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只要他想,跳过老二立老三老四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他更喜欢孝顺的朱允炆,而且是标儿一脉的。可毕竟朱允炆还是太年轻了,削藩操之过急,适得其反。他不反对朱允炆削藩,只是不看好朱允炆刚登基还未站稳脚跟没有自己的班底就削藩,手段还极为激进。
  好在现在标儿的身体已经有所好转,应该能够顺利继位,后面的事情不会发生。
  他相信标儿能做的比朱棣更好。
  永乐大帝朱棣心里想着,这个“征北大将军”他乐意当,管得着吗?
  【我们知道,朱棣在当上皇帝之前是“燕王”,我们还知道,“幽云十六州”又被称为“燕云十六州”,而“燕云十六州”是包括北京在内的。朱棣的封地就是在北京,当时叫北平。
  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让当时的燕王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城。
  另一种说法的“建文三傻”之一的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攻打北平,结果被朱高炽的万余人守住了城。朱高炽有这样的优秀表现,朱棣北伐的时候,也就放心让朱高炽留守皇城了。
  当然,朱高炽监国理政也是一把好手。】
  丞相曹操想到了陈宫背叛时,他的家差点被偷了,多亏了荀彧与程昱等人替他守住了城池,可见后方稳定有能人镇守是多么的重要啊。
  这朱棣生了一个好儿子,生子当如朱高炽啊。
  汉昭烈帝刘备想起了他在雒城与敌军焦灼时,是霍峻以几百人的兵力守住了葭萌,力挫攻城的万余士兵。葭萌这个位置至关重要,葭萌没了,他也只能撤军。
  若是没有霍峻守住葭萌,他打不下巴蜀。
  葭萌是个小城,但北平城可是个大城啊,光是护城墙就有几十里长,以万余人守住城实在是不容易。
  洪武大帝朱元璋想到朱高炽比朱允炆还要小上一岁,能力却比朱允炆要强的多,心里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失落。朱高炽为什么不是朱标的儿子呢?
  在他的儿子当中,可以说朱标是最出色的那位,但是孙子辈,还得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更为出色一些。
  徐达有个好外孙啊。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没有想到隔代遗传也这么强,看来是时候培养常遇春的外孙朱允熥了,希望将来能有朱高炽的能力。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他的标儿能够长寿。
  永乐大帝朱棣曾想过废掉身体不好的太子,改立随他出征,战功无数的儿子为太子,也是怕“玄武门之变”再现,此刻十分的愧疚。
  能够处理朝政,又对兄弟友爱,他这个长子,确实是很像他的伯父朱标。
  朱标身子不好,没能当上皇帝,大概朱高炽登基后,就仿佛是弥补朱标未能当上皇帝的遗憾。想知道朱标当上皇帝之后会如何,只需看朱高炽当上皇帝之后的表现就行了。
  幸运的是,他有个“好圣孙”,朱标的下一代不行啊。
  【朱棣出生于元末至正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360年,比太子朱标小五岁,与朱标一母同胞。
  有传言称朱棣并非马皇后的儿子。
  我们知道,野史不保真,但是够野。马皇后一共生了五个儿子,从这五兄弟的出生年月来看,马皇后完全能够生的出来。】
  【武则天以女子的身份登上皇位,唐朝自武则天之后的皇帝都是武则天的子孙,没有敢对武则天不敬的,但是宋朝就不一样了,所以……
  李贤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无疑,却有传言说李贤是武则天的姐姐所生。
  朱棣造反,夺取了侄子的江山,若是改朝换代也就罢了,偏偏他是朱元璋的儿子,国号没有变更还是明朝,这江山虽然是自己打下来的,但是也并不光彩,所以……
  朱棣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儿子,却有传言他非嫡子。】
  【说朱棣并非嫡子,可信一点的依据只有墓室中朱元璋的两个女人神位摆放的方位。可问题是,这两个女人中没有马皇后,观念是马皇后无子。
  马皇后作为皇后,就算无子,收养一个儿子也就够了,没有道理一口气收养五个。看朱元璋五个儿子的封号,以及各自的妻室,也都是嫡子才配得上的待遇。
  以及,这天下是朱棣真刀实枪地打下来的,而非继承,没有必要遵从嫡长子继承制,拳头才是硬道理,“嫡庶神教”的影响可没有那么大。
  朱棣没有理由受“嫡庶神教”的制约,做出不认亲生母亲这种在古代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后人不知道朱棣的生母是谁,人云亦云,但是当朝的人绝对是知道朱棣的生母是谁,朱棣不认生母,在以孝治国的古代,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社会动荡。
  皇帝带头不孝,可不是开玩笑的。
  再有就是,朱允炆在与朱棣交战时,丝毫没有拿朱棣的出身做文章。若是“嫡庶神教”真有那么大的威力,强调朱棣非嫡子,这无疑是重伤朱棣的举措。
  好比袁术在与袁绍敌对时,就拿袁绍的庶出身份做文章。哪怕袁绍已经过继出去了,在礼法上是嫡长子。】
  秦始皇嬴政倒是不想认胡亥这个逆子,后世怎么就没有传言胡亥不是他亲生的,而是被财狼附身的妖孽呢?不然怎么能够做出杀光兄弟姐妹,灭他全族的事情来?
  怎么就没有传言他第五次出巡时,胡亥执意要跟随是早已动了杀心,想要在路上刺杀他,弑父夺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