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林愫乃朕救命恩人,更是朕女儿的生父,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朕落魄的时候,只有他陪在朕的身边,朕今日富有四海,理应让他陪伴在朕身侧,朕再怎么宠他,宽容他,给他与朕并肩的地位,也是理所应当的,若非是他……”
姜拂玉指着下面的人,张口就嘛道,“朕早就曝尸荒野之外,你们现在……也就只能逼迫朕,有种在先帝朝廷前也这般试试看,恐怕现在已经成了先帝的刀下亡魂!”
几个文官被她指得脸色一红。
比起先帝,姜拂玉的脾气好太多了。
她说的话不假,如果放在先帝朝,他们敢这样他的某个宠妃不敬,只怕早就被斩了,诛九族的那种。
“你们听信传言,觉得孤会被一个男子所左右,往无辜之人身上泼脏水,你们简直就是无耻至极,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你们的良知全部都被狗啃了!”
“倘若朕真的应了你们所言,舍弃陪朕度过微末时的夫婿,岂不是登枝而捐其本,和你们一样,违背了自己的良知!”
姜瑶震惊,她上辈子到了可以议政的年龄时,被种种事情限制,一直没能踏上朝堂。
她从来没想到,原来姜拂玉亲自下场骂人,气势竟丝毫不输于御史台的言官,一个人就把下面几位堵得面红耳赤,压根说不出话来了。
她绕开了案子本身,直接指出了言官的意图——
其实大多数言官抓住此事不放,无非是忌惮姜拂玉太宠林愫了。
自从带回林愫起始,姜拂玉就非要立林愫为后,被驳回后,又公然让林愫在太后生辰宴上穿绣了金丝的凤袍,甚至在昨天没有查明真相的时候就带走林愫。
帝王修德立身,抛却爱欲,为国为民。
言官想要的,是林愫回宫以前,不会偏袒私情,全心全力带着他们平定藩王之乱,推行新法,不为任何人左右的雷厉风行的女帝。
这是言官们为天下所谋求的私心。
女帝可以娶夫,但绝不能给予夫侍太多的宠爱,皇夫是臣,要谨遵君臣之礼,林愫已然逾越了宠爱的限度,所以他们才会想着抓住一切机会让女帝疏远他。
否则,有朝一日,只怕那谣言真的会应验在姜拂玉身上。
姜拂玉眯了眯眼睛,“传言……”
“朕从来不觉得,京城那些传言是空穴来风,早不传晚不传,偏偏要到现在才传,在场各位心里清楚,传言,不过是造势的工具,都是陷害罢了,既然昨夜都有人往郎君的茶水中下药,那么……”
姜拂玉笑了,“这传言,一样也能是有人故意为之。”
说着,姜拂玉已经绕到了屏风之后,朝姜瑶伸出手,“阿昭出来吧。”
姜瑶抬头,玄色广袖下伸出一只雪白的手。
姜瑶伸手搭了上去,姜拂玉握紧了她的小手,被她牵到了朝堂中央。
吵闹的朝臣纷纷安静下来,这才发现,原来龙椅背后的屏风下,居然藏着个小孩。
小公主……今日怎么也来上朝了。
而且,她头上的纱布又是怎么回事,是不小心磕伤了吗?
大部分大臣忙着连夜写折子,自然没有心思去在意昨夜林愫与姜拂玉的去向,只有零星几位大臣收到了风声,林愫和姜拂玉昨夜飞奔出城,又乘马车快速赶回宫中。
这几个聪明人大概猜到了什么,今天从始至终都很聪明地没有参与到这场闹剧中,笼手站在一边,等着看热闹。
现在热闹……哦不,是小公主来了。
姜拂玉重新坐下,看着自己的女儿走下丹陛,她这些天的规矩学得不错,明明还只是个小孩子,却也能端正身板,自如地撩起衣袍跪下。
姜拂玉还没有被自己的女儿跪过,她垂眸看着她,声音也温和了许多,“母皇在此,阿昭但言无妨。”
姜瑶拱手,嗓音清脆、不卑不亢地道:“母皇,诸位大人,崇湖案并非意外,是有人故意借崇湖案造势,加助狐妖的谣言传播,儿臣奉母皇之命调查,昨夜已经找到了其背后凶手。”
“还请诸位大人,能够听我详细叙说。”
众人皆惊,姜瑶才八岁。
在姜拂玉将案子交给她女儿的时候,朝臣们都在质疑女帝是不是脑子抽了,这么重要的案子居然拿来哄小孩玩?
谁都没想到,姜瑶居然不声不响整了个大的。
就她,真的把案子给查出来了?
朝臣们看着走上大殿的姜瑶,一时间纷纷露出了怀疑的表情。
禾青走到姜瑶身边,自从姜瑶上殿起,他的身影也从暗处显露出来,手上捧着的,是姜瑶要的东西。
他将一个酒壶递到了姜瑶身前,那是姜瑶那日到外面酒肆里买回来的三坛酒之一,还没有开过封。
她让禾青当着众人的面打开,用干净器皿盛了一杯,将清酒展示给诸位。
“这酒是我在西市小巷子里的一家酒肆里买来的,那间酒肆看起来和普通的酒肆并没有什么区别,就是窗前挂着个红色的酒幌,门前种了课杏花树。”
她缓缓说道:“我年纪小,尚不能饮酒,这酒的味道如何也没有尝过,不过殿上诸位大人恐怕都对此酒的香味熟悉,这是桑叶酒,这个酒肆的东家在京中一共开了五家这样的酒肆,还在城外官田上设下一酒庄,专门负责酿酒,酿成后酒水再运回京中各个酒肆售卖。这五家酒肆遍布上京城,因为酒香清醇,无一不生意火爆,不仅是市井中的平民,哪怕是在场的诸位大人,也不免时常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