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躺平,截胡五星女帝老婆 第387节
陆远陷入了沉思,而一旁的这些个官员们也是一直在夸陆远。
说陆远如何如何厉害什么的。
这帮人都是真心的,这海津有这么多岗位,连孩子都能上岗,这肯定多亏了人陆爵爷啊!
但是,陆远却是觉得……
这么屁大点的孩子……四五六不识,就进厂……
当然,结合背景来说,这没什么问题。
但是在陆远看来,长此以往是不行的。
只是这些个海津领导们说的也对。
这些个孩子就算不出来上工,那在家里也是瞎玩儿,还不如出来上工。
陆远想了想……
办学吧。
当然,以大周皇朝的财力,全民上学,九年义务教育不收学费什么的,大周皇朝现在负担不起。
这事儿最起码得五年后,甚至十年后。
但是现在可以打下基础。
最为重要的是,先要培养出来一些个正儿八经的老师。
培养出来一旁真正的知识分子,一帮真正的为国家,为朝廷有用的人才。
不是三辅的那些个就会背诗句,背圣贤书的门生。
陆远想好了。
大学公开课的形式。
陆远把一些各行各业目前顶尖的人才,弄过来读书。
自己亲自教学!
当然,除了这些工业上的东西,陆远还会教他们数理化。
嗯……说句实话,陆远现在数理化的水平,就是初中水平。
别看陆远是大学生,但是高三学的那些个知识,陆远早就忘记了,高考完就全丢了。
但是,就算陆远只有初中的数理化知识,在这里也够了。
就是给这些个人启蒙了!
现在陆远要做的就是启蒙,解放思想!
陆远给这帮人起个头,给这帮人一个基础,剩下的,就由这帮人自己研究。
用老话儿说,这就叫师傅领进门!
陆远不是一个墨迹的人。
寻思明白后,这厂子也不看了。
直接就要回马车。
在路上,陆远不让这些个领导们跟着,而是拉着顾清婉的手腕,走到人群后面。
顾清婉被陆远拉着手,莫名有些害羞。
不过,还不等顾清婉说什么,陆远便是在一旁直接道:
“婉姐,我要办学。”
办学?
顾清婉本来还挺害羞的,而在听到陆远的话后,则是一脸懵的望着陆远。
而陆远则是点头非常坚定道:
“对,就是办学,学校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叫清北,我要任清北大学的校长。”
第220章 啊~这个小东西真是迷死自己了~
顾清婉人都是懵的。
这好端端的,你说这小东西怎么突然要闹起来要办学了呢?
而且……大学?
是什么意思?
陆远在这儿也不跟这顾清婉多说,拉着顾清婉就坐回了马车上,不让这些个海津的官员跟着了。
这第一辆马车中就只有陆远跟苏璃烟还有顾清婉三个人。
在马车中,陆远则是说了自己的想法道:
“朝廷要帮我找人,找那些各行各业厉害的人,就比如说工部锻造局里面挑选几个年轻的,但是非常好学,且最少是四级工。”
陆远本来想着是找最厉害的来,就比如像是自己院儿里的一大爷那种八级工,九级工,甚至是特级工什么的。
但是转念一想,找这帮人来,没啥用。
毕竟现在能成为八级工的那岁数都小不了,这种老一辈的人,思想比较固执。
要是用陆远的话来说,就是这帮人够呛了,太费劲了。
所以,要找年轻一辈的人来。
更何况,陆远要做的是在储备人才,等将来十年后,二十年后。
这些个人四五十岁的时候,是要去大周皇朝各地当大学的校长去。
像是一大爷那种六七十岁的,等二十年后,早不知道埋哪儿去了,纯浪费!
所以,找年纪小的。
当然,不光是要年纪小,也得有本事,各行各业里面优秀的人才。
像是工部各大工厂的匠人,还有农村里的年轻一辈学过文化的后生。
反正就是各行各业,年轻有为的人。
当然,也不能让人白来,像是这种有工作的,过来学,这朝廷也照样要给发工钱。
而像是农村里在家农忙的后生,那也要按照二级工的工钱每月下发。
陆远说完后,顾清婉没有任何意见,反正左不过是陆远忙活。
那就全按照陆远说的来,朝廷全力支持就是了。
只不过……
顾清婉在听着陆远说完后,便是有些奇怪道:
“不过……你到底要教什么啊?”
嗯……
陆远光说自己的构想去了,倒是没跟顾清婉说自己要干啥。
当即陆远便是挑眉道:
“就是教我会的东西!”
陆远会的东西?
说实话,顾清婉跟陆远这么长时间了,都没弄明白陆远到底会什么,到底不会什么。
就有种感觉陆远好像什么都懂。
只不过……
要是这样的话,那陆远岂不是要把自己所学,都教出去了?
这也难免太大公无私了吧……
但是顾清婉仔细想想,自己当初调查陆远的时候,擎苍卫给出来的报告,这陆远不就正是这么一个人。
也正是因为这些,自己才对陆远着迷……不是……是对陆远感兴趣的不是吗?
陆远倒是不知道顾清婉在想什么。
要是知道的话,陆远只能说顾清婉想多了。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陆远只是会去教一些理论知识。
一些这个世界还没有被人启蒙的知识。
陆远要做的是启蒙,不是说把自己的《匠心》公开让旁人照着抄。
那没有任何意义。
在路上,顾清婉又是好奇道:
“清北大学……嗯……为什么是大学呢,直接让你去国子监不好吗?”
关于大学啊……
陆远也给顾清婉说了自己的想法。
小学,中学,高中,大学,这四个阶段。
当然,现在大周皇朝还没有财力这么干,但是陆远想着这以后这么划分。
等到了那个时候,陆远就打算让自己的学生们,在加上大周皇朝各地的私塾先生一起出来编撰教材。
比如小学要学什么,中学要学什么,最后要考大学什么的。
这事儿肯定是要给顾清婉说明白的。
毕竟,这以后的大学朝廷必须要承认。