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L书阁>书库>穿越>长安好> 长安好 第282节

长安好 第282节

  这是怀化将军贺危……
  贺危向他拱手:“李将军,许久不见了。”
  “贺将军。”李逸露出一丝讶然之色,连忙问:“竟不知贺将军与诸位来了寿州,如此大事,怎不令人提前告知一声?我也好提早令人迎候才是!”
  为首的宦官解释道:“李将军领兵在外,诸事繁忙,如今战事又如此紧张,我等又岂好让军中再铺张迎候呢。”
  李逸还是有些局促:“到底是我有失远迎了!”
  心中却已尽是寒意。
  什么不欲铺张,分明是暗中而来,想趁他毫无防备,打他一个措手不及罢了!
  难怪今日才抵寿州,想必是为避开沿途耳目,特意绕路而来。
  那人在信中果然没骗他……
  有人暗中告诉他,圣人明面上替他压下了那些易帅的提议,但却只是障眼法而已,实际圣人不单要换掉他,还要让他回淮南道守丧三年……
  自父王病逝后,淮南道的兵马已被圣人趁机收回大半。
  他的父王不止他一个儿子,淮南王的爵位是兄长的,而他在京师多年,在淮南道毫无根基,此时回去,注定什么都得不到……
  而他于京中谨小慎微,努力摸滚打爬多年,才得来的左领军卫大将军之职,经此一事必也会被圣人夺回……他这些年付出的一切都将付之东流!
  父王已不在了,他此时灰溜溜回到淮南王府,便只能仰兄长鼻息,继续过幼时那忍气吞声的日子……
  李逸心中翻涌,面上十分客气,请一行人坐下歇息。
  为首的官宦含笑道:“坐便不必了,咱家此番是奉圣人旨意而来……”
  李逸面色一正,正要行礼,准备听那宦官传旨,忽听贺危开口问:“对了,怎未见常大将军?”
  “此前一战,常大将军为救我中了一箭,如今尚在养伤。”李逸说到此处,神色有些愧疚。
  贺危忙问:“伤势恢复如何?”
  “箭伤本无大碍,但常大将军旧伤颇多,便一同发作了出来……”李逸道:“军医交待要静养。”
  按常理来说,听到“静养”二字,这话题便该停下了,但那贺危却道:“我与常大将军算是旧识,想去探望一二。去去便回,不会过多搅扰。”
  内侍从贺危的坚持中隐隐察觉到了不对,眼中笑意微闪,亦道:“来时圣人也曾特意交待,要咱家带几句话给常大将军……既常大将军有伤在身不便移动,那便请李将军让人带路吧。”
  李逸闻言,便知没有再拒绝的余地。
  他想,他知道贺危他们为何一定要先见到常阔……
  贺危等人一旦与常阔见面,在得到常阔这个素有威望的副将的支持后,再示出圣旨,便可逼迫他交出主帅兵权。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防他生出异心,于贺危等人而言,这是最稳妥的办法。
  而这正是他近日选择将常阔软禁的缘故之一。
  所以,他是绝不可能让贺危等人见到常阔的。
  对上贺危看似平静的视线,李逸似想了想,到底也点头:“既如此,那诸位便随我来吧。”
  他亲自在前带路,引着贺危一行人出了营帐。
  主帅营帐距离副将营帐并不远,但这看似短短的一段路,却足以生出出人意料的变故。
  第231章 我还挺有名的
  常岁宁三人在去校场领罚的路上,忽听得身后响起一阵骚乱。
  回头看去,只见许多士兵皆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奔涌赶去,有人口中高喊:“快,有刺客!”
  刺客?
  常岁宁听来只觉不可思议,而后没有迟疑,转身快步加入了那些混乱的士兵之列。
  常刃二人见状也连忙跟上。
  常岁宁并非多乐得凑这个热闹,而是这刺客一说实在古怪,且看众人赶去的方向正是主帅与副将营帐附近,她担心此事是冲着常阔而来。
  随着快步靠近,渐有兵器相接厮杀声入耳。
  再近一些,得以看清了那厮杀的情形,常岁宁的眼神不由一变。
  那些蒙着脸的刺客皆着黑衣,粗略估计竟有百人之众!
  纵然李逸治军松散,但此时尚是白日,这么多的刺客究竟是如何混入营地之中的?
  这显然太奇怪了。
  “女郎,不可上前……”快步而来的常刃于混乱中抓住常岁宁一只手臂后退了几步,低声劝阻。
  常岁宁看向那厮杀惨烈的情形,迅速地判断着形势。
  她看到了李逸被护着退开,面色惊慌不定,口中喊着:“保护好诸位大人!”
  常岁宁便又看向他口中的“诸位大人”——从衣着上便很好分辨,那是一群宦官模样的人,还有一个……
  是贺危!
