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上两个陛下在位的时候,他吴正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可现在女帝登基,若是他能做出一些政绩来,没准便要高升了!
  “下官知晓,下官一定将此事做好!”他毫不犹豫地就应下了。
  谢恺满意地走了,他此次前来这个郡城都知道,知道郡守带着许多粮食去找下面的青山县修路了,那么多粮食都要分给修路的老百姓,真是个好官。
  而接下来就要看吴正的表现了。
  吴正……吴正迅速清点了这些粮食,并且好好收进了自己的库房。另外叫随从从县衙的库房里拎出了一些陈米旧粮。
  接着,这位脸型十分圆,肚子仿佛怀孕五个月的妇人一样的县令叫来了县衙里的所有差役。
  “马上去通知那些家中有壮劳力的,赶紧给本官开始修路!每日管中午一餐饭,中午给喝粥,若是嫌喝粥不饱的话,自己带干粮。”
  他神情全然不像在面对谢恺时那样的谦卑:“这可是女帝陛下让修的,那些个泥腿子,谁若是不敢来,小心他们的脑袋!”
  差役们赶紧都领了命令走了。
  他们心里也美滋滋的,毕竟,县令只是给他们发任务,是绝对不会到修路现场去的,那么中午管这些泥腿子的一顿饭就他们负责来做,差役的俸禄非常低,他们都快吃不起饭了!
  中午每人从煮粥的米中捞出几把不算过分吧?
  大家美滋滋地想着,反正泥腿子们自己会带干粮,喝碗米汤就不错了。
  第70章
  任何行业都是有潜规则的存在的。
  在大凌朝的官场当然也是一样。
  比如说吴正的做法其实是非常常见的, 如果你翻一下历史书的话,发现这种情况,在某些朝代甚至是皇帝也认可的事情。他们一般会用“水至清则无鱼”来形容这种情况, 来代表他们做这种事情是有一定的正义性的。
  像是马三郎他们交税,除了自己应该交的税款以外,还要多交一份路上损耗的, 交粮食产生的损耗叫“耗羡”,交银钱税款产生的损耗叫“火耗银”。而这些钱全部需附加在原纳税人, 且于缴纳之前附加于税款。
  简单来说, 你应该交的税是一两银子,但收税的人说,你这些银子在运输的过程中会产生半两的损耗, 所以你要交一两半银子才可以。
  现在这2万石用来修路的粮食也是如此, 只是换了个收取方向而已。
  因此等马三郎揣着一张硬邦邦拉嗓子的豆饼冒着寒冷的气温来修路的时候, 他已经知道,中午的时候他只能吃这一张豆饼, 再来一碗米汤了。
  众所周知,人若是想长时间干重活,必须要吃荤的,而且还要时常吃一餐大荤才可以,否则身体根本承受不住那么多的劳力损耗,真的会被榨干。
  马三郎也不知道自己有多久没有吃过肉了, 好像上次吃肉还是在山里抓到的野鸡……
  算了, 莫要想那么多。
  他拿起阳镐,用力地刨向地面, 坚硬的土地让他两只手都很痛,不仅如此, 因为穿的是草鞋,脚上早已经生了冻疮,这么一用力,一只脚几乎要紧扣地面,使得脚趾也酸痛。
  总而言之,他们不知道为什么非要现在大冬天地修路,但他们已经知道了在最后一段时间里,一定会非常辛苦。
  ……
  “胖丫啊,阿婆出门啦。”
  徐家村里,胖丫的阿婆将自己用碎布拼好的大围裙系在腰间,天还没亮呢就匆匆地出门了。
  胖丫躺在暖和的被子里,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声,便又陷入了梦乡。
  徐阿婆匆匆地走过邻居家的家门,恰好看见隔壁的三婆婆也正利落地走出来,两人对视着笑了一下。
  “哎哟,这天这么黑我都能瞧见你,这甚的夜盲症还真是不方便。”三婆婆搭了句话,将院门关好。
  徐阿婆连连点头:“可不是,李医生说咱们村上全都有甚夜盲症,那些个小年轻还不相信呢。”
  其实除了夜盲症以外李医生还说了许多其他的病症,比如说大家头发里的虱子,大家身上的癞癞疤,这些可都是病。
  虽然距离李医生他们到这里也不过八|九天,可是他们带来的变化那简直是翻天覆地说都说不完。
  两个老太太一边聊着边一边走到了村口,这里现在也跟以往不一样了,不但搭起了几个棚子,甚至还多了一个屋子,李医生严组长他们全都住在这儿。
  从村里走出来的不止她们两人,还有其他的几个妇人,他们都是提前起来做饭的。他们做饭是在棚子里做的,说是棚子,其实四面都挡着,里头点起了火以后非常暖和。
  像徐阿婆和三婆婆这种年纪大了的老太是不用做太辛苦的工作的,她们只需要将马上要用的菜摘干净,再坐在那儿烧火就可以了。
  而其他的健壮一些的妇人便需要淘米做饭,剁肉切菜,活计要重一些。
  他们要做的是村里人要吃的工饭,因为他们最近也在修路。
  其实谢茗的情报还是很准确的,碎巫山附近的两个郡的确已经开始筹划修路了。
  但因为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所以还要再等一阵子才会正式开始修,村民们现在要做的只是把马上要变成马路的地方整理一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