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没,才没……”徐芳菲连忙打断她:“殿下,君后来了!”
  “徐姐姐你别转移话题,我爹怎么可能……哎呦!”
  姜瑶脑壳被敲,回头一看,发现林愫已经走了过来。
  徐芳菲行了个礼,趁此机会一溜烟跑掉了。
  “什么情郎不情郎,阿昭想要去看花灯?”林愫温柔地说道,“那等爹娘忙完,就带着阿昭出去看花灯好不好?”
  姜瑶忍不住嘟嚷:“人家都和小郎君去看,我干嘛要和你们去……”
  林愫过来,替她把乱糟糟的衣服整理好:“鬼鬼祟祟说什么呢?”
  姜瑶一个劲摇头,“没、没什么,我当然很乐意和你们出去看花灯,你们什么时候能忙完,都快除夕了?”
  衣裳整理好了,林愫让宫女进来替她梳洗,将头发绑成好看的双丫髻。
  “走吧,既然醒了,去找阿娘用早膳。”
  今日起得早,太阳还未完全升起,院子里干冷干冷的。没有下雪,风也不大,昨天夜里那层薄霜尚未完全消融。
  林愫牵着姜瑶的手走出庭院,忽然远处传来阵阵马蹄声,地面也被铁蹄踏得微震。
  宫中不允驱驰,敢在宫中跑马,不是发生了政变,就是有急报。
  姜瑶明显感觉到林愫的脚步快了两步,拉着她走进主殿。
  与此同时,八百里的加急报也一同送到了姜拂玉的御案前。
  朔州传来军情,朔州刺史徐辉在带着军队外出畋猎时,偶遇胡人部族,茫茫大雪中,两边军队剑拔弩张。
  徐辉没忍住,随机和胡人打了起来。
  徐辉是朔州人,故乡被胡人占领,他本人是个有血性的人,早就恨不得打回去了。
  当即调出大军,兵分三路进攻胡人三城,并派人朝姜拂玉传来战报,请求支援。
  这顿早膳林愫和姜拂玉碰都没碰,是姜瑶一个人躲在屏风后吃的,吃得胆战心惊。
  一边吃一边想,恐怕正月的灯会,他们谁都去不成了。
  姜拂玉气得把奏折给扔了,叫徐辉别打,偏偏要打。
  胡人骑兵在北方生活已久,大雪行军神出鬼没,冬天我朝军队根本不占据优势。
  何况北境官员肯定被喂食过丁香,虽然已被严令禁止不允许再服用,但是体内积累的药效至少要过几个月才能散去。胡人依旧可以用平哀花控制他们。
  但既然打都打起来了,在这个时候姜拂玉当然不能掉链子。当日就召集六部尚书入宫商议政务。
  不仅是为了调兵遣将,而是为了托付朝政。
  她打算亲征朔州。
  第84章 兵权
  自古北方乃兵防重地, 朔州在北境,是高祖皇帝发家之地。
  当年,南陈立国之初, 羯、鲜卑、羌、匈奴、氐屡次犯境,高祖皇帝灭五胡,将其残部驱逐出十三州。
  后来经年累月, 胡人部族在北境艰难生活,为了存活被迫抱团取暖,融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胡人部落,虎视眈眈,觊觎中原。
  朔州是南陈的帝王乡。
  高祖之后六十年, 京都沦陷,大火烧毁景阳宫,肃宗皇帝退至朔州作战,枕戈待旦,养精蓄锐, 最后击败叛军, 重返都城。
  几十年后,肃宗的女儿也来到这里, 逐步积累起了战功、声望、兵马,以朔州为根基, 最终成功登基为第一位女帝。
  姜拂玉之所以有能力与太子争夺皇位,是因为在危阳之难时, 她甘愿代替懦弱无能的太子奔赴前线。
  当年她带兵来到朔州时, 胡人已经占据十九城,就要攻破首府孤台城, 孤台城一丢,朔州将会完全沦陷。
  朔州丢了,再后面,就是幽州、并州,长驱直入可达中原大地。
  是姜拂玉在极端被动的情况下领兵守城,胡人铁骑来势汹汹,几次城门被攻破,她亲自持戈上阵,组织城内民兵将胡人打退,拖延时间等来其他州郡兵力的增援,守住了孤台城,守住了朔州一半土地,护住了朔州百姓。
  后来姜拂玉乘胜追击,可惜竭尽所能,都没能夺回失去的江山。
  但她的功绩,已经足以朔州百姓与官员对她感恩戴德,万民归心,追随于她。
  当年先帝身亡,姜拂玉登基,藩王作乱,她传檄天下平叛,朔州也是第一个响应。
  姜瑶迷迷糊糊间想到,上一世在极度被动的情况下,姜拂玉在被人控制的情况下,拼着短暂的清醒时间,血书寄往朔州,调兵清君侧。
  可是朔州太遥远了,姜瑶没能等到那一日。
  ……
  姜拂玉和朝臣大吵一架。
  没有人同意姜拂玉御驾亲征。
  所有人都以储君年幼,国不可一日无君等诸多理由,挽留姜拂玉。
  姜拂玉没有想到,冲在最前面的,带领百官反对的,居然是林愫。
  等林愫率百官跪在她面前的时候,姜拂玉才发现,林愫进入尚书台这些天,竟然背着她联合了一群朝臣,目的就是——反对她出征。
  林愫脊背挺直,沉声道:“请陛下,允许微臣领兵出征。”
  ……
  姜瑶匆忙跑到偏殿,御医正在给她爹敷药。
  被姜拂玉用茶杯砸了,头上长了一个大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