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L书阁>书库>穿越>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205节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205节

  赵祯应了一声,随后两个人站在了西华门门口,他对赵骏说道:“一切就拜托大孙了。”
  说着,他竟然认认真真地向赵骏拱手一礼。
  赵骏面容严肃,便也回了一礼。
  虽说历史上赵祯只是个守成之主,并没有太大功绩。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仁厚……
  嗯。
  好像也就只剩下仁厚了。
  而且妇人之仁,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实在不能让人信赖。
  但至少目前来说,相信他希望大宋强盛,希望大宋改变未来靖康耻的历史,希望大宋国泰民安的这份心,大抵是真的。
  所以赵骏也就暂时相信他这份心。
  二人告别。
  宫门外已经有马车在等着。
  江大郎、黄三郎等皇城司精锐探子跟在马车左右。
  狄青走后,护卫队力量并没有削弱,而是增加了一百多人。
  这样明面上的保镖护卫就有二百多众,然后身后还跟着数百名暗探。
  最夸张的是,赵祯实在担心赵骏安危,因此调拨了两营精锐骑兵,随从跟在身后。
  两营就是一千人。
  看着是少,问题是不可能有几千上万人跟在赵骏身边。
  粮草怎么办?
  辎重怎么办?
  他如果轻装简行,大部队就会给地方造成负担。如果带大批粮草,那估计走完淮南、浙江、广州、四川等地,得花好几年时间了。
  所以一千人足以。
  毕竟赵骏还有调动地方厢军的权力,至少在大宋国内肯定是畅通无阻。
  马车缓缓驶向了南城,过保康门,就到了三尸庙。
  这里也有个汴河码头。
  此刻码头上停了一艘漕船,漕船是运输船,载重最高能达到一百五十多吨。
  不过那是大漕船,赵骏用的是中等型号,载重在七十多吨的样子,装下二百多人以及他们的辎重行礼绰绰有余。
  至于暗察以及骑兵们,他们分别自己租船只跟着,以及走陆路拉着粮草辎重到约定的地方汇合。
  码头边已经是人山人海。
  赵骏的车队过来之后,附近的人都好奇,这是哪家大人物,如此大的阵仗。
  但因为的马车被里三层外三层围了起来,所以百姓们也不知道情况。
  等到了码头上,官府已经将赵骏的船只外围区域给清场,不允许周围的百姓和工人凑近过来看热闹。
  赵骏下了马车,码头上吕夷简、王曾等人已经在等着他。
  见到他过来,众人迎了上去。
  赵骏笑道:“其实该交代的我也交代给你们了,有什么好送的?”
  “该送还是得送一送。”
  晏殊走过来,笑着说道:“不然免得你在路上埋怨我们,你离京我们都不过来。”
  “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吗?”
  赵骏随口说道。
  “你现在是这么说,路上胡思乱想怎么办?”
  晏殊耸耸肩:“该有的礼数得周道。”
  “好吧。”
  赵骏挠挠头。
  老吕头手里端着个木盒,说道:“汉龙,你离京我也没什么好送的,若是到了寿州,这有我亲笔书信以及我的玉佩信物,找我的弟弟吕宗简,任何事情他都能为你办妥。”
  “哦?”
  赵骏狐疑地看向老吕道:“我去淮南可没安好心,是去视察灾区情况的,万一那边有什么贪官污吏被我逮住,跟你吕家有牵连,你就不怕我把你吕家端了?”
  吕夷简笑道:“这你大可放心,吕家自我祖父始,三代为官,钱财来路都正,是我祖父积累,伯父壮大,倒不至于贪墨那点银钱。”
  后世有句话叫“你凭什么认为你十年寒窗,抵得过我三代从商?”
