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看来得有实际行动才行。
  洪武大帝朱元璋很不理解,功臣功高震主确实很有担心的必要,尤其是君主势弱的情况下。但自己儿子出色,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这皇位不传给儿孙,还想传给谁?
  【房琯可不止杜甫这一个朋友,王维也是房琯的朋友。房琯要被罢相的时候就只有杜甫劝谏唐肃宗,可以说就杜甫这一个不明真相的铁憨憨。
  当然,如果是王维,不出言则以,一出言,房琯就不止被贬官这么简单了,而是直接回老家种地。】
  天幕上出现了王维写给房琯的诗——《赠房卢氏琯》。
  【王维被称为“诗佛”,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不光自己回家种地,还写诗劝朋友回家种地。
  孟浩然、房琯都被他劝过。】
  李白原本是一边喝酒一边看天幕盘点,听到这里酒都不喝了。好家伙,王维劝孟夫子回家种田???
  杜甫见怪不怪。
  他和王维是老相识了,之前王维就归隐过一段时间。
  房琯看到这里想通了,当今圣上并不怎么英明,这个丞相不当也罢,大不了回去种田,和王摩诘当邻居。与其费力保住现在这个官位,时刻担心皇帝听信奸人谗言,不如随遇而安。
  只是不知皇帝看了天幕盘点,是否能够醒悟?
  【咳咳,扯远了。有人说杜甫的这个憨,是祖传的。我看未必,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狂,而不是傻。
  杜审言少时和苏味道齐名。
  苏味道为天官侍郎也就是吏部侍郎的时候,负责选拔考核官员。杜审言是候选人,要参加考试,考完出来和人说:“苏味道必死。”
  这话把众人吓着了,忙问杜审言为什么。
  杜审言说道:“苏味道看了我的文章将要羞死。”
  杜审言还常和人说,论文章,屈原、宋玉和我比都是弟弟,论书法,王羲之见了要拜我为师。
  可见杜审言的狂,那为什么说他不傻呢?因为他和当朝皇帝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交好。
  武则天是能为了张氏兄弟,将亲孙子杖毙的狠人。杜审言和张氏兄弟交好,可以说是把握住了官场的政治风向。
  不过,武则天驾崩,杜审言也因这一点遭受贬谪。】
  唐高宗李治听到这里气晕了过去,本就不好的身体更加不好了。
  【杜甫触怒了唐肃宗入狱,是新上任的宰相张镐将杜甫给救出来的。杜甫虽然出了牢狱,但是再也得不到唐肃宗的信任与重用,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八品下。
  左拾遗是从八品上,华州司功参军是从八品下,看起来官位并没有降多少,但失去的是圣心。
  左拾遗是杜甫当过的最有前途的官,宰相张镐初为官时就是左拾遗。】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为什么说是诗史呢?
  因为他用写诗记录点点滴滴。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作《春望》;战乱期间,杜甫作“三吏”、“三别”;关中大旱,杜甫作《夏日叹》;战乱结束,杜甫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诗。】
  天幕上出现了相应的诗词文章。
  【杜甫被贬华州不久就辞官,前往蜀中投奔世交严武,在严武的推荐下当了检校工部员外郎,也在严武的资助下建了一幢茅屋。因为安史之乱,粮食缺少,资助他的严武也死了,杜甫的子女饿死了几个,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天幕上出现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遗憾的是,杜甫的愿望一千二百年以后才得以实现。元朝诗人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推翻帝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生活才好了起来。】
  天幕上出现了现代的高楼大厦。
  天幕下的众人惊呆了,没有想到后世之人可以把房子建的这么高,真的不是神迹?“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作出这句诗的李白觉得自己还是太保守了。
  画面一转,天幕上出现了偏远地区贫困县的茅草屋。
  天幕下的众人:“……”在他们当朝,能住得起茅草屋已经是殷实人家了,在后世居然是贫困的人住的吗?
  杜甫:“……”任何年代,贫富差距都是这么大。后世住茅草屋的贫困户,生活水平落后了一千二百年。
  天幕提到的推翻帝制并未引起波澜,目前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跟不上,不允许。
  不光是生产力,人的思想也很难因为一两句话而转变。
  【严武死后,杜甫辞去了官职,碾转多地,在漂泊中去世。这期盘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
  唐玄宗李隆基反复被天幕提及由明君转昏君,所以这期天幕盘点一结束就迫不及待地重新启用张九龄,但在李白的问题上迟疑了。
  天幕都点名批评了,按理说应该把赐金放还的李白召回洛阳,但是实在有点受不了李白的傲气。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的诗句描述的差不离。
  李隆基拿不定注意,询问随侍一旁的高力士:“力士,这‘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确有才气,给个什么官职恰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