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赵青沈星挑的人家里,家里顶梁柱的开国功勋祖父大部分都还在,但这年纪都退了,要么在玉山行宫下的别府里,要么在城里。
  天色黑了亮,夜风冷了白日晒,忙碌僵持又等待,终于在第二天晚上全部都接到了好消息。
  九名女官为最先代表的各勋贵或武将家中,有五名一咬牙横心决定彻底暗中投效的,有四名的话,俱赵青等人的暗中观察,应当是决定骑墙的。
  过程中细细分辨,消息传回之后,裴玄素亲自回复了一封书信。
  紧接着,可以进行下一步了,前面的这五家彻底倒戈的,有两家是涉及霍少成提供的三名半聋哑军士辨认的,当天就把其中两人送出去了,进行辨认。
  结果很顺利,辨认出来了。
  十来年时间,容貌再怎么改变,只要认识对方的的人,照面还是能一眼辨认出来的。
  另外非常值得一说的事,对于掀开明太子杀死少帝偷夺太.祖遗旨和部署一事,有了意料之外的重大进展。
  张幸云的亲爹,汝南伯张继苍,当初被夹裹着去太初宫谏言,结果最后半夹半就成了圣山海党羽。
  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后,他踌躇半夜,最终当机立断,毅然决定彻底投向太初宫。
  汝南伯张继苍,张家在南都的子弟和亲信旧部不算太多,但他坚持要当天伪装亲自进城面见裴玄素,最后给少帝被杀明太子夺诏一事提供了一个非常重大意义的消息。
  “少帝就是明太子杀的,如今东陵附葬的少帝陵地宫里,尸骨并不是少帝!少帝尸骸被埋在乱葬岗东边翻过一个山头的山坳,我还记得具体位置。”
  少帝确实是被勒死,然后吊到房梁上去了。
  并且明太子很谨慎,虽然少帝已经大势已去,当时他死了正合神熙女帝的意,但明太子依然吩咐过,要注意少帝颈脖勒痕。
  勒的位置和上吊绳痕迹一样,并且是人一死马上吊上去的。
  外观看着和吊死一摸一样。
  但怎么说,勒死和吊死始终是有差别的,普通人分不出来,但喉头软骨折断的位置和范围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仵作检验吊死还是勒死的最重要依据。
  “这才十来年,血肉大约是没了,但白骨肯定在。”
  而少帝的骨骸,有特殊能辨认出他身份的标志。
  主要是太.祖皇帝父子四人都特别高,全都有六尺过半(一米九五以上)。明太子不是父子四人中最高的,裴玄素已经很高了,但明太子比他还高小半头。
  鹤立鸡群般的身高,当初这还是太.祖皇帝当年的奇人奇相之一。
  基本上很难找到这么高的男人。
  并且明太子兄弟三人都随着太.祖皇帝,脚掌长得也颇奇特,拇趾尾趾很短,中间三个脚趾特别长,并且脚背特高特厚,脚长但脚后跟很钝。
  非常特别的脚型。
  宗室里面都少见,大约也就以前绥平王(两仪宫皇帝)、常禄王几个和太.祖皇帝血缘关系最近的宗室王府能找到相似的脚型。
  ——昔年战事脱鞋过,淌水而行,汝南伯等很多将士都见过。太.祖皇帝还和就此大家笑过,所以汝南伯是知道的。
  不少老东西都没法否认这一点,“哪怕是明太子股肱的司马南和李如松他们。”
  “并且有一个事情,大约明太子是不知道的,那就是少年幼曾经坠马,肋骨左下断了两根,左臂骨也折过。”
  那是松州大战时紧急转移,年幼的少帝从战马上坠下过,虽有护卫竭力保护,但仍然骨折伤过,“幸好那时候老章还在,给接好了,也没什么后患。”
  但折骨,哪怕接好了长大了,骨骼也肯定留下生长痕迹的。
  这个明太子应当不知道,因为战场诱敌的原因,这个事情被隐匿下来,知道的人并不多。一场大战场附带的小战役,也没在史册开国志留下任何记载。
  那时候明太子还没出生呢,时过境迁,大概率没人特地好端端地给他说二哥曾经受过的这次伤。
  所以,少帝的骸骨是有特点,并且有些东西不知情的话,从刚死后的肉身也看不出来。
  少帝当年自缢,死得及时,皇家秘辛的原因,神熙女帝当时并未命刑部和仵作验尸,内府太监看过之后,就低调停灵发丧了。
  但那段时间,汝南伯张继苍刻意命心腹去悄悄打听之下,他很快就知道了,差不多的时间,常禄王有一个庶子突然疾病,据说是马上风,死了。由于很丢脸的死法,又不宠,匆匆下葬了。
  但谁知道呢?马上风身体没损伤,真是个好死法,可塑性很强。并且张继苍的人打听了一下,发现这个庶子和少帝的身高体型都差不多。
  但,张继苍为什么会关注这些呢?
  因为当时二十六亲军还没被改制合并,他是虎贲左卫的指挥使。那时候宫里血流成河,经常死人,包括禁卫军。汝南伯张继苍非常不幸运,晦气得很,他是负责勾去名册,把这些军士尸体送到乱葬岗去的。
  一车又一车,驽马拉的板车,尸体在上面摇摇晃晃,张继苍本来被人叫走的,但他有尿意,临时半路窜进一个林子,有虫子索索掉下来,他又往里面走几步,然后就意外发现了有人从末尾几辆尸车的其中一辆上、许多尸体压着的最底下,拉出一条很高大的年轻男尸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