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张良心里憋着笑:“这怕是不行。”
  项伯还待再求,那边蒙毅喊道:“张先生,项老哥,上车了。”
  原本张良都被太子殿下给请上车了,硬生生地被死活不愿意上车的项伯给拉了下来,躲到一边也不知道在说什么悄悄话。
  太子殿下竟然还默许了。
  这要是让项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搞得张良改变了主意,不愿意出山了可如何是好?
  他看了一眼老神自在的太子殿下,真是一点都不担心啊。
  项伯:“……”他就不走了吧。
  张良是去当太子太师的,他是去监牢里等待问斩的。
  此时不逃更待何时?
  项伯刚有所行动,就被张良抓了个正着,那只手跟铁箍似得,让他挣脱不开。
  看起来文文弱弱,咋力气这么大呢?
  项伯忍不住说道:“兄弟,你这也太不厚道了,不替我求情也就罢了,还要亲自擒拿我。”
  张良笑道:“兄长说的是什么话,这泼天的富贵怎么能少了你啊,跟我一起上车吧。”
  项伯疑惑地将手中的通缉令递过去:“那这……”
  张良接过文书撕开了,说道:“走吧,再耽搁下去他们该等急了。”旧通缉令而已,如同废弃的竹简一般。
  项伯看得呆了。
  到了车上,项伯还有些迷糊,问道:“你就这么把我的通缉令给撕了,会不会连累自己?”是他狭隘了,还以为张良要擒拿他。
  张良说道:“无碍。”
  项伯感动得热泪盈眶,说道:“我能有你这样的兄弟,死而无憾了。”
  张良尴尬地咳了一声,说道:“你要谢的人不是我,应该谢谢萧何和太子殿下。”
  项伯:“???”
  张良说道:“秦法严苛,右相萧何修改了律法。你犯下的事,按旧律是死罪,但是按修改后的新律,没有这么严重。太子殿下将你保下了,给了你戴罪立功的机会。”
  项伯听明白了。
  扶苏来下邳的时候是坐在马车里的,如今请出了张良,就把自己的车驾让给张良了,自己骑着高头大马走在最前方,那是意气风发。
  心愿达成,不虚此行啊。
  沿街的百姓们热情相送,祝贺太子殿下成功求得大贤出山。
  这排场,可大了。
  张良坐在马车中,对未来充满着期待,秦朝将由他来改变。
  这天下午,众人期待着天幕再度出现异像,但是等到晚上都是无事发生,看来要到明天才能见着天幕异像出现了。
  第二天一早,天幕异像在众人的期待中如期而至。
  “您关注的作者更新啦!”已经关注作者的人都收到了这样一个提示。紧接着,天幕开启了它的推送:《六大名相系列》。
  众人十分欣喜,终于又到了名相系列盘点了,纷纷猜测这次上榜的会是谁?
  明朝的君臣们十分期待,会是张居正吗?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苏打。这期视频来盘点“六大名相系列”,闲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这期视频将要盘点的人物是唐朝名相狄仁杰。】
  【说起狄仁杰,相信能够勾起大家久远的记忆,想起十几年前风靡全网的这句:“元芳,你怎么看?”
  在我们的印象中,狄仁杰是和包拯、宋慈一样的断案高手,而不是名相。
  包拯和宋慈的官场失意,让我们很难相信一个查案的,能够做到丞相这样的高官。】
  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问道:“怀英啊,元芳是谁?”
  狄仁杰回答道:“臣不知。”
  【狄仁杰出身寒门,二十多岁时参加明经科的科举考试,高中,当了一名小官。进士需要考诗赋,不是背前人的诗词名句,而是自己作诗。
  或许诗赋是狄仁杰的短板,所以果断地选了明经科的科举考试。
  古代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意思是明经科容易考,三十岁才考上算老的了;进士科难考,五十岁能考上都算是年轻的。
  根据难易程度,通过明经科高中的很难有官当,即便能当上官也是品阶极低的小官,通常是地方上的官员;而通过进士科高中的一般都会授予高官,而且是朝廷中央官员。
  也就是说,明经科虽然容易考,但是很少有人愿意报考。】
  想当大官,只考进士科,一把年纪才考上,有个官当的人们绷不住了,回去就教育不肖子孙,不要死盯着进士及第这一个目标,明经科考试也是一条路子。
  只要入了官场,就有升迁的希望。
  有父辈在朝中撑腰,还怕不能够升迁吗?同朝为官,多少也能护着点。
  但考不上,那就没办法了。
  这只是适应比较笨的后辈的当官之路,有点学习天赋的孩子还是老老实实考进士科吧。
  【当时的宰相是阎立本,有一次负责到地方上考核官吏,见到狄仁杰之后惊叹:“此子异于常人。”他要把狄仁杰画下来。
  阎立本是一位画家。
  华夏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步辇图》就是阎立本的作品。他是负责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的,狄仁杰不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中,能有他画肖像是十分难得的。
  有了阎立本的推荐,狄仁杰得到了提拔,之后官途顺畅,步步高升。但是因为起点低,所以升的慢。到了唐高宗仪凤年间,也就是狄仁杰四十七八岁的时候升任大理寺丞,从六品上官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