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L书阁>书库>穿越>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199节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199节

  可以说一旦有些许动静,军巡铺马上能消灭火灾于萌芽当中。
  赵骏这才算是放心下来。
  宋代建立的军巡铺,就是历史上第一支消防队,人数达两千多人,应付这样的场面算是很有经验了。
  此刻天色彻底暗下来,但百姓们的热情却不减少,外围大量摊贩云集,人潮涌动。
  随着时间推移,庆典也进入高潮部分。
  赵骏站在城楼上往下看,就看到城外是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灯火映照下,整条街道都仿佛被堵塞了起来。
  各式各样的欢呼声,呐喊声,以及鞭炮的声音传入耳朵里,宣告着新年来临。
  街道上摊贩吆喝着,游人都穿上了新衣裳,穿梭于表演大台以及外面的诸多摊贩之间,一股喜气洋洋的感觉四溢而去。
  紧接着就听到“咻!”“砰!”的声音。
  赵骏急忙抬起头看。
  只见东华门外两侧空地上摆着数百架烟花,侍卫前去一一点燃,从烟花当中,一缕暗光直冲云霄,随后爆炸开来,化作一朵绚烂的流光霞彩。
  那霞彩虽然短暂,却让赵骏看得略微有些失神。
  因为儿时的记忆一下子,随着耳边“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音,以及烟花爆开的刹那霞光浮现了出来。
  记得小时候,那个时候家里不富裕,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做留守儿童。
  每年过年,他们都会回来,带新衣服还有烟花。
  他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以及堂表兄弟姐妹们在一起,手里拿着烟花,扔着划炮,点燃之后,手忙脚乱地扔出去,吱呀呀地怪叫,然后惊慌失措地跑开。
  紧接着身后传来一声炸响,他们哈哈大笑着,又划了第二个炮竹,扔到了地上,田野里、院子中,吓得鸡鸭满地乱窜。
  那种感觉,就好像小时候被妈妈藏起来的白糖罐,冒着被打的风险踮着脚尖把脏呼呼的小手伸进去沾点糖,舔一口,在那一瞬间的幸福感会被放大无数倍。
  可是现在。
  再也回不去了,也体会不到儿时那么多亲戚在一起过年的氛围。
  他连亲戚都没有,更何谈在一起过年呢?
  赵骏呆呆地看着天空。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还未入春,离家却已经大半年,而且以后永远也都回不去。
  不知道后世的家人怎么样了。
  也不知道,父母失去了自己之后,日子过得怎么样。
  想来也很伤心吧。
  赵骏望着那转瞬即逝的烟火,心中只剩下无尽的低落。
  似乎是察觉到了他的心情,耳边响起了赵祯醇厚的嗓音,“汉龙,在想什么?”
  “没什么。”
  赵骏强忍着想念家人的泪水,扭过头强笑道:“今天过年,很高兴。”
  “唉。”
  赵祯叹了口气,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朕说过,大宋一直是你的家。”
  旁边曹皇后好奇地目光打量过来。
  后宫不得干政,且由于之前赵祯不喜欢曹皇后的缘故,导致曹皇后几乎没怎么见过赵骏。
  但纵使没见过,自然也会听说过,如今政制院知院,位高权重的大人物。
  今日却是第一次见到他。
  没想到赵知院竟是想家了,官家还说大宋一直是他的家。
  莫非这位赵知院不是大宋人?
  曹皇后心里想着。
  “嗯。”
  赵骏只是应了一句。
  旁边晏殊说道:“汉龙,不如明天去老夫家吃饭吧。”
  “算了,我不喜欢过年串门。”
  赵骏摆摆手,“我们那边的习俗是初三以后才能走亲戚。”
  “那就初三再来。”
  晏殊笑道。
  “你家有什么好去的。”
  吕夷简凑了过来,笑道:“不如去老夫家。”
  “吕老匹夫!”
  李迪走来瞪着他道:“知院日理万机,去你家作甚?依老夫之见,还是去我家吧。”
  “难道汉龙日理万机不能去我家,就能去你家了?”
  吕夷简不忿道。
  “那是自然,知院少年才俊,我正要引荐我孙儿予知院相识。”
  “你那孙儿有什么才学?也配入得汉龙之眼?”
