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吴长庚听他极有条理地说来,便笑着说:“还是你考虑得周到。”
  周慈青真诚道:“也是多亏了长庚哥在,我方能面面俱到地思量。若是没你,我多早晚都要慌里慌张去寻人助我,还得日夜忧心怕叫人给害了去。”
  吴长庚笑说:“能帮着你就好。”
  没成想周慈青还未去寻杨县令,那位县令倒是先一步下了乡来寻他了。
  周慈青也不过略一思索就知晓了其中的节点——谁家没个亲戚朋友呢?自然,这一个传十,十个传百的,最后就入了县令的耳。
  杨县令确实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若是旁的县令晓得了这事,头一个要做的就是命人传唤周慈青去衙门里头。
  他则不然,竟是直接登门拜访,一点也不为着自己的身份而矜傲。
  “寒舍简陋,还望县令不要嫌弃。”吴长庚端的是有礼大方。
  杨县令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原以为周慈青已是山窝窝里飞出来的金凤凰了,却不曾想以前把他救下来的这个猎户竟也是不俗的。
  果真是这方的山水好养人么?
  杨县令不免沉思。
  第33章 第三十三章
  周慈青招呼着杨县令进屋, 又问他可饮得近来县城里风靡的奶茶。
  杨县令不好推辞,便说:“是能喝这些,贸然造访,倒是叨扰了你们。”
  周慈青笑道:“您不嫌我们粗茶淡饭就可以了。”
  俩人都是利落痛快人, 先是寒暄了一阵, 复又极快地步入正题。
  杨县令问:“我近来听闻你这竟有两样高产作物, 既味美又能果腹, 可是真的?”
  实则如若不是有了确定的消息, 他不会特地来问周慈青。
  周慈青便点了头,说:“确实如此。说来惭愧,我也不曾想到这两样作物的产量如此之高, 本是打算献于县令,哪里晓得县令您竟是亲自来访了, 倒是叫我自愧弗如。”
  吴长庚瞥了他一眼, 不言。
  县令倒是很高兴:“难为你想到了朝廷,此事若是真的,我自会禀明圣上,为你请功。况且如今有了这些产物,那便是能活人无数, 真算得上是功德无量的一桩大好事。”
  周慈青在心里又叹, 这还真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县令。
  他们也是运道好才碰上这样难得一见的好官。
  周慈青对杨县令的要求自是应下,又带着他去看了那两样作物,又和吴长庚一并下厨煮了来吃, 还想邀请杨县令去尝尝生的红薯。
  不过杨县令的反应竟也和那些村里人差不了多少,不舍得吃太多, 都说是要留种呢。
  周慈青还跟杨县令说:“这发了芽的土豆是吃不得的,吃了还要中毒。”
  又是叮嘱了杨县令好些该如何种植的话, 怎么食用效果最佳,不提。
  可惜了这回的土豆是做不了薯条薯片等各色美食了,不过待明年后年想来会有不少,不必烦扰。
  杨县令显然是坐不住了,还吩咐人过来运了土豆红薯回去。拿了东西,自然都是给了钱的,他不能无缘无故拿百姓的粮食,哪怕皇帝得知了之后会给周慈青奖赏。
  终究是把此事解决了一半,周慈青心安不少。
  他同吴长庚说:“有些种子是我托一些过往行商捎带回来的,此前并不知晓它们都是什么作物。早知如此,我就该谨慎些了。”
  周慈青是个聪明人,前边那辣椒和玉米还能说是自己身上早就带了的。日后系统给他那些种子没个出处该如何是好,自然要安个名头才能解释它们的来历。
  如此,早早地就得定了那解决的法子。
  吴长庚说:“有些事并非总如我们的愿,只要自己警惕些就行。且世上恶人有不少,好人也都是有的。原本就没有早知道一词可言,我们只需问心无愧就好。”
  周慈青晓得他这话说的在理,也笑着道:“长庚哥说的对。”
  他就不再理会这事儿,而是和吴长庚又过起了田园般的闲适生活。
  只他总觉着吴长庚近来有些古怪,好似总和他有些距离,总不像从前那般亲昵。
  他觉着有些伤心,正巧这秋日逐渐放凉,夜间倒是睡在了一块。炕和床贴在一起,他不免滚到了吴长庚身旁,触得了些许热量。
  周慈青思索片刻,到底还是开了口:“长庚哥,你近些时日来对我有些疏远,是我做错什么了么?”
  倒是显着有几分可怜可爱。
  夜里头熄了灯,窗户也给稻草搭上了,倒是看不清人影和面庞。
  吴长庚自是瞧不见周慈青脸上是如何的光景,只是听着他那话倒不免心里头一惊,一面想着周慈青的感官如此敏锐,一面又答道:“你如何会这样想呢?我并未如此。只是近来事多,忙活了不少,所以才显得忽视了你,倒是我的过错了。”
  是了,本就是他心生了妄念,才做了避着人的过分事,还反让周慈青患得患失。
  周慈青抿了嘴,静默了一会儿。
  不过片刻,他又道:“长庚哥,你同我说实话可好?如今你我相依为命,本该坦诚相待,什么事是说不得的呢?”
  他是不信吴长庚嘴里的胡话,吴长庚自个也不信。
  吴长庚嘴里好似塞了一堆黄连,心也被放在了油锅里翻来覆去煎个不停。
  断袖分桃一事自古以来并不少见,甚至在有些人眼里还是风雅之事,可到底不是正派。不少人打着交友的晃子,或是家中少爷书童行那龌龊污秽之事,后头又要成家立业,只当从前的事不过附庸风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