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L书阁>书库>穿越>长安好> 长安好 第25节

长安好 第25节

  “阿弥陀佛。”僧人此时便道:“住持方丈与一位施主谈佛法,自昨夜起始终未出静室,尚不知常施主来此。”
  “什么佛法如此玄妙,一整夜都谈不完。”常阔奇了一下,道:“行了,我去寻他便是。”
  僧人行佛礼目送。
  “这是什么地方?”去往住持静室的路上,经过一处高塔,常岁宁似随口般问道。
  大寺中建塔,并不少见,她之所以有此问,是因察觉到了异样之处。
  第29章 有佛光,但不多
  此塔雄伟壮观,塔前金匾上书“天女塔”三字。
  塔前有四名僧人看守,然并非寻常僧人,而是武僧——常岁宁不着痕迹地扫过那四名和尚。
  不单如此,此塔周围亦有不同寻常之处。
  常岁宁看向塔周的青石堆叠,溪水环绕叮咚而响,以及那片刚冒了嫩叶的竹林——
  塔门正前方,立有一人高青铜鼎式香炉,青烟袅袅腾腾。
  常岁宁微眯着眼睛,看向塔檐边悬着的金铃,于晨曦下金光毕现。
  而再往远看各处佛殿,可见此塔所建的位置也极有讲究——亦或是说,这整座大云寺都建在风水考究之处,而这座塔,却是建于阵法之内。
  她对这些奇门阵法并不精通,只是无绝曾为军师时,便极擅长列布军阵,久而久之之下,她亦学到不少。
  而面前这“天女塔”周围的阵法,大约便是无绝所设了。
  只是终归与军中阵法不同,她并看不出这是个什么阵,作何用处。
  “这天女塔,乃是陛下登基前即命人所建。”常阔看了一眼,略压低了些声音,说道:“《大云经》中所载,净光天女曾于灯佛处,听过大涅盘经,由此因缘在,释迦佛在世时投生为净光天女,舍弃天身,以女子之身为王,度化世人,守护正法……当今圣人感念于此,特建天女塔供奉净光天女。”
  常岁宁垂眸,掩去眼底一丝极淡的嘲色。
  原来这便是大云寺的由来。
  明后这是在借佛经所载,暗指自己为释迦佛转世化身,需以女子之身为王,度化世人吗?
  虽说百年前,大盛便有过女子为帝先例,但那位女皇乃正统皇室出身的公主,少时即被立为皇太女,是为名正言顺。
  但明后不同,她是外姓皇后而已,欲登上至尊之位,除了筹谋算计收拢权势,便还需一个可以归服民心的“名正言顺”——神佛天说,便是一个好用的手段。
  以告世人她乃得天命所授的君主——天册圣君,便为圣册。
  “但我听闻此处并不允香客入内,唯有无绝大师,或得圣人准允者方可进去。”常岁安说着,好奇地往塔中看了看:“我都没进去看过呢。”
  在他们经过时,那四名双手合十于身前的武僧,始终敛眸未动,全然不受外物所扰,如四尊威武的金刚像。
  一阵风气,金铃发出禅意轻响。
  常岁宁脚下却忽然一顿,变了脸色。
  ……
  “……半月前那场雷雨,险些毁了此阵,且看这阵石,便是那时损毁的。”
  此一刻,一名披着住持袈裟的僧人正从塔后走出,边道:“塔上本有避雷之物,那春雷想也不曾击中塔身,塔中各物皆完好无损,唯有那尊玉像,不知缘何竟生裂痕……”
  他身侧那身形挺拔的青年沉默良久,才问:“依住持大师之见,此异象是凶是吉?”
  “难说啊。”僧人微叹息一声,道:“自启此阵,便无十足把握,前无参照之法,后亦难窥测分毫,只凭天意机缘了。”
  说着,似有所感地抬头看向塔身:“但既生异象,便必有所指……所指为何,虽暂时不得而知,但兴许——”
  僧人说着,微微含笑看向青年:“崔大都督或有机缘感应。”
  青年眼神微怔——他?
  僧人道:“当初这塑像之玉,便是崔大都督自西域寻回,冥冥之中或正有一缕机缘在。”
  青年未语,只微抬首看向那晃动的金铃,晨光投下,将他漆黑清冽的眉眼镀上一层静谧的金光。
  “……宁宁,你怎么了!”少年紧张的声音隐隐传入习武之人敏锐的耳朵里。
  “岁宁,可是哪里不适?快,快坐下歇一歇……”
  喜儿忙扶着自家女郎在不远处那棵菩提树下的石凳上坐下。
  “女郎的脸都白了,可是头痛得厉害?”喜儿在常岁宁身前蹲身下来,顿时又有眼泪砸落:“都怪婢子呜呜……”
  常岁宁:“不如你改名呜呜可好?”
