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为什么现在还要体会一下被家长盯着写作业的痛苦。】
  【还有,你知不知道你在开会?】
  【被这么多人围着,我心里压力很大的好吗?】
  旁边的贝恒早就习惯了小兔崽子叽叽呱呱的聒噪心声,已经能自动过滤了。
  第182章 物流
  尚书令说着如今朝中的难处:“江淮水患,漕运不通。”
  “京中本就是人群富集之地,人人都想来天子脚下。”
  “但粮食供应却不够。”
  “原本从扬州等地运粮过来,也是能顶住的。”
  “但大越近年越发繁盛,京中人丁兴旺。官员数量也日益增多。”
  “原本的运力就不够了。”
  旁边的许兰期咂摸了一口茶,真香。
  还是每次来议事的时候,御书房里的茶最好喝。
  御案旁边的贝婧初支楞个耳朵,听着尚书令的汇报。
  写作业的时候,除了写作业,干什么都快乐。就算是听阿耶开会,都比这有意思。
  反正她能听懂。
  尚书令发愁叹道:“这么下去不行。”
  “臣提议,削减京城人口。”
  “给点补偿予被选中之人,迁移他城,缓和一下京内缺粮的压力。”
  这方案让贝婧初愣了一下。
  【好直白的逻辑,嘴太多了,饭不够喂了,就把多的人赶出去。】
  【虽然没问题,开源节流嘛,开不了源,那就节流。】
  【把不需要、不重要的人赶出去,那就节流了。】
  【首当其冲的,肯定就是老百姓。】
  【唉~就是有点怪怪的。】
  【不能想办法开开源吗?】
  皇帝听着她略显天真的想法,也是一时无言。
  运力的问题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要是真能想出办法,手底下的官员们早想出来了。
  皇帝觉得自己简直是煞费苦心,为了让小家伙能明白其中的难处,他特意问道:“为何不能提高运力?”
  “迁移之事,难免躁动人心,使民心不定。”
  尚书令回道:“水路运粮的时候需要看运气,不知何时不通。”
  “若遇水患之时,运气好的,还能等上两日,再将粮船运来。”
  “运气不好的,船上的米粮便浸水了。”
  尚书令觉得有些奇怪,自从天坞公主被召到御书房写课业后,陛下让他汇报事宜,总是问得详尽许多。
  这些事宜,陛下早就了解了,何必要再问一遍。
  但他阻止了自己多想。
  是不是他心里那个猜测,都不重要。
  贝婧初不知道自己阿耶是在拐弯抹角地提醒着她,心里对尚书令说的难点很不理解。
  这个问题的症结太明显了,她真的很疑惑:【所以,为什么不能水路不通的时候就等着,等水路通的时候就立马开船呢?】
  这个疑问,贝恒自己就能解答她。
  小孩子想事情,还是简单了一些。
  他叹了一口气,惆怅道:“江淮一带,水况复杂。尤其夏汛之时,不知何时才能通路。”
  “从扬州直运至此,路况难测。”
  下方的臣子虽然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要说废话,但没人提出质疑。
  万一陛下最近就是有说废话的爱好了呢?
  听皇帝这么一说,那问题就更明显了。
  贝婧初实在憋不住了。
  她弱弱地开口:“陛下,儿有一问。”
  肃穆的氛围被稚嫩的童声打破,一些古板的臣子蹙眉不悦。
  例如殷侍中。
  他们本就不喜议政之时,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五岁稚童在殿内旁听。
  实在不像话。
  可陛下实在宠爱这个长女,他们也不敢说什么。
  近日来,她虽人在御书房,但不发一言,安静乖巧地坐在一边。
  他们还赞她乖觉,没想到此时就原形毕露了。
  皇上膝下子嗣少,对皇嗣宽纵得没规没矩。
  要是放在他们家,自己议事时,孩子敢插嘴打断进程。
  那是少不了一顿责罚的。
  小孩子童言无知,可知他们的每时每刻,关系着多少人的生计。
  就看着无知孩童能在这军机重地,说出什么可笑童言。
  正不满地鄙夷着。
  殷侍中听到那小小的女孩发出疑问:“为什么,不能在江淮处,建一个粮仓?”
  “先把粮食运到粮仓里存着,等水况好的时候,就抓紧时间运,水况不好的时候,就先在那儿放着。”
  “还可以当个备用粮仓。”
  等她把话说完,发现这一堆平日里威严端肃,眼高于顶的老臣们,全都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着她。
  【怎么了?怎么了?为什么全都齐刷刷地盯着我?】
  【这样真的很恐怖好吗?感觉像是被控制的傀儡人一样。】
  贝婧初摸了摸脸颊,心里慌慌的。
  【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
  皇帝抚掌大赞:“好!”
  “初儿果真最得朕心。”
  他对着下方众人,状似玩笑道:“看看,朕的皇儿才五岁,就能为朕分忧了。”
  “你们这些老家伙,还不如一个乳臭未干的稚儿呢。”
  可能做到重臣的,不会真傻傻的以为皇上是在打趣说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