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节

  不管是对皇帝要有交代,对湘军所有将士,也要有一个交代。
  否则这么浩浩荡荡的来,却又空手而归,太伤士气了。
  ……
  接下来,这几万湘军仿佛疯了一般。
  在江西四处征战,仿佛要把对苏曳愤怒,全部发泄在太平军身上。
  失去了南昌和九江,太平军在整个江西剩下的兵力,已经不足为道。
  湘军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直接横扫了过去。
  收复了一个又一个州府。
  但是,已经无济于事了。
  因为离京的时候,就说得清清楚楚,谁夺了九江和南昌,谁就是江西巡抚。
  至此!
  收复江西的战斗,全部结束。
  当然,这算是后话。
  ……
  南昌城内。
  沈葆桢和苏曳进行了一次密谈。
  “有一件事,大人可能需要知道。”沈葆桢道:“当时我率领湘军两次攻打九江,却铩羽而归。最后偏偏大人兵不血刃夺了九江城,而且放走了林启荣。”
  苏曳点头道:“所以,湘军那边弹劾我了?”
  沈葆桢道:“对,湘军巨头,并且联合朝廷内的很多人,都弹劾你投机取巧,类似伯彦,窃取了九江城,并且勾结林启荣,陷害友军,也就是陷害我。”
  这……也确实算是事实。
  吃了这么大的亏,湘军那边是肯定不会咽下这口气的。
  苏曳道:“那你弹劾了吗?”
  沈葆桢道:“我没有弹劾,当然并不是因为的高风亮节,而是因为我当时另有想法。我想要等拿下南昌后再上奏章弹劾,给大人致命一击。”
  这确实是沈葆桢的风格。
  沈葆桢道:“现在看来,我当时没有弹劾,真是无比庆幸。不管是湘军,还是朝廷那些人,弹劾大人的罪名,最终都会落在我的头上,因为我是唯一的受害者。”
  “所以,只要我出手,一切便可灰飞烟灭。”
  “我知道怎么做对大人最有利,请大人放心。”
  所以,聪明人有些时候,真的让人欣赏。
  哪怕是私德有亏之人。
  ……
  而此时京城内。
  皇帝有些焦头烂额。
  苏曳已经夺回九江,这件事情朝廷已经收到了。
  但,不是苏曳的捷报。因为这个时候,苏曳没有向朝廷发捷报。
  而是胡林翼、骆秉章等人的弹劾奏章。
  弹劾苏曳勾结发逆林启荣,联手谋害沈葆桢率领的湘军。
  弹劾苏曳根本不是打下了九江,所有的战都是沈葆桢打的。
  弹劾苏曳和林启荣做了交易,用粮食和银子换取九江空城。
  湘军在流血牺牲,而苏曳一枪没放,一战没打,靠着投机取巧,靠着和发逆交易,才夺取了九江城。
  这和当时的伯彦,又有什么区别?
  伯彦作为科尔沁亲王的世子,因为投机取巧,虚报战功,还被一撸到底了。
  那苏曳呢?
  难道就不做任何处理了?
  何其不公?
  如果单纯是这样,这也没什么。
  最关键的是,接下来湘军那边传来的奏报。
  沈葆桢成功劝降韦俊和杨辅清,南昌马上易帜,就要兵不血刃拿下南昌城了。
  如此一来。
  湘军的功劳,就要超过苏曳了。
  南昌是省城,毫无疑问肯定是比九江更加重要的。
  那样就意味着。
  苏曳那边靠着不光彩手段得到了一座九江空城。
  而湘军这边,实打实招降了发逆的两个国宗,收服了三万多兵马,而且还收复了南昌城。
  如此一来,高下立判了啊。
  当然,这也没有什么,皇帝和苏曳之间本来就商议过,这是激将法。
  他的兵力不够,主要还是刺激湘军去收复江西。
  但是现在,湘军巨头们弹劾苏曳勾结林启荣陷害沈葆桢。
  偏偏苏曳这边,还不上奏章自辩。
  于是乎,弹劾奏章又如同雪片一般飞来。
  如果湘军真的立下收复江西的大功,那……那就是要给湘军一个交代的。
  皇帝一直等着苏曳辩解奏章。
  偏偏一直等不到。
  而偏偏在这个时候,东陵那边发生了重大事故,修建皇陵过程中出现了坍塌,死了上百人。
  这件事情,又牵扯到了苏曳兄长苏全。
  原因是工部在扩建皇陵,拨过去的钱早就花完了,超支了很多。
  于是,按照惯例,工部又直接从户部借挪银子。
  这确实是惯例,甚至不需要通过军机处,只要日后能平账就行了。
  而且工部的杜翰是天子宠臣,户部尚书翁心存等人基本上是有求必应的。
  而且杜翰每一次都能平账,还能给大家都带来巨大的好处。
  何乐而不为?
  所以,根本不需要几天,这笔银子就能到工部这边,投入到皇陵的建造中。
  但是……偏偏被户部郎中苏全卡住了。
  他非常较真,说这笔款子,没有按照正常流程,坚决不能拨。
  他这个人,眼睛里面容不得沙子,直接捅破了这件事情,使得这笔款子直接卡住。
  他这个行径,其实是忠于王事。
  而修建皇陵的那群人拿不到钱,在有心人的引导下,群情激愤,中途停工。
  而就在皇陵筑顶的关键时刻,直接发生了坍塌大事故。
  已经建好的这部分皇陵,坍塌了一半,里面上百人埋在里面。
  这件事情引发了轩然大波。
  苏全弹劾工部,建造皇陵超支,而且还擅自借挪户部款项,偷工减料,内有贪腐。
  工部这边弹劾苏全乃是皇陵坍塌之罪魁祸首,请皇帝处置。
  那边湘军和朝廷许多人弹劾苏曳勾结发逆匪首林启荣,谋害友军沈葆桢。
  表面上看,这是两件事情。
  但实际上,是一件事。
  政治斗争,总是相伴相生的。
  接下来,朝廷中的政敌就等着一个捷报。
  南昌易帜,沈葆桢正式收复南昌的捷报。
  而这个捷报,必定伴随着弹劾苏曳勾结林启荣的奏章。
  届时,再发起总攻。
  勾结发逆这么大的罪名,皇上你总不能无动于衷吧?
  你就算再宠信苏曳,也一定要做出严惩了吧。
  难道还能轻轻放过?如此这般还如何服众?
  而在这个时候,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告病在家。
  这是在为他的儿子鸣不平。
  而儿子伯彦,还只是投机夺了新城和六合,顶多算虚报战功,结果收到如此严惩。
  而苏曳那边,勾结发逆,谋害友军,和发逆交易,夺得九江空城,难道罪名不是更大吗?
  皇上为何如此厚此薄彼?
  岂不让功臣寒心?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