  喜儿的哭声顿时一停,憋着哭意,眼泪巴巴地看着自家女郎。
  常岁宁这才将按着太阳穴的手拿了下来,看向方才她所站之处,只见那石砖之上以金漆彩墨雕画着佛家兽怪图纹。
  “宁宁,可是好些了?”早上妹妹看他一眼遂干呕不止的画面犹在眼前,常岁安不敢将脸凑得太近。
  “好多了。”常岁宁答话间,视线依旧落在前方那图纹之上。
  她方才应是入阵了。
  可常岁安他们也同经一处,为何只有她会突觉不适,头痛欲裂?
  总不能她内里是条孤魂野鬼,来到这佛门圣地,佛法圣光还真要将她驱逐了不成?
  换做往常,她未必会对此神佛之说深信不疑,但自身经历了无法用常理解释之事,便不得不信了。
  可她一没偷,二没抢,如今这般也非是她所愿,更无人问过她的意见,莫非阎王爷自作主张,没同旁的神佛打招呼,意见未曾统一?
  常岁宁看向那高塔。
  然俗语云,请佛容易送佛难——她既活回来了,这条命既给了她,那剩下的,便是她自己说了算了。
  凭运气占来的便宜,她不打算还。
  “岁宁,快喝口水。”见她似出了神,常阔温声催促。
  常岁宁这才看到面前喜儿递来的水壶,遂接了过来。
  “崔大都督怎么也在?”常阔意外的声音在头顶响起,常岁宁下意识地抬眼。
  崔璟她见过不少次了,此时她的视线直接越过崔璟,落在了身侧那位圆滚滚的僧人身上。
  无绝早年便不蓄发,她第一次见此人自荐时,还以为他就是个来化缘的出家人,后来才知——人未出家,出家的只有头发。
  前因后果,自述如下——
  少时早秃,干脆全剃。
  宁可光头,不做秃子。
  誓不给秃发二字留有一丝可继续攻占的余地。
  很倔强,很不肯让步的一个人。
  而此时,他身披住持袈裟,圆头大脑,一双滴溜溜的耳垂煞是饱满,面上笑意和蔼而具禅意,倒果真一身佛光。
  此时他瞧见了常阔:“哟,老常!”
  常岁宁:“……”
  得,佛光尽碎,好似瞬间从佛坛圣地回到了羊汤馆子。
  无绝已快步走了过来。
  常岁安和喜儿唤罢“无绝大师”,又同崔璟行礼。
  见他似朝自己的方向看了过来,常岁宁以手扶额,蹙眉做出头痛之状——这礼能不行就不行。
  “……小岁宁这是怎么了?”无绝撩起袈裟下摆,在常岁宁面前蹲身下来:“来来,快叫二爹瞧瞧——”
  “……”常岁宁略显费解地看向他。
  甚至都出家了,竟也还要来凑这当爹的热闹吗?
  他自己听听这合适吗?
  殊不知,更不合适的还在后头:“咦,多日未见,小岁宁瞧着怎……愈发好看了?”
  无绝盯着她,眼中似有一丝新奇惊叹之声。
  常阔没好气地道:“又瞎扯什么呢,岁宁头痛不适,你少说两句。”——旁人不知孩子遭遇了什么,这秃子难道也不知道?竟还有心思耍嘴皮子。
  “头痛啊……来来来,随我去禅院烤一烤火,歇一歇。”
  见常岁宁点了头,喜儿便将人扶起。
  崔璟同常阔说了几句话,未再多停留:“崔某先行告辞了。”
  无绝大师含笑:“崔施主慢走。”
  崔璟颔首,抬脚离去。
  被喜儿扶着的常岁宁经过那雕画图纹之处,心有余悸,脚下往一侧避开了两步。
  此一刻,崔璟恰行至她身侧。
  少女春衫襦裙,清新俏丽。
  青年甲衣玄袍,冰凉整肃。
  时有风起,金铃动,轻软绣白兰披帛轻拂过甲衣,一瞬即离。
  二人皆有所察,崔璟垂眸,与那微仰脸看向自己的莹澈眸光相接,同样一瞬即收回了目光。
  风中有青竹生长的气息,晨光于菩提树间摇曳时,二人无声擦肩而过。
  “……都督,那是常大将军府上的女郎吧?属下瞧着,怎好像隐约有些眼熟呢?”待常阔等人走远了,守在不远处的元祥神情略困惑地道:“但又记不起来何时见过……”
  崔璟:“……”
  他的下属,好像不太聪明。
  “哦!属下回忆起来了!”元祥恍然:“两年前常大将军与都督率兵出征时,常家郎君来送常将军,那时常家女郎好像也来了!就是那次见过!”
  崔璟:“……回忆得很好,下次不必再回忆了。”
  元祥挠了挠头。
  “都督……圣人特恩准您与常大将军歇整三日,待于三日后朔望百官朝见之日,再行入宫领赏。”元祥询问道:“都督一夜未曾合眼,昨又忙碌整日,可要回家中歇息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