坚不可摧。
  也有可能,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只是在地震发生之后才能做出反应。毕竟古代交通不发达,传递信息慢,救灾也就不能够及时。有了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朝廷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灾情,安排救灾工作。
  这样看来,也是项伟大的发明了。
  毕竟张衡能够当官,靠的是他的科技发明。若是发明的东西一点用处都没有,那他这官也就做到头了,不会被称作科圣。】
  天幕下的众人心生疑惑,千年之后的人,都能弄出天幕异像了,居然预测不了地震的吗?
  这还真是意想不到啊。
  【字圣许慎,咳,并不是说他写的字特别漂亮是位书法大家,而是指他对字体有研究,著有《说文解字》,对字形进行分析。
  真正的书法家是书圣王羲之,晋朝人。】
  晋武帝司马炎:“……”这王羲之莫非就是“王与马,共天下”中的王氏一族?
  【这三位都有一技之长,是邓太后提拔的人才。
  我们来看这三位官做的怎么样?
  张衡不图功名利禄,担任掌管天文历算的太史令,一心搞科技发明;蔡伦是宦官,身为中常侍,却是做了谏大夫的事情,匡正君主,谏诤得失;许慎勤于政事,为官清廉,教授宫女和太监们读书。
  简而言之,都是好官啊。】
  天幕下的众人点头,邓太后在执政期间任用贤良,确实值得称道。
  宋徽宗赵佶脸红不已。
  他也是任用有一技之长的人为官,怎么他提拔的官员都不是什么好官呢?这应该是社会风气的问题,不是他的问题。
  第82章
  【我们知道秦始皇时期,嬴政在短短十年时间里,灭了六国。这是从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结束。
  在我们看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丰功伟绩。
  而对当时原六国的臣民来说,秦始皇是灭亡他们国家的仇人。秦国暗藏着反秦的势力。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东郡有人在陨石上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查不出是谁干的。秦始皇诛杀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人。秦始皇还“焚书坑儒”,以高压的手段控制臣民。久压之下,秦始皇一死,秦朝便遭到了反弹。
  一直到吕后执政时期,才废除夷三族的罪名、废除妖言惑众的罪名、废除挟书律。
  邓太后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废除了言论罪,允许平民百姓为朝廷建言,反对一人犯罪全族连坐。
  只可惜,清朝大兴文字狱,倒退千余年。】
  秦始皇嬴政看了直皱眉,妖言惑众之人若是不处以极刑,难道要看着他们煽动群众反秦?不把领头的杀掉震慑住众人,不等秦二世上位,他就得焦头烂额地平叛,搞不好他的大秦一世就得玩完。
  回想起来,他也是因为此事,气得让扶苏去边疆当监军。
  身处下邳的扶苏转头询问张良:“始皇帝的高压政策不可取,老师可有良策?”他不赞同父亲一味地用杀戮来解决问题。
  希望能用更温和有效的方法。
  一旁的蒙毅:“……”不愧是敢直言进谏的大公子,否定始皇帝的话都敢到处说。
  张良还真有,见徒弟是站在他这一边的,毫不藏私地说与徒弟听。
  蒙毅在一旁也听到了张良的良策,心中佩服,夸赞张良不愧是能够成为帝师的大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