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刘禅比诸葛亮小了二十多岁,或许是真的把诸葛亮当成是父亲来依赖。】
汉昭烈帝刘备颇为欣慰,他这个儿子就这点好,听话。
历朝历代因为被皇帝猜忌,从而被撤职,被迫害的忠臣良将们羡慕哭了,他们也好想有个像刘阿斗这样全身心都信任他们的皇帝啊。
虽然扶不起,但是肯让他们扶啊,还不会扎手。
【曹魏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相对来说较为弱小的蜀汉进攻,而且是接连被打得丢失城池,也恼火了,决定主动攻打蜀汉。
不能总是被动地抵御攻击,总得进攻一次。
于是曹叡派曹真、司马懿、张郃兵分三路,分别走子午道、汉水、褒斜道,会师后直取汉中。
魏延的构想,被曹真实践了一下,结果就是遇到了大雨,原定十天就到的路程,走了一个月才走完一半的路程。这还打什么打?
魏明帝曹叡在朝臣的劝说下退兵了。】
【诸葛亮前三次北伐,都没有与他的“宿敌”司马懿交锋。第四次北伐的时候,曹魏则是因为曹真病重,才改派司马懿前去抵御诸葛亮。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趁曹魏那边天干地燥,半年没有下雨,抓住这次机会北伐。
或许,这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小说中写诸葛亮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的灵感来源,被他放到诸葛亮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时用了。
病逝前的最后一搏,原本胜利在望,奈何苍天不作美,下起了大雨。
这场雨,浇灭了诸葛亮北伐中原,恢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希望,同时也浇在了观众们的心上,让观众们对诸葛丞相心疼不已。】
罗贯中:“……”他只是一个写小说的,又不是军事家,要他设计那些计谋不是难为他吗?只能是张冠李戴一下,将其他人的计谋套用在他笔下的人物身上,或者是找找灵感。
观众们心疼那就对了,谁不心疼诸葛丞相呢?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司马懿不肯出兵应战,不说蜀汉的人如何想,在曹魏的内部就已经出现了不合,都讥笑司马懿胆小如鼠,不敢应战。
但是不听从命令与蜀汉交战的曹魏军队都落败了啊,可见司马懿是对的。
也亏得司马懿是生在三国时期,面对的君主是魏明帝曹叡。若是换成唐玄宗隆基,恐怕不是身死的下场就是被皇帝逼迫哭着出兵迎战。】
唐玄宗李隆基:“!!!”万万没想到,看得好好的,天幕踢了他一脚。
其他朝代的皇帝心里舒坦了,不能总是他们受到伤害,天幕是无差别攻击啊,对所有的败家皇帝都不留情面,时不时地就拉出来遛遛,批评一番。
【诸葛亮这次北伐虽然用了木牛运粮,但仍然面临着粮草危机,司马懿又拒不应战,最后只能是撤军。正好这个时候刘禅也发来了旨意,让诸葛亮撤军,诸葛亮顺势就撤军了。
或许正是因为刘禅发了这么一道撤军的旨意,就被后世之人抓住了把柄。
宋高宗赵构十二道金牌,强行命令快要取得飞跃性的胜利的岳父撤军,是十足的昏君。可是刘禅不同啊,前线并不是一路凯歌,快要打到长安就要北伐成功了,而是正在与魏军毫无意义地焦灼着,再加上缺粮,撤军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刘禅那么听诸葛亮的话,这道撤军的旨意,也许正和诸葛亮的意。】
汉昭烈帝刘备点头,表示赞同。
隋唐之后的众人对献城投降的刘阿斗十分的鄙夷,对天幕这种类似洗白刘禅的言论十分气愤。
罗贯中:“……”
【诸葛亮撤军,曹魏的名将张郃担心有埋伏,不想去追击,但是身为主帅一直窝着不肯出兵的司马懿强逼着张郃去追击诸葛亮。
张郃果真中了诸葛亮的埋伏,战死沙场。
很难说,先前能够冷静地分析形势,无论如何都不肯出兵的司马懿会想不到诸葛亮有埋伏,强行派张郃追击,极有可能是抱有排除异己想要借诸葛亮之手除掉张郃的心思。】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病逝五丈原,这里就不多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每次北伐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攻略了曹魏的城池,非但没有因为战争使得蜀汉的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反而增强了蜀汉的国力,虽然没有北伐成功,但是北伐的成果还是十分可观的。
尤其是诸葛亮占领的那些地方都尤为重要,若是守住不丢,蜀汉不会那么快灭亡。
可惜的是,诸葛亮攻下的地盘,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并没有保住多久,伴随着刘禅投降一起回到了曹魏的手中。都说刘禅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还能守住国土近三十年,十分的了不起,难道不是因为刘禅的败家,所以才短短三十年就亡国了吗?
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的地盘再无寸进。虽然短暂地占领了一点城池,但是很快就失去了,反而是劳民伤财,战争使得百姓生活更加的困苦。
诸葛亮的北伐没有加重百姓的负担,其他人的北伐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本期视频盘点就到这里,十大败家皇帝系列已经盘点完了,希望大家多多收藏、点赞、投币支持。
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哟。】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