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众人想到女人能生孩子和能够顺利生下孩子是两回事,又觉得十五岁以前成婚早了。
  毕竟天幕曾血淋淋地提醒着他们,他们想要女子早婚,是想让女子早点生下孩子,但是难产率和新生儿死亡率高的惊人,和女子过早生育有关,得不偿失。
  看来是该调高女子的婚育年龄了。
  【宋真宗赵恒念着刘娥是一介孤女,没有家人,便让龚美改姓刘,认作刘娥的义兄,当成刘娥的家人。也就是说,刘娥厚葬李宸妃,想要保全的娘家人其实是和龚美有着血缘关系的家人,可见这对义兄妹之间关系不错。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直接写刘娥是倡妇,嫁给龚美为妻,之后又被龚美给卖了。
  若是真的如此,刘娥不可能为娘家人着想。】
  宋仁宗赵祯有点同情太后了,惨,太惨了,后世之人怎么这样啊?
  太后刘娥暗骂:好个司马光!
  宋仁宗朝。
  赵祯对司马光怒目而视,这写的什么鬼东西?敢骂刘太后是倡妇?
  他早就下了旨意,不得妄加议论刘太后临朝称制的事情,结果反倒编排起了刘太后,胆子大得很啊。
  好,真是好啊!赵祯差点气疯。
  司马光:“……”不,《涑水记闻》中的故事可不是他胡编乱造的,那都是记录别人所说的故事,每一条都有记录讲述其故事的人,和他有什么关系?
  想知道历史,看《资治通鉴》也比看《涑水记闻》好啊。
  【宋真宗赵恒和唐高宗李治一样身体不好,在他疾病缠身的时候,政务是由皇后刘娥处理的。前面说到,刘娥爱读书,她爱读史书,拥有政治才能,将朝政处理的不错。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宋真宗赵恒天禧四年,也就是公元1020年,丞相寇准,就是订立“澶渊之盟”的那个寇准,奏请皇太子监国,被赵恒罢相,换成了丁谓顶上丞相空缺。
  丁谓,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奸臣啊。
  当时还是皇后的刘娥就对丁谓愚弄皇帝,鼓动皇帝大兴土木十分的不满,在宋真宗赵恒驾崩后不久,就将丁谓给放逐了。
  据说现在有剧在洗白丁谓。】
  【宋真宗赵恒临终时,宋仁宗赵祯只有十三岁,周岁十二,于是立下遗诏,军国大事都由升级成皇太后的刘娥裁决。
  刘娥和宋仁宗赵祯每隔五日,在承明殿上朝。刘娥在皇帝的右侧垂帘听政。
  刘娥执政期间,和之前盘点过的临朝称制的太后一样,吏治清明,重视农田水利。除此之外,她还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并且结束了宋真宗赵恒在位期间的“天书”运动,也就是泰山封禅运动。
  我们都知道最早的纸币,也就是“交子”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交子”是皇太后刘娥发行的。】
  天幕上出现了小范围的黑屏,且出现了几个白色的字:“自行脑补……”
  天幕下的众人不难想到这是在有意抹去女性的功绩,又觉得不至于,毕竟“四大发明”的发明者是谁也不是广为人知的事情。
  【纸币就不多说了,我们现在还在用纸币,且成了主要货币,金银铜铁都不再作为货币流通了。
  泰山封禅运动是十分盛大的祭祀、讲述功绩的仪式,在宋真宗赵恒时期过于频繁,且编造祥瑞,自身功绩不够封禅,成为了闹剧,劳民伤财,朝政混乱,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以至于,后面来泰山的君王只祭祀,不封禅。】
  天幕上出现了宋朝的交子。
  宋朝以前的君臣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纸张还能当钱币使用?
  秦朝没有纸,汉朝有纸但是很贵。
  三国时期,正为缺钱而烦恼的刘备、曹丕、孙权在认真考虑发行纸币的可行性,就怕百姓们不买账啊。
  也不知道刘娥是怎么做到的?
  她不但做到了,还使得纸币流行了上千年,一直沿用到作者菌所处的时代。
  宋真宗赵恒脸上青白交加,面子挂不住。他的功绩不够封禅?他编造祥瑞?后世历代君王不再封禅?这天幕怎么又在骂人呢?
  仗着他找不到人问罪是吧?
  【宋仁宗天圣二年,也就是公元1024年,刘娥死了老公两年后,身穿帝王才能穿的龙袍,接受皇太后的尊号册封。大权在握,龙袍也穿了,距离称帝也就一步之遥了,但是这一步却是千难万难。
  刘娥终其一生都未曾称帝。】
  太后刘娥心中叹息,她倒是想称帝,但是多次试探之后发现朝臣不许啊。
  她称帝后要改朝换代吧?可是她又没有亲生儿子,即便在有生之年称帝了,死后也不能像武则天那样,有亲儿子维护她的帝位。
  她若是有亲儿子,就能够放心大胆地称帝了,将来百年之后,继位的也是她的亲生儿子。
  【太后刘娥执政十余年,天下安定,可以说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了。可惜因为她在小皇帝成年之后迟迟没有还政给皇帝,从而遭受诟病。
  刘娥对宋仁宗赵恒的教导极为严厉,宋仁宗赵恒在刘娥的教导下勉强算是一位明君。
  这亏得宋仁宗赵恒不知情,不知道刘娥不是他的生母,若是知道了,恐怕少不了怨恨。好比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因为张居正对他过于严格,以至于差点将已故的张居正开棺鞭尸。张居正尽心教导小皇帝,没能教出一代明君,却是教出了个祸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