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周慈青道:“申时四刻在城门汇合,如何?”
吴三哥自然应好,最后乘牛车的钱也还是不叫他们给,他说:“我本是义气行为,说不要钱便不要钱,遑论你们进城治病又要花钱,若是我还拿你们的救命钱,这算什么?”
周慈青无奈,只好再三道谢。
他同吴长庚说:“我们这可算是否极泰来,碰上了阴险小人,就会有仗义执言的好人相助。”
吴长庚略一颔首,也算应个声儿了。
周慈青的视线已经飘到了县城上,和唐代宛如棋局一般规整的坊市街道不同,此地的县城沿河设市,临街开铺,官商民混居,处处都是繁华热闹的商业街,拥挤喧闹嘈杂,但是又很富有生活气息。
驴车是多过马车的,酒楼商铺鳞次栉比,走街串巷的货郎沿路叫卖,还有能说会道,争相“租售”自个儿的。
而那酒楼门前处处可见华丽的彩帛市招,还有长杆挂出的白幅:酒仙闻了都要醉!
这不就是用幌子还有招牌在打广告么。
窥一斑而知全豹,此间朝定是不禁商业,致使处处发达,连小县城也无比推崇。
他心中也有几分惊奇,脖颈一扭地乱瞥,走得倒是不紧不慢,约摸半个时辰,便随着吴长庚到了街北的药铺医馆。
其中有间药铺名为“惠民局”,生意最为萧条,但掌柜和跑堂的皆是懒懒散散,浑不在意。
“那是……?”周慈青好奇开口。
吴长庚不免微讶:“你不知道么?”
周慈青给自己胡乱编造个身份:“我还是头一回与家中长辈行商,去的那偏远之处好几年,才回来便遭了大祸,遂不大了解这些事。”
吴长庚说:“那惠民局本是官家为民谋福之善举,用财政补贴平抑药价。”
他声音低了下去,“后被贪官污吏于其中搅局,谋取私利,故,现于民间多称此为——”
“惠官局。”
周慈青心都被震了一下,他讶异道:“吴大哥,你懂得真多。”
“曾看过朝廷发布下来的一两张诏令。”
“但你能读得懂。”周慈青惊叹着,“我看吴大哥打猎做得,灶屋也去得,竟也不是那等目不识丁的人,真叫我好生佩服。”
“家中无什么人,需自己抬起重担。此前也不过读得一两本书,能识几个字罢了。”
正说着,他们已经入了平时常去的那家药铺。
掌柜的已同他是老熟人了,立马从那乌木柜台后走出来,叉手问好:“吴老弟,好久不见了,近来可好?”
吴长庚也叉手点头:“尚好。”
掌柜的也不因他话短而恼,转头看向生得俊俏秀气的周慈青,只觉他光是站那就与常人不同,那眉目清丽的,怕是不觉便会误认作小娘子。
“这位是?”他沉吟着问。
吴长庚便道:“他是住于我家中的好友,近来病了,我来为他捡些药。”
他这突然为了友人而话密起来,倒是让掌柜的讶异了片刻,又忙问:“可是什么药,有方子么?”
吴长庚便说:“人参两斤,燕窝五斤。还有药方在这儿。”
“不瞒吴老弟,这人参可是贵重物,埋在土里几十年的那叫好,放在柜子里陈了几十年的药性却要去些,若是再放置久一点儿的,便是一点儿药性也无了。”掌柜的压低了声音,“若是心肝好些的,只是将那人参切做几段。心肠烂了的,说不得就在里头掺些芦泡须枝滥竽充数了。”
“原是因你常常在那山里头捡了人参草药卖与我们店中,这一来二去的大家也知好坏分晓,好叫你知道,我们也不能蒙骗你,就拿些新鲜的,今年才有的人参与你。”
吴长庚接了掌柜的卖他的好:“多谢。”
掌柜的唤来药童去捡那人参,又不紧不慢地按药方子捡药,最后报价:“吴老弟也知道成本价的,我倒是也不怕你知道,这一两野人参是一贯钱左右,炮制之后卖出去涨个四五百文,两斤便是三十两银子,既说了给你成本价,就是二十五两银子。”
“至于燕窝的话,品质不一,价格也就相差甚远了去。”
周慈青忙道:“随意捡了些吧,不碍事的。”
掌柜的瞅了眼吴长庚,但笑不语,便说:“取那三角盏的燕窝来,五斤折合起来是十五两银子。”
周慈青已经在肉痛滴血了,他眼瞧着吴长庚将那锭银子掏出来,掌柜的乐得眉开眼笑,忙拿了称来称了又称:“这里是五十两银子。”
他又掏出来几粒碎银,当着吴长庚和周慈青的面称了:“十两银子,可要拿好。”
吴长庚收捡好后,连应:“多谢。”
“现在……要去洗浴吗?”周慈青迟疑着问。
吴长庚摇头:“先去为你置办几套衣服,冬春的都要。”
他二人去的是成衣店,自是不必细说,周慈青也不愿细挑,置办了冬春各两套的,那十两银子又费去了。
“那冬日穿的成衣可太贵了吧,不过店中小二倒是都很热情,也未成冷眼瞧我们。”周慈青碎碎念着。
吴长庚见他小嘴巴上下碰着,眉眼倒是松快些。
“多亏了你给我的羊毛夹袄还能保暖,不需要再费那个钱银去买,否则又得花上不少。”周慈青心还慌着,眉头都蹙一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