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他的目光中有着欲言又止, “我这次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母皇已经传令给江陵官衙,若他们胆敢为难你,你就去衙门,找人帮忙。”
  姜瑶知道上官家是什么情况,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的人为利益什么都可以做出来的,江南毕竟太遥远了,总有朝廷手伸不到的地方。
  而且上官家家业太大了,大到地方官衙都有所忌惮。姜瑶还是担心有意外发生。
  于是她大手一挥,直接说道:“我把禾青给你,让禾青和你一起去江南。”
  这些年禾青一直在姜瑶身边,恪尽职守。
  眨眼禾青已经二十出头,姜瑶总觉得不能让他一生都跟在自己身边,所以她让和禾青去保护上官寒,若是他能够办好差事,那姜瑶就能借此封赏,把他放到禁军中去担任统领。
  姜瑶对上官寒十分仗义,将一部分储君印绶给了禾青,如果出事,禾青可以凭此调动州兵。
  等上官家安定下来,她再将禾青调回来。
  禾青背着包袱走上来,对上官寒道:“主子,属下将护送你下江南。”
  上官寒哑声,“多谢。”
  上马之前,他频频回望姜瑶,“阿昭,我会想你的。”
  姜瑶抬手道:“快走吧,你娘也想你,山高水远,我们等你回来!”
  ……
  五月,姜瑶的生辰就要到了。
  前线战报连续几个月都没有进展。
  南陈大军围困在危阳城下,林愫让人切断了危阳附近的高地,想要消耗殆尽危阳内的物资,然后用挖地道,招降等多种方法,逼胡人统帅投降。
  可是围困战哪有那么简单,危阳难攻,且城内仓廪充盈,边军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总之,林愫的意思是,今年姜瑶的生辰,他又鸽了。
  生辰之后,姜瑶就要已经是十二岁了。
  自从林愫出征起,姜瑶已经将近三年没有见过林愫了。
  每年过节、生辰、攻破城池,林愫都会从给姜瑶准备礼物。
  他哄小女孩的花样多,近来,林愫给她送的礼物变成已经从单纯的裙子、玩具,变成了北境的玛瑙,珠宝。
  今年得知姜瑶开始学习骑射,林愫让人给她送了一匹良驹,这匹良驹是他亲手挑的,性情温驯。
  已经快十二岁的姜瑶看着镜子中自己逐渐长开的容颜,情不自禁地想,林愫再不回来,她都快要忘记他长什么样了。
  他有没有被晒黑?他的皮肤有没有被风沙吹得粗糙?
  他回来以后,姜瑶以她现在的美貌,是不是能轻松把他给比下去?
  宫中正在紧锣密鼓准备姜瑶生辰宴时,却忽然耽搁了下来。
  五月初,太后病逝。
  作为姜氏血脉,姜瑶和苏培风听闻消息当日就被换上白衣,拉去守灵。
  事实上,她和苏培风对太后这个外祖母都没有什么感情。
  苏培风这个亲外孙女都没见过太后几次,更别说姜瑶这个半路捡来的外孙了。
  去的路上,她们俩个大眼瞪小眼,觉得这样不行。
  但是孝为国本,太后是她们的长辈,姜瑶在古代活了那么多年,深谙孝悌仁义那一套,无论她们和太后的关系好坏,她们都得表现出对太后离去的机制哀痛。
  所以去到灵堂前,姜瑶出了个馊主意,跑去厨房炒了半天的小米椒,结果一不小心玩过了头,流的眼泪都带着辣味。
  幸而最后的效果不错,姐妹两个在众大臣面前哭得昏天动地,给大家表演了一场行为艺术。
  大臣连带着女帝和诸位公主都只是守灵三天,她们在灵堂里一跪就是七天,直到头七夜后,太后下葬。
  史官见她们两人如此有孝心,不禁动容,给她俩在史书上加了一笔:储君、阳城公主之女甚孝,姊妹二人伏倒太后棺前,嚎啕不止,泪如黄河之水,声如震天之雷,绵延三日,不绝于耳,闻者莫不悲痛。
  哭灵也是体力活,嚎啕几天后,到姜瑶眼睛都肿了,眼泪也干了,看东西都快出重影。等到回到东仪宫后,没有去守灵的谢兰修贴心地给她们俩个都准备的冰袋敷敷。
  ……
  宫中出了白事,姜瑶的生辰也被低调处理。
  不过有些事情,是不能少的。
  从姜瑶回宫之后过的第一个生辰开始,她每一年过生辰,都要去半山寺,祈福消灾。
  林愫出征以后,便是姜拂玉独自带着姜瑶前往,风雨无阻。
  今年姜瑶生辰时下了点小雨,半山寺烟雨朦胧,天边云忽然而至,青砖白瓦掩藏在弥漫的雾气中,草木葱郁,苔痕碧绿。
  姜拂玉和姜瑶穿着青衣,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走在山间小道上。
  她们出门低调,没有用帝王的仪仗,就好像寻常的贵妇人带着自己的女儿,虔心拜佛。
  雨时山道湿滑,半山寺人烟稀少,长长山路,只有她们二人和部分随从。
  姜瑶踩在水上,走在姜拂玉身边。
  姜拂玉有些恍惚,她记得第一次带姜瑶来半山寺的时候,姜瑶才比她的腰高一点点,现在她已经长到她的肩膀上了,养孩子的时候,真的很同意感觉到时间流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