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至于说里面那个,也足以封她个三五百年的了,等他料理了颜平,再把徒弟送上皇位,就可以腾出手彻底解决昭阳公主。
颜华池不知何时已经睁开了眼,歪歪斜斜靠在立柱边上,目光灼灼盯着沈长清的背影。
良久,他主动开口,“差不多了就走吧,起码让徒儿先沐个浴,更个衣。”
装的倒是一副善解人意的样子,可眼睛里的失落在沈长清面前是掩不住的。
沈长清走过颜华池身边,微微点头,颜华池细微地勾了唇角,跟在他身后。
颜平在外面候着,见两人出来,晃了晃手里的灯,“本王送二位出宫。”
沈长清从宫女手里也接过一盏,平和道,“有劳了。”
天边没有星,也没有月,但明日晨起,乌云会散开,阳光会将皇城连绵三月的灰蒙雾气一扫而空,百姓推开门的时候,会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太阳公公舍得出门了”。
至于那之后是奔走相告喊邻里起来晒被子,亦或是妇女们结伴到护城河边捣衣,就不是颜平会担心的事了。
颜平走在沈长清左侧,余光瞥见沈长清那总是带着淡淡愁绪的眉眼,他想,传言不虚,他家的这位老祖宗啊,真就长了副悲天悯人的慈悲相,生来就合该成仙的。
若用丫鬟们的水粉胭脂往那眉心点上一个小红点,可不就活脱脱一个观音大士下凡!
走到宫门前,颜平就站住脚不走了,他眼中闪着精明的光,脸上带着笑容,春风得意却又不忘带点谦卑,声音不高不低道,“老祖宗,不送了!”
沈长清的手放在颜华池背后,前行的步伐没有停顿,那身后的声音略轻,却叫微凉的风带到沈长清耳边,刚好听个分明。
“再见面时,您可要当心了,雨虽停,路还湿,东方未白,夜色正浓。您慢点走,万一不慎摔了跤,恐怕要万劫不复!”
“平亲王有这个闲心,不如先想想明日上朝,如何稳住丞相。”
沈长清二人渐渐消失在黑咕隆咚的夜色里。
颜平收敛了笑意,冷冷看着宫门前的锦衣卫统领,“卫卿是识时务的人,该做什么,想必不用寡人过多提醒。”
卫开霁持刀抱拳,单膝下跪,高声道,“臣领旨谢恩,即刻去办!”
卫开霁从胸前衣襟取出藏了许久的圣旨,圣旨上染着血迹,照应着写字人的凄惨。
“只是国师那边……”
“照去不误,沈长清毕竟也是朝臣中的一员,他在京城有国师府,这些年来颜家一直替他看顾打理着,他今夜多半就在那里下榻,你去宣读圣旨的时候放尊重点,别让人传出什么不好的风声。”
这一夜,朝野上下动荡不安,无数大人从睡梦中被管家唤醒,接见了这位特殊的宣旨人后,在马夫和家丁的簇拥下乘着车马往皇宫赶去。匆忙间还闹出来个笑话,御史大夫长孙璞瑜出来接旨时连鞋袜都跑掉了!
国师府较远,卫开霁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半夜了。
他给门夫递了拜贴,门夫是个精瘦干练的老汉,验了验没有问题,便让家丁开门,拱手一礼道,“老爷特意嘱咐,若是宫里来人,不必通报,直接放行,大人请进。”
“卫大人请随小的来”,一个机灵的小厮上前,恭敬引路。
在国师府,卫开霁可不敢摆架子让沈长清亲自来接,他跟着那小厮走在偌大的外院里,七弯八绕绕过几座华亭,穿过几处弧形拱门才到沈长清的书房。
“少爷早些时候已经在东厢房睡下了,老爷吩咐一切从简不要闹出太大动静,招待不周还请卫大人见谅,小人这就先告退了。”
卫开霁走入书房,沈长清端着一杯茶,坐在桌案后面,左手一下一下轻敲桌面,晃晃荡荡的菩提珠儿撞在桌沿,发出的声音有些沉闷。
沈长清坐着,卫开霁站着,缓缓摊开手里的圣旨。
“永安十三年春闱,京中三月阴雨,司天监告朕以祸起,朕感学子进京不易,不愿寒天下举子之心,遂修书扶褚山,恳求国师入宫主事。
“然,寡人终究眼拙,国师久不入世,朕亦无从辨起,竟遭歹人钻营,假冒国师入宫行刺,以致千年功业付之一炬。朕心哀痛,不可断绝。
“六宫之中,无人幸免,朕之储君,灰灭无余!朕悔恨矣,为时已晚,今留绝笔,告诸卿知:
“朕无兄长,只余一弟,是为平王。朕于危难之际,性命攸关之间,满朝文武无一人可救,唯平王救驾,携亲兵与那妖道殊死一决,寡人方得苟延残喘,弥留之际书此诏言,朕殡天以后,平王继位,诸位爱卿当尽心辅佐,鞠躬尽瘁。朕在天之灵,倍感欣慰,必佑我天齐万世太平。
“永安十三年,丁卯,颜安手书。钦此。”
卫开霁上前两步,倒转圣旨捧在手心,“请国师过目。”
见沈长清点头,卫开霁清了清嗓子,又道,“平亲王口谕,请国师明日早朝,商讨新帝年号登基大典及皇陵扩建一干事宜。”
沈长清不语,盏茶功夫后,他嗤笑,“礼赞官和工部该做的事却找【山人】,是何道理?”
“回去告诉你的新帝,老祖宗我年纪大了,操不得心,最好别再动那借我正名的心思,明日的早朝我会去,但很遗憾,我是去给新皇陛下添堵的。”
卫开霁卷起圣旨,恭敬一礼,道,“下官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