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十章
  见到她的小动作,萧煜眼含笑意道:“吴夫人莫要误会,萧某请你来,是为归还物什。”
  沈映蓉愣了愣,不明所以,“何物?”
  萧煜把桌上的一只饰盒递给她,说道:“这朵珠花是我在岩山寺捡到的,想来是吴夫人的头饰。”
  沈映蓉半信半疑接过,垂首打开饰盒,里头的珠花确实跟她当初丢失的那朵一模一样。
  不过是朵珠花罢了,差仆人送来即可,何须他大费周章亲自归还?
  沈映蓉压下心中的怪异,感谢道:“萧四爷有心了。”
  她原不想承认是自己的物什,却又怕等会儿出去解释不清,便接下了。
  “若四爷没有其他吩咐,我便先回了。”
  萧煜点头。
  沈映蓉不作逗留,转身就走。
  萧煜忽地问道:“不知今日吴夫人游园可尽兴?”
  沈映蓉顿住身形,扭头看他。
  四目相对。
  少年郎目光灼灼,眼底的侵犯昭然若揭。
  沈映蓉微微蹙眉,应答道:“得四爷款待,我夫妇自是尽兴。”
  萧煜微微一笑,露出人畜无害的表情,“尽兴就好。”
  沈映蓉一刻都不想停留,自顾出去了。
  萧煜望着她打起门帘出去的背影,唇角微勾。
  他慢吞吞从袖袋里取出珠花,轻轻嗅了嗅,那珠花上仿佛还残留着某种气息,引诱他抛却道德底线。
  吴夫人。
  她提醒他称呼她吴夫人。
  啧,真是一个多疑又敏感的女人。
  好像被她发觉了呢。
  萧煜垂首睇手中的珠花,喉结滚动,眼睫遮挡了胸中见不得人的欲望。
  越是无法触碰的东西,他就越想去触碰,谁叫他天生反骨呢?
  走出院子的沈映蓉面色平静,魏氏并未看出异常,只道:“好端端的,甄嬷嬷找娘子作甚?”
  沈映蓉把饰盒塞进她手里,解释说:“上次在岩山寺我不是丢了一朵珠花吗,被她家主子捡到了,差她物归原主。”
  魏氏轻轻的“哦”了一声,打开饰盒看了看,还真是丢的那朵。
  当时她并未起疑偏厅里的人压根就不是甄氏,旁边的沈映蓉则心不在焉。
  一个男人,要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借着归还物什私下相邀呢?
  沈映蓉是成年女性,且还嫁过人,自然知道男女之间的那点事。
  细细回想与萧煜见面的过往,清溪潭投壶较量,岩山寺巧遇求签,用马参的画换取《荷戏》,以及今日私下相邀归还珠花,看似符合礼数,实则经不起细细推敲。
  种种行为告诉她,那纨绔子弟是危险的。
  想到他来宜州的原因,沈映蓉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回到吴阅休息的院子,沈方哲父子俩也在。
  沈映蓉收起心中的疑虑,问道:“爹可把王县令打发了?”
  沈方哲点头,说道:“今日致远吃了不少酒,兴许是烦闷。”
  沈映蓉心中有所猜测,试探道:“可是王县令让他不痛快了?”
  沈方哲:“听致远说衙门里缺人手,河务的差事调派不周,幸亏萧家差了十多人过去帮衬,解了围。”
  听了缘由,沈映蓉没有吭声。
  相较而言,她无比满足目前的生活状态。
  娘家离得近,能相互照应;公婆开明易相处,家境殷实,只要不无端挥霍,一家子吃穿不愁。
  她是个很懂得知足的人,也不贪心,更不喜欢把希望寄托到旁人身上,不会鞭笞着丈夫飞黄腾达求荣,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然而这种处事态度在吴阅看来是妇人之见,短浅。
  每每提及,夫妻都会很有默契回避,因为谁也无法说服谁。
  想到吴阅的执念,沈映蓉一时有些发愁。
  她曾劝过他数次,实在受不了王县令就把衙门的差事辞了。
  他有举人身份,不至于受这份窝囊气,偏偏一根筋非得跟自己过不去。
  沈方哲也心事重重,语重心长道:“惠娘多开解着些,这些年致远也不容易。”
  沈映蓉道:“女儿明白,他就是在跟自己较劲儿,非得钻牛角尖。
  “有些事情强求不得,需天时地利人和方能促成,我开解过好些次,可他认为我是妇人之见,每每提及,总是鸡同鸭讲。
  “入仕已经成为了他的执念,就跟着了魔似的,一门心思钻营。
  “我有时候看他劳累,既心疼又无奈,帮不上分毫。”
  沈方哲:“男儿自当以前程为重,致远的上进心极其难得,惠娘多担待着些,等熬过这道坎儿,以后就顺遂了。”
  沈映蓉:“女儿晓得,就是看到他的傲骨被磨平,不免难受。”
  沈方哲:“你夫妻二人只要齐心协力,日后致远定不会叫你失望。”
  沈映蓉颇觉无奈,“女儿不求荣华,就心疼他既要应付会试,还得劳心费力跑衙门,时日长了,身子累垮了得不偿失。”
  沈方哲叹了口气,“男儿不易啊,致远也是为了这个家。”
  沈映蓉不再应答,因为自家父亲也是这般,为了撑起这个家,仅仅止步于秀才便放弃了。
  当年为了养育子女,放弃了科举这条路,做起了教书先生养家糊口。
  提起男儿不易,沈映蓉心中不是滋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