  吕家就不是十年寒窗,而是三代寒窗苦读,并且还是两代宰相,年年拿着两三万贯的俸禄,加之代代经商,不仅权倾朝野,还富可敌国。
  那什么三代从商跟吕家比起来,就跟骡马与贵族之间的区别。
  至少史料当中,确实没有任何吕家贪污的记载,倒是记载他们家特别有钱,吃鸡舌头每天要杀一百只鸡。
  而且每一个举报吕夷简贪污的人,查来查去最后发现老吕并没有贪,而是故意给政敌下的圈套,李迪、王曾都是被老吕头用这个办法给陷害。
  所以他还真没必要去贪污给政敌拿到把柄。
  赵骏听到他的话,翻了个白眼,接过老吕给的盒子道:“行了,知道你家有钱,我要是到了寿州,那就去你家做做客吧。”
  王曾走过来道:“我家没在淮南,不过我知道你去淮南做什么,我有个门生在那边,兴许知道那边的情况。”
  他也给了赵骏一封书信。
  其余王随、蔡齐、宋绶、盛度等人,亦都有信件托付。
  这些人都是宰相,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赵骏离京,而且第一站就是大前年受灾,影响深远的淮南地区,他们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他去做什么。
  反正朝廷赈灾了,但那边的百姓还是过得生不如死,赈灾款有多少落到百姓手里谁也不知道。
  另外就是淮南最近两年都歉收,朝廷年年免税,赵祯自己拿内帑的东西出来帮淮南抵税。
  结果去年还是有大量淮南百姓被当地富商、地主买做奴隶,官府屡禁不止,还要朝廷出钱赎买回来,里面没有猫腻肯定是说不清。
  政制院的宰相团队们自然是知道赵骏要去淮南干什么,他们也阻止不了,那就索性做个顺水人情,帮他了解情况。
  以他们的人脉关系和网络,赵骏要是去了淮南,不管想调查什么,想来也会方便许多。
  “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容易,诸位倒是都是会锦上添花的人啊。”
  赵骏拿着这些书信,调笑了一句。
  “好了。”
  吕夷简说道:“到了外面不比汴梁,万事小心为上,若是你出了什么意外,官家和我们都会发疯。”
  “那行。”
  赵骏收下信件,把东西都交给旁边的江大郎,说道:“都回去吧。”
  “一路顺风。”
  “早些回来。”
  “记得写公文。”
  众人纷纷招手道别。
  说句实话。
  赵骏睁眼到现在也已经过去半年。
  每天面对的其实都是他们几个。
  虽说对他们几个有点小意见。
  但终究是朝夕相处,老头们和他也不是没有感情。
  所以赵骏现在独自离京,他们确实有点舍不得。
  倒不是真舍不得,主要还是怕他在外面砍人。
  特别是淮南那边,现在一团乱麻,朝廷也一直没有处理好。
  万一赵骏去那边看到了一些不爽的事情,到处杀人,引起造反乱子就大了。
  只是他们也没能力阻止赵骏离开,就只能这样“依依不舍”。
  赵骏笑了笑,冲着众人招招手,扭头上了漕船。
  紧接着诸多察子们也纷纷上去,随着一声悠扬的号子,系在码头的绳索解开,船只开始缓缓离岗。
  码头依旧热闹。
  吕夷简等人站在远处看着,望着那飘扬的漕船,盛度一脸忧愁地道:“真不知道汉龙离京,会做出什么事来。”
  “看他作风就知道,淮南当地的贪官污吏应该是要倒霉了。”
  王曾摇摇头:“希望我那位门生洁身自好,没有在那边同流合污,要不然就算是老夫也保不住他。”
  “汉龙走了也算是好事吧。”
  王随苦笑道:“至少今年汴梁应该不会怎么折腾了,我这把老骨头,可是折腾不动了。”
  吕夷简瞥了眼他道:“知足吧,汉龙其实已经网开一面了,你以为汴梁官场很干净吗?只清理了开封府,御史台和三司也只是抓了少部分人,要是他真大开杀戒,汴梁数千官员,至少得死一半。”
  “好了,走吧。”
  晏殊看到船只已经过了麦桔巷口的高桥,消失在了远方,说道:“该回去向官家复命了。”
  众人便各自坐回了马车,向皇宫而去。
  此刻赵祯在皇宫中等着。
  崇德殿内,桌案上放着笔记本电脑,他今天没心情看电影,坐立不安地在书房里走来走去。
  大概过了二十来分钟,吕夷简他们回到了宫中,向赵祯禀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