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可以说是这种不忿和恨意支撑着他走到前期最艰难的那段时期,一直走到今天。
  在最初,他做梦都在想将这家人千刀万剐,一点点把血肉剁成肉酱,冲进下水道里,让他们死在最肮脏的地方永不超生!
  可现在突然告诉他,这个所谓的背叛,其实是父亲和祖父提前商量好的并实施的。
  他父亲是知情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中间出了变故,才大房一家子人全部遭殃?
  大冬天的,浑身战栗之际他不可抑制出了一身热汗,连善翼冠之下的梳得发髻都是湿的,北风迎面一吹,他又冷又热,脑海隆隆耳边嗡嗡,愤慨混乱悲怆翻滚难以形容。
  不可能的,我不信。
  他怀里的两封信似烫着他一样,裴玄素几欲反手掏出来狠狠扔出去,但他最终没有这样做。
  一头一身的热汗,策马疾冲过了长街,他突然勒住,膘马长嘶一声沓沓前蹄落地。
  街口朔风异常凛冽,呼呼伴着雪沫扑面扑身,在寒风席扑眼睛都睁不开的此刻,他仰面,深深呼吸,想呐喊想狂啸,他紧紧闭目,深吐一口气睁开眼睛。
  ……
  裴玄素策马折返皇城,在朱雀门后的承天大街停了下来,他神情已经平静下来了。
  朱雀门与中朝的承天门之间长达数里的皇城外朝,正是如今大燕中央的核心——三省六部内阁政事堂九寺五署十七监三十六府的衙署皆设在此处。
  往来无白丁,大小皆官身,哪怕杂役宫侍都是挂名在各部衙和宫籍之上的。
  这个大燕朝中央核心部署之地,昨日还平静一片,但今天已经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一片。
  神熙女帝下旨,直接把外朝东侧空置已久的东宫官厅设置为十六鹰扬府大案的稽查初审之地,不拘是谁,只要涉案,一律严查严审不待。
  在常山王私兵案牵扯出十六鹰扬府的最初之际,谁也没想到最后竟然掀起滔天巨浪如斯。
  “裴大人,兵部和吏部的卷宗已经大致清理出来了,人基本都在这里,你的意见……?”
  东宫官厅已经满满都是人,大批羽林卫、神策卫、左右骁卫等亲军被临时划拨为专案的衙军之用,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奉旨组三法司联合执法。
  为首的正是准备入政事堂的刑部尚书樊文英、御史大夫谢允卿和三院院首夏祈盛、卞元太、黄裳,大理寺卿、左右少卿向敏中等人。
  樊文英谢允卿向敏中正和裴玄素坐在东边的审讯大厅里头,内里挣扎辩解不断,但站在他们面前的官员初判定证据确凿的都已经直接去了管帽官袍,被卫军和狱军押出去打入大理寺和刑部大狱了。
  顾敏衡在那边,梁彻也已经赶回来了,奉了裴玄素的命一并在两狱那边。
  藉此十六鹰扬府大案的核查审判正式拉开帷幕,神熙女帝昨日没让裴玄素领旨出京办事,当然是因为他必须留在东都。
  十六鹰扬府大案全程他都有经手,尤其是陆通船行和梵州,后期更是他亲自掀翻。因此案情具体需要他留京和三法司交接沟通,接下来的十六鹰扬府李江魏世南两位正副都指挥使押解入京,梵州的证据证人和嫌犯陆续抵京,这都需要他同堂协审。
  至于两座鹰扬总府那边的稽查进展,神熙女帝已令赵关山押着人一并回来了。
  另外,神熙女帝还下了口谕,若裴玄素在协审过程中发现什么疑点或隐瞒之处,他具有视情况随时追查的权利。
  不但协审,还有监督追查之权。
  裴玄素一朝上朝,紧接着又涉足朝廷和三法司的对重案的稽审判。
  今天日头很大,大开的槛窗照进冬阳,东宫官厅很久不用了,初开有种陈尘的味道,但人走人出这种感觉一下子就消褪了。
  樊文英神色复杂,那个殷红赐服身披紫貂的青年权宦正端坐在槛窗侧的太师椅上,面庞瘦削而阴柔,如雪般的肤色和艳丽摄人的五官和锐利眼神,他往那神色淡淡一坐,常人难压下的厚重熏然的朱色窗牖宫墙和炽烈冬阳一下子成了这阉人的背景色。
  樊文英盯了那个年轻的红衣权宦一眼。两人的座椅相距不过一尺,大理寺左少卿卿向敏中和刑部侍郎张致桓等几人还得往后面坐。
  他不得不承认,连他都对这姓裴的忌惮正视起来了。其他官阶低些的更是慎之又慎。六部朝堂这边厌恶又顾忌,正面的唾骂声一时却销声匿迹。
  不知不觉,不得不重视起这个人来,再不复以往蔑视的态度了。
  从俯视到不情愿的仰视屏息,就在这几天悄然发生。
  裴玄素这两天带着他东提辖司的人在这稽审官厅大院来回进出,大家都不敢不当回事。
  樊文英也是年过半百的老官宦了,从太.祖朝到如今,想起现今朝局又看眼前登堂入室的阉宦,百般滋味,心里不禁长长叹了口气。
  “这两个,也先行羁押吧。”
  裴玄素瞥了一眼一直缩在角落的两名清吏司郎中,他目光如电,感觉这两人格外畏缩,审审或许有惊喜。
  现在吏部几乎清空小半了,樊文英翻了翻面前的卷宗,沉吟一下,“也罢,押起来了吧。”
  他厉声:“把话说清楚了,没事就能回家,但倘若……哼!”
  今天总算勉强把吏部的涉案卷宗大致理了一遍,明天还有兵部的,想到案情和朝局的复杂情况,在场官员个个头大如斗,但也顾不上多说,匆匆起身告退紧着去提审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