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L书阁>书库>都市>美貌废物被迫登基后> 美貌废物被迫登基后 第66节

美貌废物被迫登基后 第66节

  -
  云殷自外间进了书房。
  李昭漪坐在桌前,侧脸宁静秀丽。
  他的桌上摆了一卷书,但看上去却似乎并没有在看,只是怔怔地坐着,在出神。
  这个样子有点呆,云殷看笑了。
  只是他刚走到近前要说点什么,余光却瞥到了桌上的那把佩刀。
  他停顿了两秒,没多想就道:“这刀……”
  李昭漪立刻回过了神。
  他站起身:“我,我没动它,我就是想找本书看。”
  为了证明自己真的没有乱动,他还往后退了几步,好像现在退后,他就和面前的这堆东西毫无关系。
  云殷愣了愣。
  很快,他回过了神,他说:“……动了也没事。”
  “这刀。”他想了想,“应当是之前春猎之时,臣借太子殿下的。那会儿他心血来潮,说要自己烤肉。臣便借了把刀给他,后来他也没还给臣。”
  他自然也不可能主动去要。
  看到了这把刀,他才想起来,李昭钰应该也来住过一阵。
  住的刚好还是这座别院。
  他和李昭漪一样,不喜欢被一堆太监宫女伺候,也不喜欢那种走不到头的别院。只喜欢清幽安静的小院。这么一想,兄弟俩在这方面还真是有点儿像。
  他拿了刀,起来看了眼,垂了眼眸,眼中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怀念。
  他已经许久没有想起李昭钰。
  斯人已逝,活着的总要好好活着。
  ……但不可能不遗憾。
  有的时候他也会想,若是李昭钰顺利登基之后,把李昭漪放出来。没了皇位的束缚,他和李昭漪会不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开始。
  只可惜没有如果。
  他想得出了神,落在李昭漪眼底便是被触了伤心事。
  他手足无措,他说:“……还有信。”
  他把信推过去,像是什么烫手的山芋。
  云殷回过神,瞥了眼。
  他顿了顿:“这应该是臣在边关的时候写的。”
  他想了想:“那会儿应当是未及弱冠的时候,边关战事告急。臣有时便会给殿下写信,也了解一些京城的情况。没想到他还留着。”
  留的都不是机要,皆是些家常。
  其实总共没几封闲扯的。云殷本身就不是会诉苦的人。
  是那个时候李昭钰身处权力的漩涡,总会觉得迷茫。说来也很奇怪,他和云殷其实很多观念都不相同,但是遇到真正难以解决的危机,他下意识地还是会找云殷。
  他自己后来开玩笑也说过:“你们领兵打仗的,保家卫国,我也是被保护的一份子,可能因为是这个原因吧。总觉得你比其他人都靠谱。”
  所以会潜意识地产生一些依赖。
  不过按照书信来回的速度,要真出点什么事,他也来不及赶回来。
  所以,也仅仅是一些言语上的慰藉和开解。
  现在想来,李昭钰留下,大概也是为了给自己多一点信心和安慰。毕竟那个时候,他确实称得上是举步维艰。
  *
  云殷看完了这几封书信。
  说没有被影响是假的。
  他十四岁去边关,数经生死。十多年来,在京城和边关辗转,所为的不过是当年和李昭钰他们一起描绘的,所谓“盛世太平”的念想。
  时过境迁,那些往事和豪情都埋在尘土之中。
  燕朝在无可避免地走向末年。哪怕他和李昭漪尽力挽救,或许也不过是回光返照。
  十年后,百年后。
  朝代更迭,历史变迁,都是自然的规律。
  想到这他就觉得讽刺。
  一些人的错,却要另一些无辜的人承担。
  若是当年睿德帝没有那么昏庸,对李昭钰没有那么猜疑,那么后来,燕朝或许也不会到如今这样积重难返的地步,李昭钰的结果也不会那么惨烈。只是年少之时,谁也没有堪破朝局的能力。
  等到心灰意冷,却已无力回天。
  他心绪翻涌,只是过了许久,才突然发现,李昭漪也一直没有说话。
  他蓦然回过神,道:“陛下?”
  李昭漪这才抬起头,他说:“你,你看完了吗?”
  “嗯。”云殷道。
  他顿了顿,道,“陛下刚刚看过了么?”
  李昭漪立刻道:“没有!”
  “我就看了个标题。”他说,“看到是……你写的信,我就没有看了。”
  云殷显然不可能是写给他的。
  他的反应实在是有点大,云殷怔了一下,然后才安慰他:
  “看了也没关系的。都是旧事。”
  李昭漪说:“……嗯。”
  空气中突然安静了下来。
  他垂了眼眸,看着桌上摊着的书。
  云殷刚刚还因为这些旧物有些被牵动心神,看到李昭漪的样子,却突然停顿了几秒。
  ……不知道是不是光线的缘故,李昭漪坐在宽大的书桌前,背后是巨大的书柜。乍一看,就显得有些羸弱。加上他此时此刻的神情,云殷莫名就觉得……
  他看上去有些单薄,和孤寂。
  这个念头让他心里莫名一跳。只觉得刚刚还好好的,突然不舒服了起来。
  来不及多想什么,他只想打破这份遥不可及的孤独。
  他脱口而出:“……陛下,要聊聊么?”
  “嗯?”
  云殷道:“你的哥哥。”
  他顿了顿:“或许,你有什么想知道的话。”
  第43章
  云殷这话完全是没话找话。
  但话一出口,他意识到,他其实,也是想说的。
  想告诉李昭漪那些尘封的过往。想将那些被牵动的心绪诉之于口。李昭漪对宛荣说,她走了,云殷能说话的人又少了一个。其实这话是有问题的。
  云殷和宛荣确实关系不错。但是他们并不怎么谈心。
  他不擅长倾诉,但擅长忍耐。
  但此时此刻,他想把过去讲给李昭漪听。
  李昭漪说:“好。”
  这是他惯有的回答。
  永远温软,永远安宁。就像是润物无声的水。
  云殷深吸了一口气,在他身旁坐下来。
  他轻声说:“陛下想知道什么?”
  李昭漪的眼睫似乎颤了一颤。他慢慢地说:“太子哥哥,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云殷想了想,道:“一个……圣人。”
  “这么说是不是有点奇怪。”他笑了笑,“但就是这样。对了。”
  他想起了什么:“陛下是不是不知道殿下的生母?”
  “他的生母孝筠皇后,出自江南颜氏。”云殷道,“孝筠皇后还未去世的时候,殿下就是由她亲自带着的。”
  燕朝民间有句俗语,云将颜后。说的是云氏和颜氏两大家族。
  云氏出了云清原这样战无不胜的大将军,后来又后继有人地有了云殷。而颜氏祖上曾经出过三任皇后,每一任,都是人人称颂的贤后。
  孝筠皇后尤甚。
  云殷记得,那是一个像玉一样温润却不失刚烈的女子。
  她其实应当并不爱睿德帝。
  嫁予皇家,对她来说,皇后的身份比起皇帝的妻子,更像是一种职务。
  她为后的时候,后宫嫔妃皆对其真心叹服。哪怕是昏庸如睿德帝,最开始对她,也是颇为爱重。这种爱重一直到李昭钰三岁。
  也就在那一年,李昭钰被立为太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