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L书阁>书库>穿越>长安好> 长安好 第143节

长安好 第143节

  帝王并不是闲暇时需要小女郎来解闷之人,对方召她入宫,在她身上浪费这些口舌,无非只两种可能,一是觉得她有害,二是觉得她有用。
  现下看来是后者了。
  有害者需尽快除去,有用者自当善用,为君者皆如此。
  “你可以好好思虑一二。”见她一时未语,圣册帝遂道:“或出宫之后与常卿商议一番,再做决定不迟。”
  这小女郎有胆量,人也聪慧。
  且更难得的是,其年纪虽小,但经登泰楼一事,如今于文士间名声已显。
  若遇到可用的女子,她是极愿意启用的,女官选拔起来更简单,只要人数在规矩之内,前朝那些官员便无权过问阻扰。
  而女子处境多艰,以女子之身为官虽显耀却更为艰辛,且不易与百官结党,故而身为帝王只需稍予信任,她们便往往比前朝官员更加忠心,轻易不会生出背叛之心。
  眼前这年岁尚小却不愿安于后宅的女孩子,无疑是个极好的人选。
  视线中,那少女自鼓凳上起身,施礼向她拜了下去。
  就在殿内所有人都以为那女孩子要诚惶诚恐迫不及待地谢恩时,却听那声音说道——
  “陛下厚爱,臣女惶恐感激,但臣女并无此大志在。”
  常岁宁的语气并无太多犹豫,方才坐在那里时短暂的迟疑,则是装出来的。
  做女官之事,此前魏叔易也曾与她说起过,她无此志是真。
  明后有此提议,自然不可能是出自对她的所谓喜爱,说到底不过是觉得她可用,再说的直白些,无非棋子而已。
  一颗可用的棋子,要用在何处,要如何用,皆在主人一言一念之间。
  而身为女官又与前朝百官不同,她们对女帝的依附只会更强,这也注定了她们几乎没有说“不”的余地。
  她报仇大业未成,岂会上赶着做这笼中雀?
  虽说天下不外乎帝王所治,这世间本是就个巨大的牢笼,但还是先呆在大笼子里为妙。
  再有便是——
  若朝夕相处,她恐自己不慎露出什么破绽,而被明后捕捉到。
  到那时,她这笼中雀也不必做了,只怕很快便将成为一只死麻雀。
  “你就这般回绝朕了?”圣册帝的声音里听不出怒意。
  因为一个小小女郎的拒绝而发怒,这种事情本也不该出现在帝王身上。
  “臣女去年刚及笄而已。”常岁宁道:“且初拜祭酒为师,书还未来得及读几本,心性浮躁未定,自觉需长进之处颇多。若此时入宫,实难胜任此职,注定只会辜负陛下抬爱罢了。”
  圣册帝微微笑了笑。
  这些自谦之言,她自是不可能全信。
  这小姑娘身上颇有种不喜约束之感,未能藏得干净……
  不想入宫被约束,不愿处处受限吗?
  想做自由自在的鸟儿,也是人之常情。
  “你有自谦长进之心,乃是好事。”她很宽和地道:“朕也不宜勉强于你,只待到哪日你自觉足以担此任时,再来寻朕便是。”
  若那时,她还需要这心思过于灵活的小姑娘的话。
  到底这世间局面瞬息万变。
  “是,多谢陛下。”
  “起来吧。”
  常岁宁应下起身。
  圣册帝让人取了提早备下的赏赐,用以安抚因登泰楼之事而受惊的少女。
  明洛上前,将那只盛放着赏赐之物的匣子,递到了常岁宁面前。
  常岁宁谢恩后接过。
  一递一接间,明洛的目光看似平静地在常岁宁的脸上停留了片刻。
  姑母肯用常岁宁做御案女官,这让她意外。
  常岁宁拒绝了此事,这令她更加意外。
  对方究竟想做什么?
  先后花了这么多心思仿照崇月长公主,为的不就是引起圣人的注意吗?
  不想做女官,那目的到底是什么?
