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L书阁>书库>穿越>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24节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24节

  最下层的则是专业对口型以及针对扫盲识字的技术与文化普及类学院。
  如果把汴梁大学当成清华北大,各路一级大学当成985,211,技术与文化普及学院当成专科。
  那么大宋现在缺少的是中间的一本、二本和三本院校。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目前教育资源只有这么多,只能专门集中进行基层识字教育和高层精英教育。
  中层教育还需要基层教育全面普及,再往上升级,然后再由精英教育把高等知识向下延伸,双方汇合,才能全面展开。
  因而现在也只能这样。
  而在军事上,建立军事学院,停止收罪犯、泼皮,采取募兵制,由兵部每年统一时间征募士兵,大宋良家子和青壮百姓主动报名参加,通过体检就可以当兵。    军队的军官也将采取军衔制度,分尉官、校官、将官,并且大宋第一次大授衔,将于庆历十三年新年,也就是公元1053年,万国来朝时举行。
  到时候大宋不仅将邀请能邀请到的所有国家使者参与,还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彰显武力和国力,让大宋向全世界发出龙吟。
  除此之外,在外交、文化、科技、交通、工业、资源、思想等多方面领域,也有不同程度的革新改变。
  一时间大宋各地都开始轰轰烈烈地改革发展。
  积极推动地方建设,全面提升。
  很快。
  到庆历十二年三月,当改革的春风吹向大江南北,大宋百姓又迎来新的生活时。
  狄青灭高昌,破黑汗,收复整个西域的消息也传了回来。
  得知这件事情,赵祯在宫里都快乐疯了。
  因为随着西域被拿下,大宋又多了接近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虽说后世新疆只有166万平方公里。
  然而大宋这次收复的可不止是新疆,而是唐朝整个安西都护府,其中光高昌国就是大半个新疆。
  再加上面积比高昌国还要大的黑汗王国,疆域延伸至后世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部分哈萨克斯坦。
  整体面积达到300万平方公里,比以前北宋280万平方公里还多20万。
  而现在大宋的面积本身就已经达到了400万平方公里,如今总面积就是700万平方公里。
  这就意味着大宋的版图在赵祯手上,足足扩大了1.5倍。
  光眼下的成就,就已经超越了宋朝历代皇帝,并且即便是与所有历代王朝的皇帝相比,也能跻身至少前五的序列。
  更关键的是,赵祯今年也才42岁。
  就算他像历史上那样死于公元1063年,那也还有11年的皇帝生涯。
  前16年从无到有,从军事羸弱到现在打遍天下无敌手,创下如此辉煌的成绩,剩下的11年大宋会变成什么样,谁都不敢想象。
  一时间,庆历十二年,公元1052年的这个阶段,成为自大宋创立以来,最鼎盛的时刻。
  不管是国力还是国土面积,都达到了盛世王朝!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繁荣昌盛,国外贸易不断,大宋派出的使者随商船远抵波斯湾,把大宋要举行盛会的消息告诉了中东诸国。
  现在中东诸多穷哥们全靠大宋活着,早就分崩离析的阿拉伯帝国的那些诸侯国纷纷表示会派遣使者出发。
  包括远在后世土耳其国境的东罗马帝国都知道了这件事情,派出使者过来接洽。
  当时大宋派去中东的使者驻扎在了阿拔斯王朝的巴格达。
  因为这个时候突厥后裔塞尔柱人已经崛起,吞并了大部分伽色尼王朝和白益王朝的领土。
  历史上于公元1055年打入巴格达,建立起庞大的塞尔柱帝国。
  所以此时的中东格局一片混乱。
  然而大宋使者过来之后,塞尔柱人入侵的脚步停下,周边国家纷纷派出使者前往巴格达与大宋使者见面。
  一下子就弄得巴格达好像中东大唐长安一样,万国来朝,最远甚至有从欧洲过来。
  其实中东和欧洲地区的人也不是不知道大宋的存在。
  从汉朝开始,东方的富庶就已经向西方传播,丝绸之路成为了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
  然而路途实在是遥远,除了中东的商人以外,西方人根本不知道东方的模样。
  这种状况到唐朝出现了一定改善。
  大唐直接打到了中东,占领了河中地区,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直接接壤。
  那个时期又正是东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因而大唐、阿拉伯帝国、东罗马帝国三大帝国并列,大唐的强盛自然也远播欧亚非大陆。
  而现在大宋又打到了西域去,灭了黑汗王国,与目前的塞尔柱帝国接壤,声势浩大,经济贸易又远强于大唐。
  自然造成大宋的强盛让西方震惊,并且对大宋相当谄媚。
  最主要的是。
  如今欧洲正处于最黑暗的中世纪,没有殖民美洲,还没有那么多钱来买大宋的产品。
