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林愫不在,她甚至会收敛起自己的所有锋芒,做个乖巧的孩子。
或许,只有在最亲的人身边,知道自己有底气,才会肆无忌惮地闹腾,犯错。
因为她知道自己无论怎么做都会有人替自己兜底,有人会包容她的任性与肆无忌惮。
姜拂玉忽然明白自己和林愫的区别,无论她再怎么努力,或许在姜瑶心里,她永远比不上林愫。
姜瑶不认为自己在母亲面前,有无理取闹的资本。
姜拂玉情不自禁想到,上一世,她究竟是怎么对待姜瑶的?
是不是上一世,姜瑶一直都这样小心翼翼地,讨好着她?
……
北境的春天来得迟,当山峦长出碧草之时,上京城已经到了雨水纷繁的夏季。
这一年姜瑶的生辰到来之际,前线送来了几封战报,陈述北境最近的军情。
林愫领兵已经攻破距离孤台城六十里外的夏镇,截获匈奴战马三千,俘虏近万,算得上是开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林愫用实力反驳了姜瑶的质疑——他不是纸上谈兵的功夫,他真的能上战场,会打仗。
随着战报传来的包裹里,还有着林愫送来的给姜拂玉和姜瑶的礼物。
他给姜拂玉的礼物,是琉璃瓶中装上了一捧泥土。这是夏镇的泥土。
无需其他珠宝妆奁,他只将这一捧土,送到姜拂玉面前,寓意着他收复的第一座城池,江山就是最好的礼物。
但对于他的女儿——林愫可没有那么敷衍。
他带给姜瑶的礼物可就多了。
那是他送给姜瑶的生辰礼,里面带有浓郁北境特色的棉绒披风,小毡帽,裙子,边境的胡琴,全都是他在北境看到的新奇有趣的玩意,打包了满满的一大袋,穿的玩的,应有尽有。
过了年以后姜瑶也在长高,林愫或许预料了姜瑶的长大,给她带来的北境人穿的小裙子全都比她原来的身形要大一些。
姜瑶换上送来的裙子,在铜镜前照照,发现居然出奇地合身。
她穿着裙子,拆开林愫随着礼物送给她的信。
北境的夜空,比上京城的要明亮。
银汉当空,笼罩四野。
在带领大军围困夏镇的夜里,林愫摩挲着宣纸,写下这封信。
告知她荒原上的大雪,还有边城的景色,攻破夏镇之后,将士在军中燕饮,烤着羊肉唱着歌。
信到末尾,他说今年很遗憾无法陪她过生辰,让她再等等,再等等,他很快就会回来的了。
可是姜瑶心想,几个月已经过去了,林愫才攻下了第一城,他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回来?
林愫行军谨慎,更多采用围困、消耗的战术,逼迫城内的胡人将领投降,保留战力。
他最后的目标,是危阳城。
姜瑶当然知道林愫是个鸽子精,明明拖延得要死,却还要跟她说快了。
但是他在前线打仗,姜瑶生气,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挥舞着麒麟臂,回信道。
“阅。”
……
边境上,在主帐之中看到那个大大的阅字的林愫忍不住笑出声来。
中军参谋正巧来朝他汇报军务,见他在笑,忍不住问:“都督何事如此高兴?”
林愫笑着说道:“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们家那个小祖宗生气了……”
千里迢迢送来的信,却只回了一个字,看来她气得还不轻。
他还能怎么办,只能写信哄她。
一来一回,鸿雁传书持续了一年又一年。
姜瑶十一岁这年春天,林愫终于发力,一月之间攻破了危阳城附近的五座城池。
至此,朔州十九城已经收回了十八城,屯兵危阳城外二十里,收复山河,指日可待。
只是,在千里之外的东仪宫小学堂中,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上官寒的父亲上官究,病入膏骨,上官寒母亲传信上京城,希望儿子能快些归来,见父亲最后一面。
第86章 山寺
在宫中学习两年有余, 十四岁的上官寒已经没有了刚入宫时的胆怯。
他眉间的朱砂痣愈发明艳,五官也逐渐立体,他的样貌偏向于柔和, 男女莫辨,生得一副观音像。
上官寒离开的时候,伍卓看着空荡荡的书院叹息。
几个小孩一起翘了整天的课, 约在在城外长亭古道送别。
江南传来的家书中,上官寒父亲病重,家中叔伯争吵,形势紧急,上官寒回去要面对的事情很多,且不轻松。在几位同窗面前, 上官寒强撑着微笑。
姜瑶心想,大概是将上官寒送进京城之后没了后顾之忧,他爹少操心的事情变少了,比上一世多活了一些时日,但终究是熬到了油尽灯枯的那一天。
临别前, 谢兰修将一把短刀送给他, 这是随身携带的护身武器,上官寒平时练得最好的, 就是刀法。
谢兰修说道:“阿寒此次南下,家族宗亲想必会有所为难, 还望君谨慎行事。”
上官寒收起短刀,拱手道:“多谢兰修哥。”
他转身看向一边的姜瑶, 犹豫片刻, 还是开口:“阿昭,你有什么要和我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