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此时距离李治驾崩还有六年呢。】
  隋文帝杨坚羡慕了,这就是别人家的皇后啊。看看别人家长孙皇后的,再看看自己家的独孤皇后。
  杨坚一把辛酸泪,什么爱情,明明是皇后太强势了。
  他不过喜欢个宫女,皇后就把宫女给杀了。
  独孤伽罗皱眉,这李世民也是她娘家人,姐姐是怎么教育子孙的?管丈夫做的不错,丈夫的孩子都是自己生的,怎么在教育子孙方面就双标呢?
  她就不惯着杨勇。
  唐高宗李治:“……”他哪里是不行,他是不敢啊。
  自从立武则天为后,他的子女都是和武则天生的,在武则天年纪大了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过子女出生。
  在这方面,多少他是有点像杨坚那样惧内的。
  别说子女了,武则天当了皇后之后,他的女人不是武则天的姐姐就是武则天的外甥女,想封武则天的外甥女为嫔,都遭到了武则天的反对。
  就这,他还能有别的女人?
  哎,都怪武则天太爱他了,见不得他有别的女人,怕被分走宠爱。
  强如武则天,也想着争宠啊。
  【据正史记载,武则天对上官婉儿十分欣赏,哪怕上官婉儿违抗旨意,武则天也因为上官婉儿才华出众,舍不得杀了,只是黥其面。】
  【黥面这种刑罚在汉文帝废除肉刑之后一直保留着,直到帝制终结才废除。北宋的时候,黥面的刑罚才改用针刺。在唐朝,黥面还是用刀子的,深深地刻在骨头上。
  这种刑罚不算轻了。
  不过,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代抗旨不遵是死罪,相比之下黥面确实是比较轻的刑罚。】
  【至于上官婉儿为什么抗旨,正史没有记载。可能是武则天让上官婉儿草拟某份诏书时,上官婉儿有不同的见解,不认同这份诏书,所以拒绝。
  从这方面入手,可以查一查武则天都下过什么诏书,从中找出上官婉儿最有可能忤逆的一份诏书。
  正史记载唐中宗李显第二次即位之后,又令上官婉儿专门负责草拟诏书,封上官婉儿为昭容。一个“又”字,可见在武则天时期,上官婉儿干的就是这样的工作。
  上官婉儿的抗旨,极有可能是和她的工作内容有关。而她被后世称为“巾帼宰相”,也是因为她的工作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皱眉,巾帼宰相?亏得武则天是个女人,不能让上官婉儿怀上龙种,不然上官婉儿妥妥的是第二个武则天。
  同时他又对上官婉儿十分惋惜。
  上官婉儿有宰相之才,可惜错投了女儿身,没有当宰相的命。
  【在正史中,上官婉儿是淫.乱不堪,祸国殃民的反面形象。
  她是唐中宗李显的昭容,却和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私通,还与朝中官员崔湜私通。
  之后,她被李隆基定义为韦皇后、安乐公主一党,获罪处死。
  但是在上官婉儿的墓志铭中,上官婉儿先是唐高宗李治的才人,后为唐中宗李显的昭容,和太平公主的友谊很深,两人一起里通外合发动政变对付武则天,支持中宗李显登基。
  且和太平公主一起对抗韦皇后母女,且以进谏、辞官、削发为尼、服毒自杀等愈来愈激烈的方式反对唐中宗李显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是信正史,还是信墓志铭?
  似乎两者并不冲突,上官婉儿反对安乐公主登基的目的,也有可能是支持太平公主登基,毕竟太平公主是她的绯闻对象。
  有一点很令人疑惑,墓志铭中写到上官婉儿是李治的才人,如果上官婉儿真的曾经是李治的才人,怎么在李治驾崩后,没有按照规定去当尼姑的记载?
  是武则天特意为上官婉儿免去的吗?
  还是那句老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史书不可信,墓志铭同样是作者写出来的文字,未必就是完全可信的。】
  唐太宗李世民觉得上官婉儿和武则天的经历相似,都是先是父亲的才人,后是儿子的妾室,具有政治才能。
  不同的是上官婉儿没有生下儿女,无法成为太后。
  可能上官婉儿患了不能生育的病。
  【在历史记载中,上官婉儿的文采是非常出色的,她常在弘文馆也就是修文馆与各地远道而来的才子对诗,文风在当朝影响很深,“上官体”大受推崇,成为文人学子作诗的创作主流。
  唐玄宗李隆基命人收集上官婉儿的诗作,编成二十卷文集。
  或许是作者菌不懂欣赏,对上官婉儿的诗词不敢恭维,看不懂。才女当中,唯有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的诗词雅俗共赏,即便是不通文墨的人也能看出诗词的绝妙之处。
  好比“诗魔”白居易作诗,力求修改到目不识丁的老妪也能听懂夸赞,才定稿不再修改。】
  天幕上出现了上官婉儿的《彩书怨》。
  【这期盘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
  上官婉儿期待天幕提到的才女李清照能够和她一样,在六大才女系列当中。这样的话,她就可以见识见识李清照的诗作,是否如天幕所说的雅俗共赏?
  第103章
  第二天一早,天幕异像在众人的期待中如期而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