  常岁宁认出了那被一群刺客围住的中年男人。
  贺危在一群宦官的陪同下突然出现在寿州营地……
  那么,这场刺杀……
  “嘭!”贺危一脚将一名黑衣刺客踹飞,那刺客重重坠地,但旋即又有更多的刺客围上前去。
  宦官们奔逃尖叫着,许多人已先后倒在了血泊之中。
  那些奔涌而至的士兵试图扑杀这些来路不明的刺客,但那些刺客个个身手不凡,且出手便是要人性命的狠厉杀招。
  相继有士兵倒在那些刺客刀下,血腥气漫天,催得西山金乌加快滑落。
  这些士兵至死大概都不可能知道,要他们性命的人实则并不是什么敌人刺客,而是……他们的主帅。
  常岁宁几乎已能断定,这场所谓刺杀的幕后主使不是旁人,正是李逸自己。
  李逸在心腹的保护下,此时已不知躲去了何处。
  众人围攻之下,贺危应对不及,后背中了一刀,他竭力拼杀出一条退路,暂时逃出了刺客的包围。
  “追!”为首的刺客举刀喝喊一声。
  常岁宁挣开了常刃的手。
  她动作迅速,身形灵巧,又因穿着与许多士兵相同的兵服,淹没在杂乱的人群之中,一眨眼便不见了踪影。
  贺危的脚步逐渐踉跄迟钝,但他不敢停下。
  那些刺客们的脚步声已经越来越近,他的呼吸声也越来越重。
  就在贺危甚至觉得自己已要看不清前方的路时,一侧忽然伸出一只手臂,大力地将他拽了过去。
  几乎是同一瞬,一只不大的手捂住了他的口鼻:“别说话。”
  声音也不大,听起来是个少年。
  那“少年”交待罢他一句,很快将一旁的几只木桶与草席堆起,掩去二人身形。
  这是两座营帐之间的缝隙,大约是小兵歇息之处,营帐之间挨得很近,那些木桶甚至散发着刺鼻的尿骚味。
  贺危无力地瘫坐下去,下一刻对方便将一粒药丸塞入他嘴里:“止血的,吞下。”
  贺危也不多疑,就此咽了下去,或者说,此刻他已没有了多疑的必要。
  他声音嘶哑无力:“小兄弟,不必忙活了……刀上有毒,我活不了了。”
  常岁宁皱眉,忙去查看他后背伤口,果见血迹乌黑。
  这处伤势最为严重,但却并非他唯一的伤处,其它大大小小的伤口也是一样,皆可见中毒之象。
  很快,贺危口中也涌出浓稠的鲜血,连同方才咽了的那粒药丸也吐了出来。
  他强撑着将一卷明黄绢帛自怀中取出,递给面前的小兵:“……李逸起了反心,你且设法将此物交给常大将军,记住……务必是常大将军……只有他出面揭穿李逸,才能尽可能地稳固军心……”
  他显然已经很清楚,招来这场杀身之祸的是什么了。
  于战中接替他人主帅之位,此行本就有风险在,但李逸早早备下了此等杀招,那便只有一个可能……有人将消息提早走漏给了李逸!
  所以,他未能见到常阔,反倒要先去见阎王了。
  见那小兵一时未动,贺危无力地笑了一下,将绢帛塞过去,道:“莫怕,此乃大功一件,办得好了,你便也能换一身像样的盔甲来穿一穿了……富贵,险中求么。”
  他还有心思说些缓和气氛的话。
  虽不怎么好笑,但常岁宁出于捧场,也无力地笑了一下,握紧了那染血的绢帛。
  她方才一时未接,不是因为怕,是因为要眼睁睁看着这样一位武将死去,而心有不甘。
  她与贺危虽然不算熟识,但也是认得的,此人颇有才干。
  或许这便是明后择他前来顶替李逸的原因,朝廷知晓此事者,也必对这位如今为数不多可用的武将,寄予了许多希望,盼望着他可以力挽狂澜。
  可这样一个人物,却连战场都没来得及上,便要死在这狭小昏暗,气味刺鼻的缝隙中了。
  李逸手段拙劣,所行一眼便可叫人看出端倪,可就是这样拙劣的手段,却仗着一份“地利”,便可以轻易抹杀这样一位出色的武将。
  没人比她更清楚,想要培养出一名出色的武将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要有勇,要有谋,要让其身经百战之后,而身不死,志不移。
  又有一阵脚步声经过而又远离之后,贺危微弱地咳了两声,低声问:“小兄弟……怎么都不说话的?”
  常岁宁垂着眼睛:“我生性冷淡,不爱讲话。”
  这气氛似令她回到了那无数个与战友同袍死别的岁月里,她与贺危没有多么深厚的交情,这情绪也谈不上多么撕心裂肺,但压在心头总是沉甸甸的,令人憋闷得厉害。
  贺危笑了一下:“……人濒死时,似乎会有些害怕,总想听到点什么声音……说点什么都好,你就没什么想问的吗?”
  见那“小兄弟”依旧不吭声,他攒了些力气,又道:“那我问你一个问题吧……你叫什么名字?你也算我半个恩人了,记住恩人的名字,黄泉路上也好有个念想……”
  常岁宁:“是打算在黄泉路上盯着,看我有无照办你交待之事吧?”
  贺危一怔后,再次笑起来:“小兄弟不单生性冷淡,更是生性多疑啊……放心,我保证不盯着你,你只管安心道来……”
  “常岁宁。”
  “常……”贺危似有些发怔,但面上已做不出太鲜明的表情,神思也逐渐迟钝:“也姓常么,怎好像还有些耳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