  此刻她只觉半点也看不透对方所图。
  此时有内监通传:“启禀陛下,太子殿下在外求见。”
  圣册帝颔首,而后看向常岁宁。
  常岁宁会意,施礼告退。
  圣册帝看着那道退了出去的少女身影。
  若无自保之力,又不愿接受被她人庇护之下所带来的约束……偏想做只自由却又歌喉嘹亮醒耳的鸟儿,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常岁宁在外殿遇到了一位在内监的陪同下走进来的小少年。
  那少年身上穿着的衣袍,是她从前惯穿的。
  常岁宁侧身让至一旁。
  那小少年的目光似出于好奇地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瞬,但脚下未停地进了内殿。
  常岁宁这才抬眼看向那少年背影。
  这便是太子李智了。
  他虽才十三岁,但身量倒是瘦瘦高高,同她这个十六岁的少女身体高矮差不太多。
  样貌倒没看得太清楚,但肤色是白皙的,而李家皇室少有丑人。
  常岁宁未有多停留,在内监的陪同下离开了这座甘露殿。
  于宫道上行至一半时,迎面见一顶步辇走近,常岁宁便与内监避至一侧。
  “停下。”
  那顶步辇在经过常岁宁身前时,其上之人忽然道。
  那是一道青年的声音。
  且这声音是常岁宁听过的,她遂抬眼看去,行礼道:“荣王世子。”
  “果然是常娘子,方才还当是看错了……常娘子还记得我。”步辇上的荣王世子露出一丝笑意,他似想要下步辇与常岁宁说话,但看了眼抬着步辇的宫人们,似乎怕自己反复上下会麻烦他们,便又停下了动作。
  于是便坐在步辇之上道:“前日登泰楼之事,我亦有耳闻,那幅山林虎行图,我昨晚已前去看罢,果真如神作也,实在使人……”
  他温声说话间,常岁宁却忽然举目看向他身后的宫道。
  下一刻,只听有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忽然逼近。
  第128章 殿下会原谅她吧
  那马蹄声伴随着一声长喝:“让——”
  抬着步辇的宫人闻声连忙避让开。
  一行三人骑着马从常岁宁几人面前疾驰而过,未有片刻停留。
  常岁宁下意识地看着那远去的三人三骑。
  于大盛宫中行马者,若非是有圣人特允的极贵之人,那便只两种可能,一是有极重大的急讯需呈于帝王,多为刻不容缓的紧急战报。
  而眼下看那三人装束与马匹上所负箱匣,便显然是第二种可能了。
  常岁宁收回了视线。
  不是军中急报就好。
  “那是自岭南而来运送荔枝入宫的使者。”荣王世子含笑与她说道。
  常岁宁点头。
  说来有点讽刺,自岭南而来的荔枝是同军中急报一样刻不容缓的娇贵之物,大盛甚至一直设有专用来运送荔枝的御道。
  “听闻今年岭南雨水正好,送入京中的荔枝必然上佳。”荣王世子笑着道:“常娘子也能一饱口福了。”
  大盛皇帝一向有以荔枝赏赐二品以上官员的习惯,自少不了骠骑大将军府。
  常岁宁面对一直笑意相待的荣王世子,便也微微笑了笑,但未再多言,只行礼道:“先告辞了。”
  “常娘子慢走。”
  看着那少女离去的背影,荣王世子将视线收回,笑着自语叹道:“看来常娘子不喜食荔枝啊……”
  按说不会有人不喜欢吃荔枝的。
  倒不是单指荔枝本身味道如何——
  所谓物以稀为贵不提,在京师能吃到一颗自岭南千里迢迢送入京中、却仍新鲜可口的御赐荔枝,总是一件显耀之事,于官员而言如是,于小娘子们来说更是难得。
  可方才那位小娘子听到荔枝二字没有新奇也没有半分期待。
  常岁宁沿着宫道一路走着,前方朱红的宫门正像荔枝外衣的颜色。
  夏日荔枝的运送总是格外困难的,自岭南到京师,十里一驿,五里一堠,沿途快马加鞭不敢有片刻停歇,虽送入宫中之前必会将坏果小心择出,但荔枝入宫后,还是会被宫人们重新分拣一遍。
  品相最好最大的,自是奉于最高处的帝王。
  抛开前朝官员不提,后宫中的荔枝分赐,历来是分三六九等的。
  那一年炎夏,后宫分荔枝时,象园旁的那座偏僻之所里的母子三人倒也未曾被落下。
  送来的那三颗荔枝品相个头并不好看,却足以叫小小的孩子满眼新奇。
  那是她和阿效第一次见到荔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