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新唐书》记载,武则天七十八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701年,杀自己的亲孙子李重润,亲孙女永泰公主李仙蕙,以及侄孙武延基。
  但是永泰公主的墓葬出土的墓碑写着永泰公主的死因是难产而亡。专家对永泰公主的骨盆进行测量,得出结果,永泰公主的骨盆很小,生孩子确实会难产。
  可见永泰公主并不是武则天杀的。
  既然《新唐书》记载的永泰公主的死因不可信,那么就有理由怀疑武则天也并没有杀自己的亲孙子李重润和侄孙武延基,至少不应该是以私底下议论张易之兄弟的理由杀。】
  天幕上出现了永泰公主的墓道。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字有可能造假,但是现代医学可以让死人开口说话。
  或许随着墓葬的挖掘,历史的真相能够浮出水面。
  当然考古学家不是曹操的摸金校尉,每次掘坟都是保护性挖掘,将那些被盗墓贼盗得不成样子的坟墓保护起来。
  现代的技术还不能够完美的保护埋在地底下的文物,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破坏就是个惨痛的教训。
  什么时候兵马俑的色彩出土后能够保住,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杨梅能够保鲜,所有出土的文物都能完美保存,就能够放心大胆地挖坟了,见识见识老祖宗的智慧,看看秦始皇陵的日月星河。
  咳咳,是探索古文明,寻求被掩埋的历史真相。
  好比高铁的速度比火车快,在没有花大价钱做防冻措施的情况下,遇到极端的冰雪天气还是要火车的车头来拉。
  永远不要低估老祖宗的智慧。】
  天幕下的众人都傻了,真相真的有那么重要,至于挖坟?这可真是大孝子。
  随着天幕的解说,天幕上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画面。秦始皇兵马俑,马王堆的杨梅都展现在了众人眼前,以及现代的铁路交通工具。
  秦始皇嬴政看到了铁轨。
  他曾经造了木轨,以方便运输,没有想到后世将木轨换成了铁轨,在速度上和载客量上十分的惊人。
  这样的技术多少年以后得以实现?
  【武则天建立“后宫”控鹤府的时候,已经是七十五岁往上了,奉宸府的那些人,当真是男宠吗?
  控鹤府改名奉宸府,分左控鹤与右控鹤。张易之统领左控鹤二十人,张昌宗统领右控鹤二十人。
  奉宸府中还有执掌兵部、吏部、中书的官员,以及第一位武状元员半千,因诗杀亲的宋之问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吏部侍郎这个官职在武则天当上皇帝过后,被武则天改成了天官侍郎,中宗第二次当上皇帝后把天官侍郎改回了吏部侍郎。
  而奉宸府的人中,就有天官侍郎。
  奉宸府中的人大多都是有才学的文人,这些人都是武则天的男宠?
  武则天在退位后,唐中宗李显尊武则天为太上皇。但是武则天坚持要去皇帝位,要求作为皇后,和唐高宗李治死同穴。
  李治和武则天,很可能不仅仅只是政治盟友,还是一对恩爱的夫妻。】
  【在古代,皇帝和皇后死亡的时间不一样,所以皇帝和皇后通常是以同茔异穴的方式合葬。唐高宗李治死的比武则天早,早就下葬了,地宫也早就封闭了,墓都封了。李显要完成母亲的遗愿,就要重新打开李治的乾陵,而不是另起新坟。
  唐中宗李显力排众议,打开了李治的乾陵,将母亲武则天和父亲李治同穴合葬。
  李重润和李仙蕙是李显的亲生儿女,而且李重润是李显的嫡长子。
  如果武则天是以得罪男宠这种荒诞的理由杀了李显的儿女,不会激起李显的怨恨吗?
  满朝文武都反对重开李治的乾陵,李显完全有理由不满足武则天的遗愿,但他还是照做了。】
  唐高宗李治:“……”李显真的是……孝死爹了。
  他如果想和武则天“生同衾,死同穴”,绝对会在临终前写下遗诏,要求先不要封墓,等到武则天去世与他同穴而葬之后再封墓。
  没写这种遗诏,默认皇后另建新坟。
  武则天深感欣慰,有一点她没有看错,李显虽然皇帝当得不怎么样,但却是个大孝子,即便是她的遗诏,也一丝不苟地遵从照办。
  【这期盘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
  第99章
  扶苏和张良早上看完天幕盘点,就准备出发去咸阳了。
  项伯这个时候才知道扶苏的身份。
  “贤弟,你这就不厚道了,怎么现在才告诉我呀?”项伯把张良拉到了一边,私底下抱怨。
  张良解释:“我也是昨晚才知道。”
  “骗鬼去吧,你昨晚才知道,今天就跟着荷华,咳,跟着太子殿下回咸阳,还瞒我到现在,你是不是忘了自己是什么身份?”项伯压根不信张良说的。
  张良甩给了项伯一张通缉令。
  项伯拿起通缉令一看,气得跳脚,好啊,张良得到了始皇帝的特赦,成为无罪之身,而他项伯现在还是死囚犯呢!
  张良说道:“现在认清自己的身份了吗?”
  项伯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讨好地道:“贤弟,子房先生,你是太子殿下的老师,和他说说情成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