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节

  但是……
  他有一种本能的直觉,这些约定,都会成交的。
  现在,该聊的事情都聊完了。
  俾斯麦宰相忽然道:“摄政王,我对贵国的政治生态有一定的了解。贵国皇帝已经十岁了是吗?”
  苏曳道:“是的。”
  俾斯麦道:“也就是说六七年后,他就要成年了,我对您的智慧毫不担心,但是现在看来,您作为一个王者来说,还是太过于正直了。”
  苏曳道:“首相大人,您是在担心我吗?”
  俾斯麦大笑道:“您可以这样认为,毕竟我国和贵国的政治生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和陛下没有本质矛盾,更没有生存矛盾。”
  苏曳想了一会儿道:“首相大人,其实……我还是有些担心您的。”
  俾斯麦听闻之后,脸色一变。
  很显然,他听出了苏曳的弦外之意。
  “当然不必担心,那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苏曳道:“您会面临和我一样的问题。”
  俾斯麦道:“既然是很未来的事情,那就不必去担心了,先把五年内,十年内的事情做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一个半小时,两个人会晤结束。
  ……
  对奥地利和普鲁士的调停会议,整整持续了十来天。
  真正的举世瞩目。
  不但欧洲在关注,甚至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也在关注。
  十二天之后。
  四王会议结束。
  所有的主流媒体,全部出场。
  无数闪光灯闪烁。
  这一幕,也会成为全球无数报纸的头版头条。
  而四王站位中,苏曳和阿尔伯特亲王站在中间,奥地利和普鲁士站在两边。
  俾斯麦尽管没有公开出席四王会议,但是他却可以决定整个会议的一半内容。
  让苏曳站在中间,也是他力排众议的。
  而阿尔伯特亲王,当然也不会做这个坏人,那么奥地利就算再不满,也很难改变。
  苏曳既然想要世界地位,世界名望。
  那么俾斯麦乐意成全他。
  而整个四王会议,看起来硕果累累。
  双方都做出了比较大的让步,仿佛战争的阴云真的被压下去了。
  但是谁都知道,根本压不下去的,最多只能延缓。
  但表面上好看就行了。
  而且传出去也极其好听。
  中国的摄政王,竟然调停了欧洲列强之间的战争。
  这里面最大的成全者,当然是阿尔伯特亲王。
  而另外一个成全者,便是俾斯麦。
  而这一切的根源,全部来自于在黑龙江战场彻底击败了俄国人。
  苏曳踩着沙俄的肩膀,把整个国家带上了世界主舞台。
  当然,也收获了法国人的巨大敌意。
  但是,苏曳巴不得如此。
  现在敌意越深,那么在朝鲜事务上,越南事务上,苏曳就更有主动权。
  大英帝国到时候也无法指责苏曳,责任完全在法方,是他主动掀起敌对关系的。
  ……
  几日之后。
  苏曳就要回国了,因为一些变故,使得访问的时间比想象中更长。
  但,这次出访何止是硕果累累。
  简直是一场史诗级的外交成就。
  临别之际。
  阿尔伯特亲王前来送行,他和苏曳拥抱的时候,忽然说了一句:“摄政王,我不管你和俾斯麦谈成了什么,但我想要问您,您会一直维持和大英帝国的友谊吗?”
  苏曳认真点头道:“会的,只要大英帝国不对我国做出什么,那我国也不会做出伤害大英帝国的事情。”
  “我始终把和大英帝国的关系看到最重,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尤其是对您的友谊。”
  阿尔伯特亲王道:“我相信您。”
  “再见!”
  “再见!”
  苏曳正式离开英国,返回中国。
  第295章:慈安分娩!几年之后!
  一个多月后,苏曳回到上海。
  超过几百个官员都来吴淞码头迎接,又是恭亲王奕讠斤领衔。
  苏曳不由得微微一愕,这个时候伦敦和上海之间有没有架设电报,你们怎么知道我什么时候回来?
  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一个多月前就已经有人来码头这边等候了。
  苏曳这次出访的时间持续得太长时间了,而且比计划中足足晚了近两个月回来。
  当然,这个时间段内是没有人能够掀起什么风浪来的。
  什么趁机造反作乱,颠覆朝局之类的事情,通通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到了该回来的时间还没有回来,就难免有些流言纷纷了。
  而最喧嚣尘上的有两条流言,一是苏曳被扣押在伦敦,回不来了。
  二是出现了海难,苏曳乘坐的豪华客轮沉了,所以回不来了。
  这两条流言传得越来越广,终极还是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
  比如,很多旗人还是骚动。
  对,仅仅只是骚动,还不敢出来闹事。
  奕讠斤,载垣两人,原本为了向苏曳证明自己,旗务改革搞得轰轰烈烈,下手非常狠,非常彻底。
  目的就是为了挽回自己的地位和权势。
  苏曳在的时候,面对这种狠辣手段,他们也不敢反抗。
  而苏曳晚了两个月没有回来,很多人旗人就开始阳奉阴违了,开始抵抗改革新政了。
  而且,再一次把奕讠斤架在火上烧了。
  甚至,关于苏曳的船遇到了海难,苏曳回不来之类的流言,查到最后的源头,竟然有来自恭亲王府,怡亲王府的。
  恭亲王奕讠斤,怡亲王载垣赶紧去太后面前,甚至去苏曳王府里面诅咒发誓。
  这些流言,真的和自己一点点关系都没有。
  完全是旗人想要抵抗新政,试图栽赃陷害我奕讠斤和载垣啊。
  事实上,这些流言还真的和奕讠斤、载垣没有任何关系。
  就是这段时间奕讠斤和载垣改革旗务的时候下手太狠了,得罪了太多人,人家想要栽赃离间,想要让旗务改革不了了之。
  之后,恭亲王奕讠斤为了证明自己,就直接离开了京城来到上海吴淞码头等。
  就这样,一直等了半个多月。
  “参见摄政王!”
  “恭祝摄政王载誉归来!”
  几百名官员,整整跪了一地。
  甚至恭亲王奕讠斤见到苏曳的那一刻,有一种要喜极而泣的感觉。
  终于,终于把你盼回来了。
  我……我奕讠斤这一次的选择,总没有错吧。
  苏曳心中其实是很不满意的,奕讠斤你来做什么?你不在京城整顿旗务,跑来吴淞码头等我半个多月,你这是在浪费时间。
  这个时候你想要证明自己的最好做法,就是下手更很地整顿旗务。
  你应该去做事,而不是来码头等我。
  但是……
  对别人要求,不能太高。
  每一个人的上限真的有定数的,就比如奕讠斤,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能臣,甚至这都算不上。
  别看他差点成为了皇帝,但骨子里面是弱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