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众人纷纷猜测这次上榜的会是谁?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苏打。这期视频来盘点“六大太后系列”,闲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天幕上出现了仓颉造字的情景。
  人们或许不认识仓颉,不知道仓颉长什么样,但是造字还是看的懂的。
  仓颉造字广为人知。
  天幕下的众人十分疑惑,天幕开始盘点三皇五帝时期的人物了?
  正当众人这么想的时候,天幕上的画面一转,出现了一位身穿龙袍的老妪,旁边一列小字“武曌”。
  【相传武则天造了十八个字,只有一个字流传至今,那就是武则天给自己取的名——曌。日月当空曌的曌字,音同照。】
  周朝
  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没有想到自己能上天幕盘点,而且是六大太后系列的盘点,不知道后世之人会如何评价她,想来风评不会太好。
  【武则天是华夏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史学家承认的女皇帝。
  不被史学家承认,但确实坐上了皇位的皇帝,还有南北朝时期的割据势力北魏孝明帝元诩的女儿。
  这里为什么将武则天作为太后盘点呢,因为武则天的遗诏,去帝号,只称“则天大圣皇后”,而武则天也确实作为皇太后临朝称制过一段时间。
  不过,武则天直到去世,也是在皇位上去世的。
  别的太后临朝称制那是因为皇帝年龄小,未成年。武则天作为太后临朝称制的时候,她儿子都二十多岁了。
  这期视频,作者菌要盘点的是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忍不住看了一眼太子李弘,二十多岁还要母亲临朝称制处理朝政??
  太子李弘也是满腹疑问。
  他现在虽然还没有开始监国,独自处理朝政,但是已经接触到了不少政事,相信自己的水平独自处理朝政完全没有问题,怎么登基之后不行了?
  也有可能他没能顺利登基。
  【武则天出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也就是公元624年,比李世民小了二十五六岁。在武则天虚岁十四岁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听说武则天长得漂亮,纳入宫中为才人,赐号“武媚”。
  这就是武媚娘的由来。
  武则天的母亲舍不得女儿,自己正值妙龄的女儿嫁给一个糟老头子,还是去当小妾,入那深宫之中,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表现的十分伤心。
  武则天劝她母亲,说道:“去见皇帝怎么就知道不是好事呢?不必悲伤。”
  武则天的母亲伤心的是女儿没能有一个好的归宿,而武则天十分兴奋,可以面见皇帝,认为是大展宏图的机会到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武则天和当时环境下的大多数女性不同。
  武则天的母亲侧重点是女儿嫁入深宫做妾,不能成为正妻。以她们家的门第,女儿嫁给官员绝对是正妻。
  武则天的侧重点是见皇帝。】
  唐太宗李·糟老头子·世民:“……”
  一旁的观音婢见怪不怪,李世民的妾室可多了,但是根本撼动不了她的地位,也撼动不了她儿子的地位,没有必要去争风吃醋。
  倒不如表现的大度一点,对李世民的妾室好一些。
  专属于她一人的爱情不值钱。
  西汉太子刘荣就是因为母亲栗姬善妒,从而错失太子之位。
  她不会给儿子拖后腿。
  而且在她看来,李世民对待庶子并没有多少感情,在他心中远没有嫡子重要。
  她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武则天在李世民的后宫十二年,没有生下子女,至于有没有被李世民睡过那就不得而知了。
  大概率是睡过的,只是宠幸的次数少,所以武则天才没能怀孕。毕竟李世民是听说了武则天美貌才纳入后宫的,一次都不临幸,有点不现实。
  在这期间,武则天训马的故事出自《资治通鉴》。我们知道,《资治通鉴》不是正史,可信度虽高但是没有正史的可信度高,这里就不多说。
  《唐会要》记载,武则天在李世民还没有驾崩的时候,和太子李治搭上了线。李世民驾崩后,武则天和其他没有子女的妾室一样入寺庙削发为尼,在见到前来上香的李治后,旧情复燃。
  《唐会要》成书时间比较早,可信度还是比《资治通鉴》要高的。】
  司马光:“……”他写《资治通鉴》也是很认真考据的,还有助手相帮。
  【有一种说法是,王皇后当时正在和萧淑妃争宠,得知皇帝有个旧情人在寺庙,当即就建议李治将旧情人接进宫来,想着和武则天成为同盟,共同对付萧淑妃。
  作者菌在则天皇后本纪里没有看到相关记载,只有当时在李治身边的人都劝李治把武则天接回宫的记载。
  李治将武则天接回宫之后,封为了昭仪。
  古代少数民族有儿子娶父亲小妾的习俗,李唐王朝有少数民族的血统,李治的行为没有遭到反对,反而是左右的支持。
  不光是李治,同样有少数民族血统的杨广也娶了父亲的妃子。
  当然了,少数民族不背这个锅,无关民族,只是个人的行为。春秋时期的卫宣公也是娶了自己父亲的小妾。】
  隋文帝杨坚没有想到杨广这个逆子还干出了这种事情,气得七窍生烟。
  什么习俗,他杨家没有这种习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