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
  谢兰修忙完手头上的工作,整理好自己案上的笔墨,抱着书箱,起身走出文库。
  今日是十五,家中催促他早日回府,陪母亲和祖父用膳。
  没想到,刚转出门廊,迎面撞见一个身影。
  他脚步顿住,呆呆地站在原地,已经不会动了。
  姜瑶穿着他们第一次相遇时候的金色裙子,守在阁楼的台阶前,见他出来立刻朝他招手,“方才见谢郎君在抄写,没忍心打搅郎君。”
  见到姜瑶出现,谢兰修错愕之后,便是欣喜,嘴角弯了弯,年纪小总是藏不住心事。
  谢兰修没有掩饰他见到姜瑶的欣喜,喜形于色。
  他抬手朝姜瑶行礼,脸上凝雪一般的皮肤泛着薄纱似的粉红。
  “微臣见过殿下。”
  第41章 伴读
  “殿下, 今日陛下替您选的伴读就要来东仪宫了。”
  “殿下就不期待吗,那位可是谢家如珪如璋的三公子,听闻他不仅样貌周正, 还少有才华,十二岁就跟随英国公入翰林院,临夏和临秋这两天都在讨论着三公子……”
  姜瑶裹着大氅, 坐在火盆边上,垂眸看着火盆中艳丽的火光,毫无波澜。
  谢家三郎作为伴读来到东仪宫那日,正逢凛冬。
  姜瑶学书两年,只学会了识字,如果将她放在寻常人家, 两年才开蒙识字也是常有的。
  但是她是万人供奉的公主,有名师鸿儒做她的夫子,读书两年连文理都不通,难免被人诟病。
  姜瑶也没有办法容忍自己的无能,她带着前世的记忆, 比寻常孩子要开慧早, 为何久学不成?
  她已经厌学到了极点,这时候给她个伴读有什么用?因为它没用, 所以给她挑个天才来激励她奋发向上吗?
  她低头用火夹摆弄炭火,心乱如麻, 连带着对这个伴读也有些排斥。
  等听说他抵达宫门前的时候,甚至没有出门去迎接。
  门口传来了一阵喧哗, 隔着被绒毡遮盖的门, 她听到了一个很年轻的声音。
  那人遥遥站在院子中,朝她见礼, 声音透过寒霜冰雪,朝屋中飘来。
  “微臣谢嘉,见过殿下。”
  声音宛如霜雪般清丽,姜瑶眼睫毛微微一颤,放下手中的火夹,对外面喊道:“进来。”
  宫人们掀起帘子,一个清隽的身影出现在姜瑶面前。
  他身穿深色鹤氅,是清秀的少年面孔,身子已经抽条,挺拔俊逸,沾染了一身风霜,有雪落在他的眉间,肤色如雪,美似白玉。
  一看见他,姜瑶就知道为什么宫女们喜欢讨论他。
  世上没有人会不喜欢长得好看的人。
  他的样貌在姜瑶所见过的上京诸公子中堪称一绝,眉如山峦重叠,眼含霜雪,身上带着明月流光般高洁的气质,举止间满是清贵之家的贵气和骄衿。
  姜瑶漫不经心地抬眼,“你就是谢家三郎,你的名叫谢嘉?可有取字?”
  “臣字兰修。”
  兰修呀……
  姜瑶想起前不久在书中看见的一句话:“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
  芝兰玉树,空谷幽兰。
  这个字取得可真符合他的气质。
  姜瑶笑了,“那以后,我就称呼你为兰修了。”
  ……
  谢兰修看着眼前忽然出现的女童,从来没有想过她会来。
  能够在这里看到姜瑶,他还是有些开心的,因为公主殿下并没有忘记他。
  姜瑶发现了谢兰修脸上的红晕,十二岁的谢兰修,定力果然还是不够,还没说两句话就脸红了。
  不过想想,这个时候抚养谢兰修长大的英国公还在人世,无论是在府中还是朝廷的事,英国公在世时,他都可以不必担心,可以安心做个不谙世事的世家公子。
  要他再长两岁,英国公走后,他只身一人在翰林院中混迹几年,已经学会察言观色,完全熟悉世俗官场那一套,脸皮也变厚了。
  性子沉淀下来后,不论是把他搬朝堂上去阴阳怪气人,还是让他去顶撞姜拂玉,他都可以做到脸色不改心不跳的。
  不过姜瑶觉得,这个会脸红的谢兰修还挺好玩,此时的他,就好像没有打磨过的玉胚,带着独有的鲜活气。
  姜瑶忍不住笑出了声,忍不住想要逗逗他,“那日景仪宫外,哥哥说的话,可还作数。”
  景仪宫见面时,谢兰修可是说了,只要姜瑶想要来找他,随时都到翰林院的文库中来找他。
  翰林院是替姜拂玉起草诏令的地方,这里的官员官职并不高,且无实权,但大多都是天子近臣,地位清贵,且都是博学之人,此地就相当于是人才储备库,士人在翰林院中修炼久了,将来大多都能受到提拔。
  谢兰修现下并未官职在身,只是暂留翰林院文库,其实,当初姜拂玉想要赐他一个史馆修攥的官职,可是英国公以他年纪太小,不宜任官职而回拒,说今后等他科举登第,再授予官职也不迟。
  事实上,英国公也不想让谢兰修一生困于修史上,他如果接受了姜拂玉的官职,以后就只能是个史官,很难再跳出去,终其一生都要埋没在史书中。
  但若是他不接受授官,今后能参与科举,抛却家世以才华证身,他今后所得的成就才不会被人指指点点,才能够走得更高更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