  因此大部分大宋商品主要流通于地中海周边国家,他们目前以收割非洲为主,主要是北非、西非和东非地区。
  这些地方在宋代就已经出现由欧亚大陆的殖民者建立的王朝,如法蒂玛王朝、马库里亚王国、加涅姆帝国、穆拉比特王朝等等。
  很多王朝都是由欧洲白人,中东阿拉伯人所建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国家,他们在这里统治着黑人达数百上千年之久。
  在无法剥削美洲的情况下,他们就只能对非洲黑人进行可持续竭泽而渔,以此来从大宋这里换取商品。
  可即便是如此在与宋朝的贸易当中,西方诸国的内卷程度相当大,各个国家需要抢占市场,在非洲剥削原材料,从大宋进口各类商品。
  一旦得罪了大宋,被断掉了商品来源,那么结局就只有一个——在残酷的商业竞争当中被踢出局。
  就好像后世供应链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大科技公司必然有无数个供应商。
  若某个供应商得罪了这个科技大公司,断掉了你生产的商品,那么直接后果就很有可能让你公司破产倒闭。
  阿拉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分裂出去的那么多小国家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所以面对大宋派过来的使者,西方诸国都必须极力讨好,以避免被大宋断掉货物,从而让国内经济崩溃。
  于是。
  现在全球就是这样的一个局面。
  大宋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发展,在东方,拳打辽国,脚踢西夏,在武力上控制了东方绝大多数国家,形成一家独大的现状。
  在西方又利用自身的工业和手工制造业优势,大力对外输出丝绸、茶叶、瓷器、衣物、货币、纸张、铅笔等等手工制造品或者工业品,换取大量原材料。
  再加上目前大宋每年都在派遣船只前往美洲,向美洲移民人口,逐步对美洲实施控制,可以说整个世界,绝大多数区域都受到了大宋的影响。
  短短十六年的时间,大宋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庞大兴盛的帝国,完成了对全世界,或直接,或间接的控制!
  大宋盛世,由此拉开序幕!
  第467章 这个国家充满了希望
  大宋庆历十二年四月,京西南路襄州襄阳城外,一艘客船飘摇而来。
  在襄阳码头停下之后,客船下来一家五口。
  男主人大概四十来岁,胡须拉茬,眼睛泛红,面容略显憔悴。
  女主人穿着朴素,未施粉黛,亦三十到四十之间,不知道是不是旅途劳顿,满身风尘和疲惫。
  倒是一女二子精神头不错,长女约十八年龄,面容姣好,好奇地打量四周。
  长子应该在十六岁左右,雄姿英发,立于船头,同样眺望。
  幼子约十四岁,身姿高挑,眉目略显早熟。
  这一家五口,正是苏洵一家。
  男主人是苏洵,女主人是程夫人。女儿苏八娘,儿子苏轼、苏辙。
  此次苏洵一家是从四川眉州老家出发,坐船顺长江而下,然后再走汉水至襄阳,最后坐火车进京。
  这次进京,是要进行磨勘调选。
  下了船后,只见襄阳城外到处都是建筑工地,正在修建一些高楼大厦。
  古城池倒是保存完好,没有被拆迁。
  大宋现在各地即便有了水泥厂、砖厂和钢铁厂,也主张向城外扩建,原来的城池则作为老城区使用。
  这无关于要保护历史遗迹,纯粹就是地方财政就那么多,大都是要用于建设基础工业,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搞拆迁。
  就像我国后世大规模拆迁也是直到千禧年后,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以后才能实施一样。
  以前没钱的时候只能先发展工业,把收入提上来,才能搞开发的事情。
  苏洵四下扫视,码头人山人海,各种大型货船停泊,无数工人在忙碌地搬运货物,运到一些橡胶轮胎的板车上,往西城方向去。
  “父亲,那边就是火车站。”
  苏轼找人问了一下,随后告诉苏洵道:“听人说,火车从汉水的上游长寿岛一带建桥过来,所以车站在城西边。”
  苏洵目光却看向了远处汉水江岸,此刻江上正有建筑队于江中心的桃花岛浇灌水泥柱子。
  显然由于大宋已经攻克了在江上造桥的技术,所以襄阳现在正打算建造一座横跨汉水两岸的大桥,许火车就再也不用绕远路从上游江水最窄的长寿岛过来了。
  “我们今天就去火车站买票去汴梁,还是先在襄阳休息一天?”
  苏辙问道:“这一路在船上都快没了精神。”
  “那就休息一天再赶路吧。”
  苏洵说道:“反正到了襄阳,去汴梁也快,据说一日就能到了,也不差这一天。”
  “那我们正好逛逛襄阳。”
  苏轼高兴道:“听说现在朝廷还在继续往南修建铁路,要通过江陵到广州去,再过两年或许我们就不用坐船到襄阳,自江陵就可以坐火车去汴梁。”
  “不止呢,从成都到长安的铁路也修好了,可惜的是从长安到汴梁的铁路没修好,不然我们哪还用得着走大江下去?”
  苏辙说道:“等几年,恐怕我们就能直接从成都坐火车直达汴梁了。”
  “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