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萧瑀第三次被罢相,是因为弹劾李靖。
  ……
  萧瑀每次被罢相,没过多久又重新出任宰相,反反复复。
  李世民也曾因为魏征举荐的人造反了,气得推倒魏征的墓碑。没过多久又想起魏征的好,重新给魏征立碑。
  可见李世民也有孩子气的一面。】
  汉高祖刘邦:“……”萧何的后人可以啊。他老刘家的子孙有没有在后世王朝当宰相的?
  唐太宗李世民:“???”他会推倒魏征的墓碑?
  魏征看了李·孩子气·世民一眼。
  李世民急忙说道:“魏爱卿,你听朕给你解释……”说着,卡壳了。他好像也没什么可解释的,天幕说的是未来的事情。
  他现在怎么知道是怎么回事?造反?是谁造反了??
  还未曾向李世民举荐人物的魏征现在也答不出来。两人就希望天幕能说的清楚一些,究竟是谁造反了?
  不过,天幕似乎并没有听到他们的心声。
  但这并不妨碍魏征对李世民直言进谏,身为帝王,怎么能还有这种“孩子气”呢?
  李世民:“……”天幕坑他!
  这也就是仗着有文吏记录天幕异像,即便是错过了没有听到的地方还可以看记录,所以魏征才敢这么及时地对他谏言,不怕错过天幕异像。
  唉,他还想听天幕后面是怎么夸他的呢。
  【李世民设弘文馆,任用魏征、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比较出名的贤相,足以见其选贤任能。
  那么他对百姓好不好呢?
  出现天灾的时候,李世民积极赈灾,并且帮助赎回饥民卖掉的孩子,轻徭薄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在重视农业的同时促进商业的发展。
  李世民注重法治,国家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百姓们安居乐业,可以夜不闭户。】
  秦始皇嬴政抓住了关键词,“轻徭薄赋”,难怪他的风评不好,光是这一点就被比下去了。好在太子监国,颁布了“三十税一”,为秦朝挽回了名声。
  想到监国的太子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十分的想念。
  他当初派扶苏去监军,只是觉得畅快,一两年不见都不怎么想念。现在只是派扶苏去请贤才出山,才数日不见就有点想念了。
  果然还是懂事的孩子讨人欢心。
  【唐太宗李世民选贤任能,勤政爱民,足以见得是一位明君。
  接下来说说李世民的战绩。
  李世民亲自领兵,在隋末唐初,平定了陇西割据军阀薛仁杲、令李渊畏惧的割据势力刘武周、虎踞河北的窦建德、僭位为帝的王世充、自封为王的刘黑闼。
  这个刘黑闼享受到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两的混合双打。
  刘黑闼一开始是被李世民打败,投降了,复又反叛,被想要争军功的李建成给平定了。】
  天幕下的众人想起了天幕之前的盘点,这个刘黑闼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的经验包。
  没有上过战场的汉武帝刘彻感叹,李世民确实是一员猛将,且能文能武。
  【唐朝的建国,李世民功不可没。
  唐高祖李渊曾感叹李世民的功劳太大,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于是特意为李世民设立了“天策上将”一职,职位在三公之上。
  虽然唐朝不怎么杀开国功臣,但是太优秀了难免还是会引来猜忌。
  李世民如果不是李渊的嫡子,那就是“功高震主”了,妥妥的会落得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李世民光是李渊的儿子还不行,得是嫡子才能免除杀身之祸。
  古代对嫡子是十分看重的,远不是庶子能够比拟的。就拿李世民的儿子造反来说,庶子造反和嫡子造反那是截然不同的结局。
  父爱都给到嫡子那里去了。
  李渊知道李世民功劳太大,会威胁到太子的地位,最后也只是想把李世民支走,让李世民到封地当个土皇帝,舍不得为了嫡长子杀了嫡次子。
  当然,李世民的势力已经十分壮大了,要杀也得掂量掂量。】
  魏王曹操想起了英年早逝的郭嘉。
  当年初见郭嘉时,他与郭嘉谈论天下大事,喜爱郭嘉的才华,特意为郭嘉设立了“军师祭酒”这一职位。
  看到后面,他觉得李世民如果不是李渊的嫡子,不会有成长起来“功高震主”的机会。
  以他的一贯作风,兵权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是小小地放权,那也得是曹氏或夏侯氏这样的宗室领兵。
  不知道李渊是不是和他一样?
  【太子李建成认为李世民对他有威胁,给李世民下毒,想让李世民退出皇位之争。
  李渊见两个儿子不和,想到“远香近臭”的定律,便想把李世民给支走,让李世民到地方上当个土皇帝。李世民听到李渊这么说,意思到自己是无缘皇位了,十分的伤心。
  李建成害怕李世民当了土皇帝后更不好对付,力劝父亲改变主意,留下李世民,放到身边看着。
  李世民被这样的“朝令夕改”惹怒了,意识到李建成不死,他就当不了太子,于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射杀了李建成。
  李世民打下了江山,却要靠弑兄逼父才能得到皇位。】
  全程没有被天幕提及的李元吉十分不满,怎么把他当成隐形人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