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好了,去罢!”
  以大皇子楚治为首的一众皇室宗室勋贵朝臣文武,一俯身铿声跪下,咬着后槽牙:“儿/臣领旨!!”
  所有人立即起身,除了几个不去的,侍立于皇帝身后,余者立即倒退几步,飞奔而出。
  沓沓沓的厚靴落地的脚步声渐渐去远,雪色折射日光金瓦红墙,刺目得厉害。
  皇帝眉目凌厉。
  他既然上来了,就绝对不能败!
  ……
  东都的纷杂大动,可以想像得到。
  即便想像不到的细节,飞鸽传书今天也到了。
  瀛洲东郊的一处温泉庄园内。这庄园很小,但胜在有温泉,是楚淳风得知徐妙仪南下的讯息之后,紧急好不容易才寻到的。
  小小的屋子,一盏暖灯。
  带着雪气的北风也渐渐到了瀛洲了,但这处小小的庄园主屋暖融融的,夫妻俩一坐一立,一拨灯一伏案写东西,宁静而温馨。
  孩子知道父母有正事,母亲旅途后也要休息,懂事早早就回房了。
  屋里就夫妻两人,各自的护卫守在屋外院墙外,偶尔听见清微踩石板的巡逻声,风刮落叶微动。
  徐妙仪正在给沈星写信,在东都她都不敢写,只敢外围打听,出了来加有正事,她才给小妹写上一封短信。
  开头问了起居身体,简短两句,语气随即郑重起来了,她叮嘱沈星不要担心皇帝这边的处境,也就是他们一家和景昌的处境,要冷静,只管放手全力,毕竟两仪宫和太初宫早晚有一边都是会垮的。
  沈星可千万别瞻前顾后,否则只会让自己处境变糟糕。
  徐妙仪协助楚淳风的这些年,可从来没有因为二妹徐妙卿夫妻而对女帝那边留手过,反之徐妙卿亦然。
  姐妹俩不用沟通,相当有默契的。
  除非事涉亲人安危,否则绝对不能搞小动作或手软。
  一不小心又写长了,徐妙仪只好又裁重新写过,尽量简单把上面的意思表达明白。
  最后她还给了沈星一份名单,是鹰扬府的徐氏旧人,有些把握的,让沈星能捞则捞,捞到就放自己手下,不能捞千万勿要勉强。
  如此这般,写了老长两张纸,徐妙仪无奈,但也没法缩了,裁下来折小压薄,装进一个小匕首的空心匕柄里,小心封了,叫徐延进来,叮嘱他小心传过去给沈星。
  徐延领命去了。
  “你说这次鹰扬府能稳住吗?”
  徐妙仪目送徐延出了小院,掩上窗缝,回头对楚淳风说。
  楚淳风也飞快写了几封信,开门交给陈平让传出去,他叹了口气,“谁知道呢。”
  正事做完了,方才徐妙仪写信他不敢打断,怕损耗她的心血,只在旁边守着挑灯。
  她终于写完了,楚淳风恨恨道:“让你别来,你非要来,你就不能为我和儿子想想!”
  他心里酸涩,妻子为了徐家,他知道,徐家这个境况他也不好多说多阻拦。但他总是希望,她能多陪伴父子二人更多的时光。
  楚淳风都不敢想像她去世的情景。
  他上前拥住妻子,还不敢太用力,伸脚把火盆勾过来一点,让她更暖和些。
  徐妙仪脸色苍白,她一到冬天,脸上就毫无血色可言,嘴唇也微微泛紫,不过涂了一点口脂,看不出来,楚淳风气得用帕子把她的口脂抹了。
  但嘴上说得狠,手上同样不敢大力,“这没用的东西大夫不是让你少搽吗?”
  主要唇色能一定程度观察到她的病情变化。
  “就今天搽了一点,不是想着见你么?”
  徐妙仪忙说:“我感觉没事,才来的,”她低头,“天天待在屋里也没什么意思,不如带着儿子出来走走。”
  其实真相是,待在屋里病也未必就好了。
  不如带着儿子西下,还能多陪陪他,一家团聚,她和他多见面。
  楚淳风心口一涩,酸楚难忍,用力抱住她,在她看不见的位置眨去泪光。
  “你会长命百岁的。”
  长命百岁不可能,徐妙仪心里清楚。
  她只盼着多陪伴陪伴他,和去世前保住徐家,那她就无憾了。
  但她嘴里,“嗯”,侧脸贴着他肩膀,闭目,说着大家都知道是谎言的话。
  ……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所有人不知道,也绝意料不到的地方。
  东都西去七百余里,宾州,秦岭行宫。
  白墙黑瓦芭蕉树,积雪轻轻覆盖一层,这处行宫一角十分清幽雅致。
  有个白衣青色外袍的瘦削男子慢慢扶着檐柱,自轮椅上站了起来,走了几步,缓慢渐稳,他淡淡一笑:“我们也该动身了。”
  声音如珠玉落盘,偏偏又一丝微微暗哑尾音,让这名男子的嗓音听起来非常特别。
  如同春发芭蕉,清朗而润泽,最后发现根部曾被火撩过,留下一些痕迹。
  他带着几个人,无声离开行宫。
  半个时辰后,一排渔筏自山间河流而下,披着蓑衣斗笠的几个人,如寻常渔家一般,无声离开苍茫黑白的山麓。
  ……
  钦差团当天就在东都三十里外的容川道大码头登船,声势浩大,如滚滚春流,昼夜不停,于两天之后抵达瀛洲。
  不管是裴玄素所率的东西提辖司和宦营,抑或强颜欢笑也笑不起来的瀛洲鹰扬府的一众高阶将领,还是事不关己尽量缩小自己存在感的瀛洲刺史府的人,都齐聚码头相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