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比如兴建中元禅院、隐仙庵,扩建紫霄宫,重修龙虎山正一观。
  相传严嵩为了讨好皇帝,营建斋宫,耗资巨大,是国家收入的1.5倍。在外敌入侵的时候,也依然废寝忘食地写青词讨好皇帝。
  当然,这些只是传言。
  鞑靼入侵的时候,严嵩忙着扳倒夏言,忙着诬陷曾铣,哪有空写青词?外敌逼近京师的时候,严嵩想的是如何利用这个机会排除异己。
  关键嘉靖皇帝选择了听信严嵩所说,冤杀大臣。】
  各朝各代的君臣们觉得嘉靖帝朱厚熜和梁武帝萧衍有的一拼,一个崇尚道教,一个信奉佛教,都做出了极端的举动。一个沉迷修道多年不上朝,一个将自己卖身进寺庙。
  明世宗朱厚熜不服,历朝历代建设、修葺道观的皇帝多了去了,怎么只说他?
  都是皇帝了,还不能修道观?
  严嵩:“……”兴建中元禅院、隐仙庵是嘉靖初年的事情,和他有什么关系?他那个时候,还只是一个小官,没有进入内阁。
  夏言没有想到严嵩是这种人,自己先前真是瞎了眼提拔严嵩。
  没有想到严嵩这么能装。
  想当年,他对严嵩并不待见,数次驳了严嵩的面子。严嵩非但不生气,反而对他的态度越发的恭敬,长跪在他的榻前,让他误以为严嵩是真的尊敬他,原来这都是为了利益啊。
  【严嵩为什么能得到嘉靖皇帝的青睐?因为严嵩能够迎合圣意。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538年,嘉靖皇帝朱厚熜想给献皇帝朱祐杬,也就是他亲爹上宗号,请入太庙。
  这一举动遭到了严嵩和朝臣们的反对。
  朱厚熜是继承堂兄的皇位,堂兄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的长子,也是实际意义上的独子,驾崩的时候没有儿子也没有亲兄弟,皇位就轮到了朱厚熜这个堂弟的头上,等于是天上掉馅饼了。
  朱厚熜的父亲生前不是皇帝,死后被追尊为皇帝,朝臣们反对也是有理由的。
  朱厚熜见朝臣都不支持自己,十分的生气。这个时候,严嵩一改先前的反对态度,转而支持朱厚熜,为了将献皇帝抬进宗庙进行了详细地规划,可谓是尽心尽力,很快就赢得了朱厚熜的欢心,步步升迁。
  严嵩升到高位之后,就开始排除异己,陷害忠良。】
  唐高宗李治想到了李义府,虽然有许多的不法行为,但是政治正确,支持武则天当皇后,所以他和武则天都想要重用此人。
  不过,也因此造就了李义府骄横跋扈的性子,到了后来没有用处的时候,就该杀了。
  果真人啊,不能太飘,认不清楚自己是谁。
  【严嵩善于揣摩圣意,掐媚讨好。皇帝想要治人的罪,而他想要保住这个人,就先顺着皇帝将这人大骂一通,让皇帝误以为他是与自己站在统一战线上的,而后他再委婉地替这人求情。
  而他想要陷害谁的时候,往往是先在皇帝面前夸奖此人的优点,再不经意间透露出这人的不足或者是犯了皇帝忌讳的地方。
  严嵩以这种的方式,不管是为人脱罪,还是想要陷害谁,基本上未曾失手,精准地把握住了皇帝的喜怒。】
  天幕下的众人表示学废了。
  把握住了皇帝的喜怒不是批评的点,反而认为是有本事,但这本事没有用在正途上,而是用在排除异己上,就不要怕招人骂了。
  但凡严嵩能做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也不会被认定为奸相啊。
  就拿张居正来说,欺皇帝年幼,把持朝政那么多年,是名副其实的权相,但是张居正的改革是真的做到了利国利民,凭着这一点受到世人的称赞。
  世人不看是用什么手段上位,而是看上位之后的所作所为。讨好皇帝不可耻,可耻的是不干好事。
  【嘉靖皇帝虽然沉迷修仙长时间不上朝,但却是一位掌握了实权的皇帝,而不是傀儡,有让内阁和司礼监矛盾重重的能力,在制衡方面是一把好手。
  只要不威胁到他的帝位,江山随便朝臣怎么造。
  当严嵩把持朝堂,将朝中上下都安插上自己人之后,就招来了嘉靖皇帝的厌恶,而严嵩对此一无所觉。
  嘉靖皇帝重新启用夏言,就是对严嵩不满的表现。
  但是夏言再度拜相后,表现的比严嵩还飘,很快就被陷害入狱,在严嵩的谗言攻势下,被嘉靖皇帝给斩了。
  严嵩再度掌握了权力,但是由于年事已高,写的青词不能够讨嘉靖皇帝欢心了,又恰逢死了妻子,儿子严世蕃要给母亲守孝,没办法随叫随到给他当代笔,渐渐地就失去了圣心。
  不得圣心的严嵩就被罢官了,罪名是纵容儿子严世蕃行不法之事,教子不严。
  严世蕃被处斩,罪名是通敌。】
  【朝堂上的官员弹劾贪官,将严嵩摆在首位,第一个弹劾的就是严嵩,但是嘉靖皇帝置之不理。而当严嵩不能写出令他满意的青词之后,这就成了严嵩最大的罪过。
  严嵩被罢免之后,嘉靖皇帝还时常怀念严嵩身在朝堂的时候。
  怀念什么呢?
  怀念严嵩曾全心全意地支持他信奉道教,兴建斋宫秘殿劳苦功高,可谓是昏君的典范了。】
  明世宗朱厚熜:“……”谁还没有点小爱好了?信奉道教怎么就成昏君了?他难得有一个顺从他的人,支持他爱好的人,当然要留着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