  “呸,你这老匹夫安敢辱我。”
  ……
  两个人又斗气了嘴,火药味浓起来。
  其余人也都被他们吸引,赵祯就去劝架,这两老头是见面就掐。
  唯有赵骏抬起头,依旧看着天空。
  烟花停了。
  空气中只弥漫着一股硝石味道。
  月亮升到了半边天空。
  烟火盛会结束,赵祯他们要摆驾回宫,继续晚宴。
  城外的繁华依旧在持续不断。
  今晚以及元宵节对于汴梁百姓来说,都是通宵达旦狂欢的时候。
  但赵骏听着耳旁的声音,看着眼前的人们,却一直永远都只有一股萧瑟感和孤独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眼前的故乡犹在,可心里的故乡,却已经远去。
  身边群臣们随着赵祯的离开而准备回宫。
  赵骏木然地低下头,亦扭头别离。
  就这样吧。
  今夜过后,景祐四年了。
  第168章 恨大宋没有霍骠骑
  除夕刚过,景祐四年的新年来了。
  虽然过年前后便是立春,但温度尚未回暖,河北来的朔风吹拂,让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淡淡寒意。
  大年初三的时候,政制院下了由皇帝签署,政制院承旨的诏书,召陕西转运使范雍知河南,令权知开封府范仲淹为陕西经略使,主管关中军事民事。
  除此之外,又令签书枢密院事王德用为主将,从京畿路的驻屯禁军调拨精锐之士两万人,浩浩荡荡开赴西北,屯驻边关。
  根据目前的情报来看,李元昊的兵力绝不止十五万,至少在二十万以上。而宋军在西北边关驻扎的兵力也就二十来万,且还要驻扎于六路四线几十座城池,机动性非常差。
  这种情况下,宋军每次交战,可以调用的兵马也就几万人。所以历史上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战争规模都不大。
  三川口宋军步骑万余,好水川之战任福的部队不到两万,定川寨之战更是只有九千。
  反观李元昊那边,虽然总兵力略少于宋军,但由于是主动出击,加之骑兵机动性强,所以每次出动都能达到十万人规模,次次以多打少,偷袭围歼,取得了三次大胜。
  所以王德用只带两万禁军过去,显然不足以支持战争。
  但也没办法。
  驻屯禁军人数众多,调拨十万人过去都不算难事,难的是西北又增兵十多万,后勤压力会非常大,边地粮食不足,将给国库增加很大负担。
  因此既然明年李元昊才会称帝,战事要到大后年才会正式开始,那么还不如先派遣范仲淹和王德用他们过去。
  利用这段时间范仲淹可以整顿西北的军事和民事,一边兴建水利设施,在后方开边屯粮。一边于延州、庆州、渭州等地,铸造堡垒,步步为营,阻拦敌人于国门之外。
  这些地方就是后世陕西延安、甘肃庆阳以及宁夏固原一带,是为大宋西北屏障,同时也是大宋将来会面临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的地点。
  只要守住了这些地方,那么战事可期。
  景祐四年一月八日,诏书下达之后,枢密院紧急从京畿路调两万精锐于汴梁城西。两日后,范仲淹与王德用正式启程,出发戍边。
  赵祯本来想亲自送他们出城,但吕夷简、王曾等人劝阻,不允许赵祯的銮驾亲自出去。
  主要是担心城里的西夏与辽国探子得知情报。
  因为如果正常情况下,边军轮换是常有的事情,但要是皇帝去送,那么就说明这次行动很重要,在明知道对方在城内有探子的情况下,还亲自出城,显然有些不理智。
  这样会让李元昊以及耶律宗真警觉,认为宋朝可能会在边境有大动作,从而发生意料之外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赵祯也只能遗憾不去,让赵骏代为犒劳军队,送他们出城。
  赵骏在一月八日的时候,就已经带着皇帝赐予的美食酒水送入军队营中,又亲自安排人手,将每人赏赐的五十贯钱发放到每个士兵手里,同时给他们一天假期,让他们能够安排事务。
  等到一月十日,军队重新集结,士兵们把钱有的花天酒地,有的留给了家人,还有的干脆把钱带在了自己身上,并且暗暗发誓戍边结束,就回家结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